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就是力量,核心就是靈魂。決勝全面小康、實現民族復興,離不開黨中央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關鍵在全黨的集中統一、共同奮斗。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高舉黨的旗幟增強核心意識研討材料,歡迎大家閱讀!
【高舉黨的旗幟增強核心意識研討材料1】
回首過往九十六載,漫漫長路布滿了荊棘,在艱苦卓絕的年代,胸懷理想的共產黨人有著火一般的激情,鐵一般的紀律,一代代共產黨人嘔心瀝血、頑強拼搏,使黨的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繪就了一部絢爛的筑夢史詩。
毋庸諱言,由于承平日久,組織松垮、紀律松散、黨員腐敗等現象逐漸露出苗頭,黨風不正、黨員意識淡薄等問題也時有發生。圍繞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的黨中央從“立規矩”“定紀律”到“講規矩”“守紀律”,為全面從嚴治黨指明了方向,特別是從去年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到本次《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相繼出臺,更是從制度上保障全面從嚴治黨的落實。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漠視政治紀律往往是一切腐敗現象的源頭。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立起來、嚴起來、實起來,很多問題就會滋生出來,最終就會嚴重危害黨的肌體。思想有問題,行動必然扭曲,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必須緊緊抓住“思想建設”這一主線,以《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為紀律底線,時常反省,從思想上“加”固,使黨員干部練好“金鐘罩”“鐵布衫”,不受歪風邪氣的誘惑和腐蝕,如此才能不辜負人民的期待。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在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確立了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建設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確立基本路線,成功開創了。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帶領下,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開創了新局面。“以*同志的黨中央”的概念正式提出,昭示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特別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只有在以*同志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下團結一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才能實現“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等宏偉目標。
眺望未來,旗幟在飄揚。黨的十八大吹響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鋒號角,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到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五中全會“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到六中全會全面從嚴治黨,我們步履堅定地邁出前進步伐,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志之所趨,無遠勿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站在新的歷史拐點處,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也從未像今天這樣擁有實現復興目標的能力。我們堅信,只要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這一堅強的領導核心,堅定地圍繞在以*同志的,繼續沿著前進,高舉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旗幟,凝聚13億中國人民的磅礴偉力,定將把推向更高境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也必將能夠成為現實!
【高舉黨的旗幟增強核心意識研討材料2】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最鮮明的旗幟。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勇于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蔽覀円钊雽W習這一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以更大的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更好地推動改革舉措落地生根,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動力。
翻開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人們無不感慨,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三次偉大飛躍”。特別是第三次偉大飛躍,在前兩次偉大飛躍的基礎上,通過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開辟了,形成了,確立了制度,使中國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今日之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短短30多年里擺脫貧困并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徹底擺脫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跡,使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歷史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我國過去的發展成就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中國的發展依然要靠改革開放。現階段,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三個沒有變”,是我們謀劃發展的基本依據,決定了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經濟體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當前,國內外環境都在發生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最直接的表現是增速換擋,但本質上是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在經濟新常態下,國內生產要素成本加快上升,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產能過剩的矛盾日益突出,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日益顯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更加緊迫,迫切要求我們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發展注入新動力。中國的發展和改革已經高度融合,發展每前進一步就需要改革前進一步,沒有改革就談不上發展。面對未來,要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破解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除了深化改革開放,別無他途。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進。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要搞好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把握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推進,F在,我國改革面臨十分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各種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相互激蕩。要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在眾說紛紜中開好改革藥方,沒有很強的戰略定力是不行的。強調:“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我們要把完善和發展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勇于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讓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讓發展更有質量,讓治理更有水平,讓人民更有獲得感!边@就告誡我們,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是不斷推動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制度改弦易轍。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為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不是要走別的什么路,而是更好地走。我們要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完善和發展制度”,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必須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后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制度的鮮明指向。因此,我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既要大膽探索、勇于開拓,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推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形成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又要有效提高制度執行力,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當前,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今天的改革,遇到的困難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個又牽起另一個,必須全面啟動;涉及的利益關系錯綜復雜、環環相扣,需要頂層設計。改革是一場革命,改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槍干是不行的。今天的改革,不只為了應對挑戰,更是為了把握機遇;不只為了短期目標,更是為了圖之長遠;不只是時代要求,更是歷史責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處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強調,在推進改革中,要堅持辯證法,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全局和局部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這是對我國改革開放成功經驗的高度總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方法。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新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要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統一,既注重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協同配合,又注重抓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對全面改革起到牽引和推動作用。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堅持改革方向,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要堅持全局和局部的統一,從全局上來統籌謀劃,防止局部和眼前合理卻不利于全局和長遠的情況發生。要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統一,既鼓勵各地根據當地實際進行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又加強總體規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堅持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統一,既敢于出招又善于應招,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做到“蹄疾而步穩”。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的辯證統一,自覺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改革和法治的協同效應。要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扎實有效地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全面深化改革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導性的關鍵環節。讓我們緊密*同志為,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樹立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使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比資本主義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體現出來,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繼續書寫更加精彩的“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