【2017優秀黨員教師先進典型事跡材料1】
xx,一名普普通通的貧困地區回族女教師,在二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她憑著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強烈責任感,用一種執著而嚴謹的治學精神,向高等院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回漢學生;她用一種飽滿的熱情與不渝的信念,使得即將輟學的孩子獲得了繼續求學的機會,讓他們看到了曙光,讓莘莘學子健康成長。
1990年,xx以優異的成績從固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數學系畢業,回到故鄉三營鎮,成為三營鎮第二中學的一名教師,1995年被選拔進入固原市回民中學。20多年來,xx一心撲在教學上,用勤奮與刻苦練就了一身硬功夫。1994年,固原地區舉行了備受社會關注的“第四屆教壇新秀”評選活動,xx在同行們的驚訝與質疑聲中報名參評。當時,參評的教師多數是遠近聞名的教學能手,而xx卻名不見經傳,困難顯而易見。但她并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積極準備課件,從骨干教師那里取經,從圖書館找資料,從學生身上找靈感,利用第二課堂反復演練。大賽結束了,她獲獎了,同行震驚了。盡管捧回的是一張獲獎證書,但卻讓她感受到作為一名參賽教師所體現出的價值。xx先后承擔校內外公開課上百次,撰寫教學論文10多篇并發表在區內外報刊雜志上,輔導學生百余人。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她嚴謹治學;作為一名團委書記,她又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工作。2003年擔任校黨支部委員及團委書記后,她先后修訂出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團干部在學生管理中的積極作用。按照學校工作安排,辦好固原市回民中學兩所“校中校”(少年團校和青年黨校),自編了《固原回中少年團校培訓教材》,使之成為青少年喜聞樂道的思想教育陣地。截至目前,少年團校共辦8期,有572名初中回漢學生光榮加入共青團。青年黨校共辦6期,每期培訓64名回漢高中學生,通過學習黨章、黨史、政治理論知識以及舉辦講座等形式,指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使廣大回漢青年學生牢記我黨光榮的革命歷史,感受鮮活的時代氣息,樹立遠大理想。青年黨校雖然周期長,但由于xx工作主動,創新意識強,使得辦學頗有特色,成效顯著。她通過選拔學員優秀化、教學管理規范化、內容設置合理化、學習形式多樣化,向學生傳播黨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并探索出“以授課點撥?小組研討?實踐探究?自學深化?自測互評”的德育教育模式,培養發展49名回漢優秀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以優異的成績全部考上大學。正是xx的不懈努力和全身心的投入,使得固原回中少年團校和青年黨校成為寧夏南部山區發展民族教育、促進民族團結和民族進步的搖籃。
固原是一個回族聚集、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在固原市回民中學讀書的孩子,大多數來自鄉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的現象嚴重困擾著學校。作為一位回族女教師,xx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強烈的民族教育責任感,為貧困學生繼續接受教育提供幫助的次數已經無法計算。她總是說:“傾心資助事業,這是我的職責,必須負起責任,不得有任何推卸。”一位2003屆回族女學生父母年齡大且長年臥病在床,家里缺少勞動力,生活十分困難,沉重的心理負擔曾導致該生學習成績一度下滑,想退學回家,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找該生談心,鼓勵她要勇于逆境成才,并拿出自己的工資,為她交學雜費,同時送她一些書籍和學習用品。這位回族女學生被感動了,她發奮學習,順利完成高中學業,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某重點大學。考入大學的這位回族女學生在給xx的感謝信中這樣寫道:“沒有您,我就沒有今天,我將終生感激您。”然而,資助失學學生,僅憑xx一己之力,可謂杯水車薪。在xx被推選為學校團委書記之后,她多方努力,積極籌備,成立了“貧困生基金會”,使愛心助學活動得到校內外各種團體及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一位貧困學生學習刻苦,但家庭困難,面臨輟學。xx積極爭取資金幫助他,結果使這個原來只是英語突出,其他成績一般的學生,成績直線上升,名列年級前茅,成為2006年寧夏唯一榮獲第二屆全國中學生正泰品學獎的學生,他的父母及鄉親非常感激并送來了一面寫著“情系桑梓•恩重如山”的錦旗。在xx的積極奔走和廣泛聯系下,2003年以來,共有50多個單位和許多熱心人與回中542名貧困回漢學生結成幫扶對象,共捐助款項58.7萬元。正是由于xx的傾心資助,才保證了學校品學兼優的回漢貧困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這既為貧困回漢學生受到良好教育搭橋鋪路,又為民族團結和民族進步搭建了平臺。
xx2005年被自治區教育廳評為“師德先進個人”,2008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評為“民族團結先進個人”,2010年先后被評為固原市、自治區、全國先進工作者。她把自己閃光的青春奉獻給了學子,奉獻給了她所熱愛的民族教育事業,她用自己平凡的行動詮釋著大愛無邊的師德與人文精神,她說,自己所做的微不足道,自己要做的還很多很多……
【2017優秀黨員教師先進典型事跡材料2】
入了黨,我就是黨的人了,今后我要把自己的一切獻給黨的事業,在有生之年竭盡所能幫助別人。??xx
xx參過軍、打過仗,新中國成立后在政府機關工作過,后又到學校任教。1957年,由于歷史原因,他被錯劃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重新回到教學崗位后,他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的工作中。然而,僅靠自己的滿腔熱情,xx覺得仍難以完全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感情。他決心尋找一種新的途徑,向學生播撒更多的關愛。1983年,xx因病提前離休。離休回家后的第二天,他就來到離家不遠的羅坊鎮下山橋中學(2003年并入羅坊中學),與校方聯系,最初是對初二年級每學期期終考試成績前50名者,分等級每人分別給予5元、10元、20元的獎勵。對一些家境貧困、面臨輟學的學生,他開始十幾元、幾十元地代交學費,讓他們繼續上學。后來發展到獎勵全校的前50名,最后又擴展到獎勵全校各年級的前60名,獎勵有現金、書籍,也有作業本以及生活用品等。這別具一格的獎勵,令學生們感動不已。
1995年,65歲的xx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97年,xx在鮮紅的黨旗前宣誓后,激動萬分。他說:“入了黨,我就是黨的人了,今后我要把自己的一切獻給黨的事業,在有生之年竭盡所能幫助別人。”如今在新余市電信公司工作的一位同志,1988年當他考取省郵電學校時,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過度悲痛導致左眼失明,家里一貧如洗。就在他迫于無奈,準備放棄求學時,xx主動給他寫了一封信,讓他在極度痛苦中見到了曙光。“那天我去了蔣老師家,當時正是中午,他特意煮了面條給我吃,還從身上掏出30元錢,叫我先去買日常用品,打起精神,準備上學。當我回到學校的時候,蔣老師的匯款單也同時‘追了過來。”之后的4年,xx每個月都按時寄錢給這位同學。1994年家住松嶺村的一位學生,因沒錢買飯票在教室發愁,xx打著赤腳,手拿一根扁擔、兩個蛇皮袋,一身汗水走到這位學生課桌邊,拿出一張寫有“李××交來大米21公斤”字樣的收條放在桌上。霎時間,這位學生熱淚盈眶,哽咽無語。這位學生的哥哥考上大專,家里無錢供讀。xx知道后,帶著錢找上了門。1994年、1995年兩年,這位學生和妹妹相繼考取大學,貧困的李家既喜又愁。這時,xx又來到李家,當即送上1900元錢。前后幾年時間,xx共資助李家3兄妹近9000元。羅坊鎮大路村的一位村民,女兒2005年考上大學卻交不起學費,xx主動與他聯系,承擔起他女兒大學3年2萬余元的學雜費。翻開xx那本發黃的筆記本,我們可以看到一連串的學生名字和數據:皮××,3350元;廖××,4800元......30年的風雨歲月,xx捐助了無數困難學子,有心人粗略計算了一下,資助的資金已逾20萬元,超過了他工資的總額,這其中還有他開荒種地的辛苦錢。不僅是貧困學生,凡是有困難的人都是他的資助對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xx時刻關注著抗震救災的消息,并先后兩次為地震災區捐款。2008年5月23日,他又捐出3000元“特殊黨費”,這是他5月份的全部工資加上平時的一點積攢。捐款后,老人身上只留了幾元錢。
江西是方志敏烈士的故鄉,xx時常溫讀方志敏的《清貧》,時刻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有人不理解他的行為,他卻坦言:“把一分一毫節省下來,資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感到幸福快樂。”xx在衣食住行上一年花費不超過400元,他覺得只要孩子們能上得起學,苦點累點沒什么。每個到過xx家的人,都驚訝于眼前的現實:兩間舊土房,一張老床,一床破舊棉被,一張舊書桌,一口銹鍋,一排殘缺的土陶罐;每個見過xx的人都不會忘記他的形象:穿一身舊粗布衣服,打著赤腳或穿一雙解放鞋,年復一年忙碌在鄉間小道上。羅坊鎮的干部介紹,xx的收入在當地算是比較高的。每月2300余元離休工資,還四處開荒種植紅薯、黃豆、花生、芝麻等農產品,2010年僅芝麻就賣了700多元。他把這些辛勤勞動所得,全部用于資助學生。“我資助他人從來沒指望回報。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是我的人生信條。”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xx憑著常人難以置信的節儉,幾十年如一日關愛學子,情系教育,精神難能可貴,品格堪稱高尚。xx的這些舉動,似是“不近人情”。有些人說他是個“傻瓜”、“精神不正常”。對于這樣的風言風語,xx往往付之一笑。在他曾經給一位被資助學生的回信中,人們可以清晰地探尋到他的心靈軌跡:“快樂與他人共享,快樂會加倍;替別人分擔痛苦,痛苦會減半。唯有為他人吃苦才是甜。”是啊,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楊善洲同志說過:“如果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職業病就是’自找苦吃'。”把為他人吃苦當作甜,苦又何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xx心里是甜蜜的、幸福的、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