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孫權、祖沖之、蕭統、“米顛”米芾、辛棄疾、海齡、趙聲、沈括、茅以升、梁紅玉,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鎮江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1、“千古大帝唯一人”——孫權
吳大帝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卓越的政治家。于建安13年將都城遷至京口,入住鐵甕城。孫權是中國古代史上三百多位天子級帝王中死后惟一被謚為“大皇帝”者。十九歲開始,掌權長達五十二年之久,是三國主要政治家中主政時間最長者。他在開發中國長江以南廣大地區居功甚偉。使得東吳開啟了經濟文化繁榮,長時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孫權統治的東吳時期起了奠基性作用。綜觀孫權一生,稱其為“大帝”,可謂實至名歸。鎮江成為了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這位吳大帝當年的統治密不可分。
2、鎮江史上第一奇才——祖沖之
祖沖之( 429─500)是我國杰出的數學家,科學家。大家在小學時候就知道,最早精算圓周率的牛人。祖沖之一生先后任過南徐州(今鎮江市)從事史、公府參軍等官職。他天縱奇才,是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創制了《大明歷》,設計制造過水碓磨、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等,家里祖孫三代,都是數學家。祖沖之一家充分證明鎮江人杰地靈,是個做學問的好地方。
3、不愛江山愛詩篇的昭明太子——蕭統
他是梁武帝蕭衍長子、太子,謚號“昭明”,故后世又稱“昭明太子”。主持編撰《文選》后又稱《昭明文選》。舊時讀書人有“文選爛,秀才半”的說法。其“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的選文準則,為后世推崇。“招隱寺”、“增華閣”這些鎮江人耳熟能詳的鎮江符號都因他而聞名,應該說鎮江古城的人文書卷之氣即由這位昭明太子而來。
4、中國行為藝術第一人——“米顛”米芾
米芾是中國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吳人,祖籍太原,晚居江蘇鎮江,建海岳庵。書畫自成一家。精于鑒別。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因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堪稱中國行為藝術第一人。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米芾存世作品不多,其真跡畫作已多年沒有現世。2013年,米芾的國寶級畫作《深山夜雨》在紐約拍賣會上亮相,2億元人民幣起拍。
5、鎮江文魂——詞中之龍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如此豪氣萬丈的詩篇就是在北固山上成就。其中的豪情壯志,愛國熱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愛國志士,其作者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鎮江知府,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就是由自古至今的諸如辛棄疾這樣的志士仁人傳承下來的,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作為中國人應當感謝辛棄疾這樣的文人,在精神上哺育了我們這些后代。作為鎮江人我們為曾有這樣一位父母官而驕傲。
6、鐵血民族英雄——海齡
1842年7月,第一次鴉片戰爭進入最后階段,英軍攻克吳淞口要塞后向南京挺進,兵臨鎮江城下。海齡所領導的鎮江保衛戰仍然在我國反侵略戰爭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恩格斯在《英軍對華新遠征》一文中指出:“假如英軍到處都遇到鎮江那樣的抵抗,他們絕對到不了南京。”在鎮江保衛戰中英勇犧牲的海齡將軍和近2000名清軍官兵,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7、近代革命先鋒——趙聲
趙聲字伯先,號百先,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大港鎮人。革命黨人,17歲中秀才。1903年2月,東渡日本考察,與黃興結識,同年夏回國,任南京兩江師范教員和長沙實業學堂監督,積極宣傳革命思想,曾撰寫七字唱本《保國歌》,秘密散發。1905年秋后,任江陰新軍教官。黃花崗起義失敗后,感憤而死。1912年被孫中山追認為上將軍。要說鎮江最接地氣的公園,就數伯先公園了,我們小時候都去玩過,你還記得那高高站在紀念碑上的趙伯先么,你還記得伯先公園里的那架戰斗機么?“石板滑梯”上有你的屁股印嗎?。
8、中國科學史上的標桿——沈括
沈括是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他還是卓越的工程師、出色的軍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時,他博學善文,對方志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等無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夢溪筆談》不僅是我國古代的學術寶庫,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再次證明鎮江人杰地靈,是個做學問的好地方。。
9、中國現代橋梁之父——茅以升
茅以升是江蘇鎮江人,他一生經歷風雨飄搖的近代和百廢待興的建國初期,以一已之力為中國土力學科學事業奠基,是中國近代橋梁事業的先驅、鐵道科技事業的開拓者,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并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里程碑;新中國成立后,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晚年,他編寫了《中國橋梁史》、《中國的古橋和新橋》等。著名科學家周培源在《橋梁專家茅以升》一書中指出的:“茅以升對我國科技事業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為中國科學普及事業乃至科技館、科技報建設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并不為更多人所熟知。小編竊以為茅以升參與設計制造的橋比我們吃的鹽還多。
10、古今第一女漢子——梁紅玉
南宋“中興四將”中,以猛將韓世忠的資歷最老,官爵最高,戰功卓著,在聲望上甚至不輸給大名鼎鼎的岳飛。梁紅玉是韓世忠的愛妾,生得是花容月貌,國色天香,卻偏偏性格剛毅,胸藏韜略,是位巾幗不讓須眉,鐵骨錚錚的“女漢子”。
南宋退守江南初期,黃天蕩一戰,他率8000兵馬,將完顏兀術親率的十幾萬金軍圍困在一條狹窄的死河汊里,差一點聚而殲之,創下了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這是南宋立國后與金國南侵軍隊展開的第一場惡戰,此戰,韓世忠那位出身青樓的美貌娘子梁紅玉,親臨第一線,擂鼓助威激勵將士殺敵勇氣,譜出一段傳唱千古的戰地佳話。這位颯爽英姿的“女漢子”的絕佳表現,讓殘酷的沙場增添了一絲嫵媚、柔性的色彩,“金山戰鼓”的傳奇故事流傳至今,鎮江人沒有不知道的。如果要評古今第一女漢子的,撐起韓家軍半邊天的梁紅玉可稱當仁不讓。
二、鎮江歷史沿革
改革開放之初,鎮江港全港通過能力僅數百萬噸,泊位全部為千噸級以下等級。
改革開放以來,鎮江港實現了三次發展飛躍:第一次是由封閉型港口向開放型港口的轉變,1986年12月國務院批準鎮江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鎮江港由單純服務國內航運市場轉向了同時服務國內和國外兩個航運市場;第二次是由中轉型港口向樞紐型港口的轉變,1993年11月國家將鎮江港列入全國43個主樞紐港之一,鎮江港由貨物中轉服務發展成為國家水運樞紐的多功能綜合性服務;第三次是由內河港向海港的轉變,2004年10月國家確定鎮江港為我國沿海25個主要港口之一,鎮江港由過去的內河港口提升到了沿海國際港口,創立了鎮江港參與國際港口業市場分工、帶動城市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格局。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鎮江港基礎設施規模不斷擴大。鎮江港現由高資、龍門、諫壁、大港、高橋、揚中、新民洲等七大港區組成,已建成生產性碼頭泊位17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58個,設計通過能力1.6億噸。全市沿江地區集聚了2個國家級、2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集中了全市70%以上的經濟總量,重點發展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和優勢產品,形成了新能源、裝備制造、特種船舶、糧油加工、精細化工等主導臨港產業,港口已成為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撐,成為鎮江最大的品牌和優勢之一。
鎮江港生產保持高速增長。鎮江港吞吐量1988年突破千萬噸,2000年越過2000萬噸,2003年突破3000萬噸,以后每年新增近1000萬噸。2010年,鎮江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躋身全國億噸大港行列。
三、鎮江簡介
鎮江市,江蘇省轄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地處江蘇省南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十”字交匯處,介于北緯31°37′~32°19′、東經118°58′~119°58′之間,東南接常州市,西鄰南京市,北與揚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截至2022年,全市下轄3個區、代管3個縣級市,總面積384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22萬人。
鎮江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極其豐厚的文化積淀。春秋時稱為“朱方”,三國時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設“南徐州”,隋統一后改置“潤州”,鎮江之名自北宋至今,民國時期為江蘇省會。鎮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扼南北要沖,得山水之勝,鐘靈毓秀,代不乏才。歷代文人墨客紛來在此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鎮江擁有3000多年的建制史,涌現出劉裕(寄奴)、蕭統、沈括、米芾、宗澤、劉勰、葛洪、茅以升等萬古流芳的人物,留下眾多歷史遺存、詩文典籍和傳說故事,《抱樸子》《世說新語》《昭明文選》《文心雕龍》《夢溪筆談》等傳世巨著是中華文化的璀璨瑰寶,“白娘子水漫金山”“甘露寺劉備招親”等故事膾炙人口。有北固山、金山寺、西津渡、甘露寺、夢溪園等景點。
鎮江市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揚子江城市群重要組成部分和華東地區重要交通中樞,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長三角重要的港口、風景旅游城市 ,擁有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9所高校。6條鐵路、6條高速公路穿越境內,長江流域億噸港口鎮江港通江達海。
2022年,鎮江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17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5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