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1
柯有強,男,1987年6月出生,共青團員,房縣姚坪鄉紅廟村農民。“湖北省第三屆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
2010年下半年,柯有強的父親、46歲的柯善華帶領10多名農民工承包了陜西延安一條國道的隧道建設。今年1月25日,正在工地上干活的柯善華被一輛 “三無”車掛倒碾軋后死亡,兒子柯有強和家人處理后事時,得知父親手下工人的工資還沒有兌現。
在沒有賬目的情況下,柯有強讓工人們自報工資數,隨后的幾天里,他忍著巨大的悲痛,四處奔波,找工地老板協商籌集資金,因為他知道,父親有個“老規矩”:今年不欠去年的債!工人們被柯有強的誠意感動,紛紛勸他先把父親的遺體火化了,送回老家安葬再說。在眾工友的堅持和幫助下,1月30日,柯有強把父親的骨灰送回了老家。1月31日,在父親的靈堂前,柯有強給11名農民工發放了8.7萬元工錢。同時表示,他將帶著這幫農民工兄弟繼續干。“只要工友們愿意,我就一直領著大家干,像父親那樣真心對待農民工,一如既往地對他們好,決不拖欠一分錢!”
“我想干父親的老本行”
在外包工程的父親不幸遇難,他一分錢不差地替父親兌現手下農民工工資。今年2月,本報報道了房縣姚坪鄉信義兒子柯有強的故事后,他的誠信之舉感動了眾人。12月8日,柯有強走上了十堰市第三屆道德模范的領獎臺。距本報報道已經過去近10個月,如今柯有強怎么樣了?近日記者對其進行了專訪。
記者在湖北正奧汽車附件有限公司見到了柯有強,他在該公司從事汽車線束方面的工作。柯有強告訴記者,父親發生意外之后,他回到家鄉,把老家的土房賣了,和母親一起搬到了十堰,租住在十堰經濟開發區。柯有強告訴記者,他還有兩個妹妹,現在都在十堰務工。
“我媽身體本來就不好,父親走以后她一直比較消沉,整天淚流滿面,我很擔心她的身體,現在和她每天住在一起,我放心了許多,也能更多地照顧她了。”柯有強說,他現在每天在外工作,母親在家做家務,每逢周末,兩個妹妹都會來到母親這里,一家四口能在一起團聚。
柯有強現在的工作每個月有1500元的工資,房租一個月就要500元,余下的錢雖然能夠基本維持生活,但是較之以前的生活顯得有些拮據。而且,父親的去世讓整個家都顯得空蕩了許多,讓柯有強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時間,家里的所有重擔全落在了自己身上,他成了家里的頂梁柱。但在壓力面前,他告訴自己,作為一個男人,必須要扛住,這樣才能讓母親和妹妹放心。
柯有強的感情世界也發生了變化。他原本有個快要結婚的女朋友,感情也一直不錯,但就在柯有強父親去世后不久,他和女友分手了。分手是柯有強提出來的,在問及分手理由時,他說:“我覺得現在壓力很大,不想讓她也承擔這份壓力,想讓她找到更好的歸宿。”原來,他認為現在自己沒有能力給女友幸福的生活,也不想讓女友跟著自己一起吃苦,所以只好選擇放棄這段感情。交談中記者發現,柯有強是個感情很細膩的人,也是一個極有責任心的人。
柯有強也想過沿著父親走過的路,繼續外出包工程,也有些工友希望他能像他父親一樣帶著他們出去打拼,老家一個姓曾的老板還多次打電話給他,邀約他一起出去包工程。但是,柯有強考慮到自己現在能力還有限,更放心不下家里的母親,就暫時放棄了這個想法。那些曾經跟著柯有強父親干活的工人們,有的還經常和柯有強電話聯系,詢問他們一家人最近的生活情況,鼓勵他要好好生活。柯有強表示,如果有機會的話,他也想和父親生前的工友們聚一聚。
起初進入企業上班時,沒人知道他的事情,他也從不和人提起自己的事情,后來他的事情被同事們知曉,大家都很善待他。廠領導也表揚過他,同時號召全廠職工學習他的誠信精神。柯有強提到,廠領導以及同事們經常去他家中看望,詢問是否有困難需要幫助等,一些熱心的同事甚至還給他介紹對象,但都被他婉拒了。他說自己現在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努力工作、學得一技之長上。
談到今后的打算,柯有強表示,他其實還是想干父親的老本行,出去包工程,因為這樣才能多賺些錢,讓全家人的生活過得更好些。但是由于自己還太年輕,沒什么經驗,同時母親也需要自己照顧,所以他會繼續干好現在的工作,讓家里的生活步入正軌后再考慮別的。
范文2
王大芝、李得才夫婦
1990年5月,竹溪縣豐溪鎮豐溪村姑娘王大芝與本村青年毛昌永結為夫妻,并于次年生育一女。1999年,丈夫毛昌永意外離開人世,她以柔弱的雙肩,獨自挑起了伺候公公、撫養孩子的重任。鄉親們看到王大芝一人實在太清苦,紛紛為其牽線說媒,可她堅持的唯一條件就是:“要嫁,必須答應我帶著公公一起嫁。”
同村李得才是一個淳樸、忠厚的漢子,曾經與毛昌永一起到河北煤礦打過工,兩人親如兄弟。隨著認識的加深,他被王大芝的孝心和堅強所打動,把愛情的橄欖枝伸給了王大芝。2001年,王大芝帶著10歲的女兒和年過七旬的公公毛和易改嫁到李得才家。如今十年過去,王大芝和李得才夫婦一直將無血緣關系的毛和易照顧得如同親生父親一樣。毛和易老人逢人便說:“沒有‘兒媳’和‘女婿’的悉心照顧,我不可能活到今天。”
丈夫遭遇意外不幸去世后——孝順兒媳帶著公公再嫁
作為子女,孝敬父母,天經地義;作為兒媳,孝敬公婆,人之常情。但在丈夫死后,帶著公公改嫁,就非同尋常了。更難能可貴的是,再婚十余年,夫妻二人像對待親生父母一樣孝敬前公公,共同書寫了一個“孝”的傳奇。這件稀罕事,發生在大山深處的竹溪縣豐溪鎮豐溪村三組,主人公叫王大芝,今年38歲。鄰居們提到她,無不豎起大拇指,交口稱贊。
一場意外家里的“頂梁柱”倒了
1990年5月,竹溪縣豐溪鎮豐溪村的王大芝經自由戀愛,與本村的毛昌永結為夫妻。
“他媽媽死得早,家里很窮。結婚時,我們與他爸同住一間用籬笆編的小屋。”王大芝回憶說。
第二年4月,可愛的女兒毛連春降生了。第四年,在村干部和親戚朋友的幫助下,他們蓋起了兩間土木結構的瓦房。他們盤算著,趁老爺子身體還好,多掙些錢,將來蓋樓房,送女兒讀大學……
但是,一場意外,把他們的理想擊得粉碎。
為了讓妻小過得更好,身為家里“頂梁柱”的毛昌永1999年春到河北煤礦打工掙錢。半年后,臉上傷得不成樣子的毛昌永帶著礦上賠付的800元錢回來了。原來,煤礦發生塌方事故,毛昌永牙齒全被砸掉,礦上給了點錢,讓其回家休養。
打針、吃藥、努力改善伙食、增強營養。面對受傷的丈夫,王大芝全力照顧。礦上給的錢很快用完了,她便借錢為丈夫治療,還上山采草藥,四處尋偏方。在王大芝的精心照顧下,毛昌永恢復得較快,一頓能吃兩大碗飯,行動也無大礙。
當年冬月二十,奶奶過生日,王大芝前去幫忙。毛昌永則到本村一位村民家幫忙送葬。晚上摸黑回家時,不慎摔下山崖,永遠地離開了親人。
這突然的變故,令王大芝傷心欲絕。她一邊借錢安葬丈夫,一邊還得安頓這個家。
兒子走后,原本要強的毛和易終日唉聲嘆氣,飯也不吃,怎么開導都不起作用。王大芝沒辦法,便拉著女兒走到公公面前說:“爸,你不能因為傷心把身體搞垮了,要把孫女撫養成人,長大參加工作好孝敬你。你放心,昌永走了,我就是你的親女兒。有我一口飯吃,絕不讓你餓著。”
在那段時間里,王大芝不敢在公公面前露出半點悲傷,怕引起公公傷心。喂豬、收拾家務、照顧老小,還要耕種幾畝地,家庭重擔全壓在這個不到30歲的女人肩上。每天只有在照顧女兒熟睡之后,她才一個人悄悄地流淚。
一個條件 帶上公公一起再嫁
看著苦苦支撐的兒媳,毛和易有些不忍:“要不,你再找一個,把女兒帶過去。我跟我女兒(毛和易還有一女)過。”
“遇到合適的再找一個吧,那樣家里的日子好過些。”村里的好心人也勸她。
“要嫁,我也要帶上公公。不接受他的人,我堅決不嫁!我說過要孝敬他到老的。”王大芝堅持著。
這樣的條件,讓幾個看好王大芝人品的年輕人退避三舍。
王大芝回憶說,那是她一生中最難的時候。她也曾想過,這樣做值不值得?但看到快七十歲的公公仍在操勞,看到可愛的女兒在快樂成長,心想:自己老了還得靠女兒照顧,不能讓女兒這么小就失去依靠,于是咬牙堅持下來。
后來,一個純樸、善良的漢子走進了王大芝的生活,他就是王大芝現在的丈夫李得才。李得才也是豐溪村人,是缺少勞力的王大芝農忙時請的主要幫工之一,干活特別賣力。隨著交住的深入,有感于王大芝的孝心與堅強,小伙子對已有女兒的王大芝心生愛意,便托有聲望的老村主任說媒。王大芝堅持:一定要帶上公公和女兒出嫁!沒想到,還是單身的李得才竟然答應了。
2001年3月,沒有熱鬧的婚禮,王大芝帶著前公公與10歲的女兒,扶老攜幼嫁到李得才家。
時年32歲的李得才,婚后主動提出:等條件好一些再要孩子。他出門打工,王大芝在家做農活。經過幾年的努力,到2004年家境有所好轉后,他們才生下自己的女兒李金林。
一份默契夫妻共寫“孝”的傳奇
3月30日,筆者去采訪王大芝,她給搬家的鄰居幫忙做飯去了,卻遇上毛和易一個人坐在凳子上喝著小酒吃早飯。 “王大芝對我不錯,照顧得很好。怕我消化不好,飯、肉總是煮爛些給我吃。李得才是個悶主子 (心地善良但不善于表達),德性好,這么多年從沒說過我一句不是。煙、酒總是給我買齊,比親兒子還好!”他這樣評價兒媳和 “女婿”。
在王大芝與李得才結婚的最初幾年,公公毛和易只過來吃飯,晚上還回原來的家中休息。這期間早接晚送,王大芝沒工夫便讓李得才代勞,從未間斷過。王大芝還堅持每星期為公公洗一次衣服(夏天洗兩至三次),每月洗一次床單,把公公的家收拾得跟自己的家一樣干凈,整潔。
2009年8月,王大芝搬進現在住的三間兩層樓房。她專門收拾一間屋給公公做臥室,讓老人和他們一塊住,以方便照顧。可是公公舍不得離開他的老屋,王大芝夫婦便請村干部做工作,才“強迫”公公住到了一起。
“王大芝很不錯,把公公照顧得蠻好,收拾得也很干凈。”村民尚國秀這樣評價。
其實,王大芝一家到現在仍不寬裕,買房子還欠3萬余元債務,但孝敬公公卻一點也不含糊。近兩年李得才出門打工,王大芝患有支氣管炎,仍堅持一年喂三頭豬,賣一頭補貼家用,殺兩頭吃,一年到頭都讓毛和易有肉吃有酒喝。
2009年3月20日,毛和易中午還好好的,下午突然臉色發白、嘔吐,痛得大汗淋漓直叫喚。見情況嚴重,王大芝立即包車把毛和易就近送到陜西省鎮坪縣醫院治療,夫妻兩人輪換照顧。
“人老了,保證他有煙抽,有酒喝,有肉吃,照顧好他的病痛,衣裳給洗勤點。就這,也沒啥。”談到十幾年如一日孝敬公公毛和易時,王大芝平淡地說。
“要說孝敬,其實他(指李得才)比我還孝敬。我們現在要照顧三方老的:毛家、李家、王家,但是沒有一家老的說我們沒照顧好。關鍵還是他一碗水端得平。”采訪中,王大芝一再夸獎李得才。
李得才的父親跟著他二哥過,但是平時若有頭疼腦熱,李得才仍要照顧。今年正月,父親因冠心病住院,藥費就是李得才與二哥共同負擔的。對王大芝的父母,李得才也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
“他對我,跟對毛和易沒什么兩樣。時常還勸毛和易喝點酒,毛和易的酒從沒斷過呢!”李得才的父親說。
2007年,大女兒毛連春考上了鄖縣衛校,每年得花萬余元。“當時家里經濟困難,想沒想過讓她輟學?”筆者問。
“沒想過。只要她考得上,我就供!”
“當時你們準備買房子,要是讓她出門打工的話,估計買房就不會欠賬了吧?”
“房子可以晚些買,但娃兒讀書不能耽誤。”
這是李得才當時的真實想法,他把王大芝的公公和閨女當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
“我和王大芝會給毛和易養老送終的。我們雙方的老人,也要盡力孝敬。”不善言辭的李得才說。
“現在比原來強多了。雖然還欠些債,但是大女兒已畢業,正在找工作,馬上就可以自食其力了。現在政策好,我和李得才兩個人勤快些,日子會越過越好。”王大芝對未來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