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基層干部看來,替人辦事就該收人好處,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這種“雁過拔毛”式腐敗絕對不容小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總結材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總結材料【篇一】
不請吃. 不送禮, 就拖死了, 不是找不到人, 就是沒時間. 但禮一送, 什么都好辦.
1978年以前衡陽工農業(yè)總產值僅次于長沙,利稅總量僅次于長沙和株州,到2008年,人均財政收入位居湖南提出的“3+5”城市群中的倒數第二,讓衡陽人深感羞澀。
上世紀80年代,衡陽先后被定為全國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全國中等城市機構改革試點市和湘南改革開放過渡試驗區(qū)的機遇。衡陽不僅區(qū)位優(yōu)越,交通便利,而且資源豐富,堪稱“有色金屬之鄉(xiāng)”,“非金屬之鄉(xiāng)”,“魚米之鄉(xiāng)”和“旅游之鄉(xiāng)”。但以上優(yōu)勢卻沒有給衡陽的發(fā)展帶來發(fā)展機遇。
衡陽的發(fā)展滯后,從全國幾個起點相似的城市對比中可得到佐證。比如:浙江溫州與衡陽同屬軍事戰(zhàn)略要地,而國家對衡陽的投入比溫州多得多。如今,衡陽與溫州則有了天壤之別。
柳州與衡陽分屬廣西、湖南第二大城市,同屬交通要道。翻開80年代柳州發(fā)展的案卷,幾乎是當時衡陽的實情錄;河南漯河與衡陽同屬不臨海、不靠江、不沾“邊”城市,相比,漯河更是內陸的內陸,中原的中原;江蘇常州,1980年因一水之緣與衡陽結成了友好城市,當時兩地的基礎也門當戶對。
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總結材料【篇二】
目前,在基層村級組織中,“村官”腐敗問題層出不窮,存在對民政救濟、惠農等專項資金“雁過拔毛”式腐敗現象。
一、主要表現形式:
“重財輕義”,明目張膽式拔毛。基層“村官”都掌管著村里實權,這些權利是人民群眾辦事不可逾越的。近年來,一些村官權為我用,以權謀私。利用土地整理項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農惠農資金分配、村民申請低保、危房改造以及村集體資源租賃等方面,巧立名目要收取錢物。如:做項目工程,索要協調費,不然就不配合征地;村民到村里蓋公章、簽意見等不給好處不蓋章;村民申請吃低保、危房改造,要索要錢物。如:洞口縣洞口鎮(zhèn)元豐村原黨支部書記尹某,虛報油菜種植面積,套取補貼款2980元用于彌補村干部所墊交的油菜種子款;截留上級撥付的扶貧資金1.44萬元和項目工程管理費26427元未入村財務賬等。
“暗度金針”,肆無忌憚式拔毛。一些“村官”為了獲得個人利益,采取造假的方式,套取、冒領惠農資金、低保款、救濟款。主要表現在部分“村官”,有的以家族成員姓名冒領退耕還林、救濟款;有的在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上重復投資,套取項目資金,有的克扣救濟對象的救濟款和優(yōu)撫款,這些行為嚴重地傷害了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如:洞口縣竹市鎮(zhèn)歧石村原村書記尹某,以慰問特困戶、五保戶名義,虛列開支1000元票據入帳,資金套取后四個村干部均分,每人得250元。2005年至2013年林業(yè)部門該村退耕還林補助款 143943.5元,少記退耕還林補助款3973.82元,被尹某個人占用。
“財迷心竅”,餓虎撲食式拔毛。村級資金收入不同于一般單位的正常資金收入,資金來源五花八門,很大一部分是上級部門撥款、有單位資助款、村級集體資產和資源租賃。由于資金來源渠道多,一些不良“村官”利用職務之便,暗箱操作,截留資金,且方式多樣。表現較為典型的是將應發(fā)放到村民手中的錢款截留“充公”變成“公款”,再行私分;以村里名義收取房租費、土地征用費、建房押金款等款項后,擅自截留而不上繳。一些村官為獲取個人利益,名義上為群眾解決困難,實際將錢財落入個人腰包,借他人名義,做見不得人的勾當。如:洞口縣花園鎮(zhèn)福田村原“村官”,利用該村自然資源水毀荒地,征租給鄧某6人開沙場,為了在承包期間挖沙順暢,鄧某等給村官每人1萬元好處費。
“點金乏術”,不擇手段式拔毛。少數“村官”在修村級公路時,分時段拔毛,即;工程對外發(fā)包時,包工頭想要包工程,“村官”的見面禮物少不了;開工時,啟程紅包不能少;施工過程中遇到與群眾的矛盾,請“村官”出面協調處理問題,所謂誤工費少不了;工程完工驗收“村官”紅包不能少。如:洞口縣羅溪鄉(xiāng)鐵山村“村官”,在該村硬化村組水泥路面過程中,先后在三條路上,分別都得到包工頭紅包金額不等,多的有15800元。
“好酒貪杯”,揮霍浪費式拔毛。少數“村官”喜歡在酒桌上,推杯換盞,鋪張浪費。其行為具有多發(fā)性、經常性、隱蔽性的特點。表現在以到上級協調關系,爭取資金或項目,要送現金和土特產名義,虛開發(fā)票報銷;有些“村官”借鄉(xiāng)里開會,聯絡感請等機會用公款相互請吃;還有些懾于黨紀國法的威嚴,便在化公為私方面絞盡腦汁,鉆法律空子,甚至錯誤地認為只要不貪不占,吃點喝點沒啥。因此,在請客送禮、公款吃喝等方面大手大腳,慷他人和集體之慨,可以節(jié)約的不節(jié)約,恣意揮霍浪費,把“富裕村”吃玩成了“空殼村”,在群眾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有的甚至激起民憤,引起了群眾的越級上訪。洞口縣竹市鎮(zhèn)正庭村原書記林某,2012年招待開支114047元,開餐81次,開餐地點放在縣城自己與他人合伙開辦的餐館里。
二、產生的原因
第一,監(jiān)督延伸不夠,村官不痛不癢。雖然,紀律對黨員干部的監(jiān)督力度不斷加大,監(jiān)督手段不斷加強。但是,有一個問題卻被我們鄉(xiāng)鎮(zhèn)黨委和紀委忽視了。那就是,對村一級村官疏忽了對他們手中實權監(jiān)督,平時只注重“村官”的正常工作。這種監(jiān)督現狀,導致對村官的監(jiān)督蒼白無力,一頭重一頭輕的失衡現象非常明顯。由于思想上重視不夠,監(jiān)管上強調不多,防范上措施不力,糾偏上下力不狠,村級基層組織黨員干部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問題時有發(fā)生。
第二,思想認識偏差,助長村官不正之風。有些鄉(xiāng)鎮(zhèn)相關領導“犯迷糊”,錯誤的認為,村干部工作多,收入少,生活清貧,總覺得村官吃一點,占一點小便宜情以可原。沒有看到問題本質,把群眾呼聲,看成是小題大作,沒有真正把群眾身邊無小事變成工作大事,在很大程度上助長村官違法違紀行為。
第三,資金監(jiān)督管理不到位。鄉(xiāng)鎮(zhèn)經管站對村級財務“只管帳、不管錢”,村級組織在資金上往往是“先斬后奏”花了再說,鄉(xiāng)鎮(zhèn)經管站只是與村財務人員對對數據、點點票據、管管賬本,在監(jiān)督管理方面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村民監(jiān)督委員會不能完全履行職責,沒有起到民主監(jiān)督的作用,形同虛設,對經濟違紀違法行為不愿監(jiān)督或放棄監(jiān)督,發(fā)現問題不敢管,因此,對資金管理透明度低,財務公開力度不夠。村務公開內容不具體,群眾無法真正了解到村級財務和資金用途去向,導致部分村的資金開支由村官說了算,使監(jiān)督流于形式。
三、治理對策及建議
農村村官“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不解決好,將影響到一個地方經濟發(fā)展,影響到一方群眾與基層黨組織不和諧,影響農村基層黨組織不穩(wěn)定。要解決好基層黨員干部不廉潔問題,必須從基礎抓起,從預防入手,從制度上完善,特別要從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事情做起。
堅持教育先行,筑牢思想防線。解決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首先要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筑牢思想防線。一是要加強思想教育,增強責任意識。要組織黨員干部學習政治理論,學習黨章,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增強為民服務意識,真正做到思想上關心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二是要加強法制教育,增強法制意識。組織黨員干部學習法律法規(guī)知識,做到知法守法懂法用法。三是要加強廉政教育,增強廉潔自律意識。通過講廉政黨課、學習勤廉典型、觀看反腐倡廉電教片、參觀警示教育基地等多種方式,加強廉政教育,讓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廉潔從政的理念,做到清清白白為官、踏踏實實做人。
強化制度約束,規(guī)范權力運行。一是要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努力消除損害群眾利益行為的制度誘因,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對基層來說,要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便民服務制度、公務接待、黨務、政務、村務、財務、社會事務公開制度、崗位廉政風險防控制度、農村“三資”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機制,用制度管人、管錢、管事。二是要增強制度執(zhí)行力。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帶頭執(zhí)行制度,樹立榜樣,帶動黨員干部按制度辦事,自覺接受群眾監(jiān)督。鄉(xiāng)鎮(zhèn)紀檢機關要定期對村官崗位廉政風險進行排查,發(fā)現存在廉政風險的及時談話提醒,督促整改。要用制度規(guī)范權力運行,保障村官健康成長。
強化監(jiān)督檢查,嚴防腐敗滋生。一是要加強基層紀檢組織建設。整合監(jiān)督力量,開展聯合督查,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揮各種監(jiān)督部門的作用。同時,加強紀檢隊伍建設和業(yè)務培訓,提高基層紀檢組織工作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要強化監(jiān)督檢查。健全監(jiān)督檢查機制,加強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惠民政策等民生領域的監(jiān)督檢查,進行全方位有效監(jiān)督。三是要創(chuàng)新監(jiān)督檢查的方式。采取定期巡查、明查暗訪、集中檢查、隨機抽查、聽取匯報、查閱資料、現場查看、陽光三農網上進行民情調查等多種方式,獲得真實情況。四是要發(fā)展民主,增強群眾的監(jiān)督意識。在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中,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管理村級事務,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jiān)督權。
做到從嚴執(zhí)紀,加大懲處力度。一是要暢通信訪渠道。鄉(xiāng)鎮(zhèn)要有專門的接訪人員公開接訪、引導群眾通過正當途徑信訪。對群眾反映的信訪問題認真調查,及時處理,將處理情況反饋給信訪人。二是要加大案件懲治力度。堅持有案必查,有犯必究,及時調查處理腐敗行為。把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作為查辦案件的重點內容,對涉及群眾利益的腐敗行為,發(fā)現一起處理一起,決不姑息遷就。通過查處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典型案件,起到震攝和教育作用。三是要提高腐敗成本,對危害集體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要讓其在政治上身敗名裂,在經濟上窮困潦倒,在生活上舉步維艱,形成不想貪、不能貪、不敢貪的反腐氛圍,讓健康向上、勤政廉潔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