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事跡材料 篇1
中共福州市建筑設計院設計第三黨支部,現有黨員25名,支部班子有書記1名,委員2名。支部秉承“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的組工精神,堅持支部工作走在黨建工作的前頭理念,在黨的群眾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工作中積極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結合“黨員學習日”、“黨員義工日”等工作深入開展學習教育和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受到群眾好評。
忠誠作為使命做特別講政治的黨支部
“公道正派講黨性、清正廉潔重品行、甘為人梯做表率、燃盡生命寫忠誠”。這就是設計第三黨支部—一個把忠誠放在首位的組織部門機關黨支部。近年來,支部堅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真抓實干的作風和高度的政治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選干部配班子,抓基層打基礎,建隊伍聚人才,不斷提高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以抓鐵留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在服務群眾的道路上踐行著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
多年來,設計第三黨支部堅持在加強理論武裝、強化黨性鍛煉、提高道德修養、增強能力素質、提升服務群眾能力、查找并切實解決突出問題、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下功夫,把組工干部隊伍建設成為為民務實清廉的過硬隊伍,使組織工作更好地為設計院工作服務,為黨員、干部和各類人才服務,讓黨放心、群眾滿意。引導教育支部黨員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政治清醒,堅定政治立場,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艱難險阻,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復雜局面,都清楚地知道舉什么旗、走什么路;錘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堅守對黨忠誠的政治操守,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敢于亮劍發聲,在復雜矛盾面前敢于碰硬、敢于較真,不被各種雜音所擾,不被各種誘惑所困,不被各種艱險所阻。在設計第三黨支部“三會一課”早已是經常化、制度化,黨員干部積極參加,嚴肅認真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紅臉”“出汗”已經成為常態。
擔當就是責任做特別重公道的黨支部
設計第三黨支部特別注重嚴明政治規矩,加強黨員學習教育,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講政治守紀律守規矩。以學習強國APP,支部學習會等為主要抓手,開展基本理論學習、能力培訓和實踐鍛煉、宗旨教育和黨風廉政教育。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深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思想大解放,作風大轉變,工作大落實”主題教育、“實現偉大中國夢、建設美麗繁榮和諧新福州”主題教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等。建立起定期學習長效機制,努力增強黨內生活和學習培訓的實效性。認真落實黨員學習日制度,每周學習時間不少于兩個小時。深入開展黨員自愿者活動、網絡宣傳活動、學習強國,組織生活會,黨員談心談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專注并且專業 做業務特別精的黨支部
“要學蜜蜂采百花,問遍百家成行家”。作為組織部門所在的機關支部,設計第三黨支部堅持開展“一把手”講黨課和部內課堂業務交流活動,培養全體黨員干部團結協作、顧全大局、注重實效、真抓實干、服務群眾、公道正派、廉潔守紀、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作風。努力做到開口能講、提筆能寫、閱人能辨、難事能辦,安下心來、專注業務、迷學提能,努力成為政策通、活字典、多面手。以集中討論、座談交流、案例剖析等形式,圍繞“進組織部為了什么、到組織部干了什么、在組織部和人家比些什么”的主題,在部機關開展“談思想、論能力,比奉獻、創業績”大討論活動,大力營造你追我趕、爭創一流的工作氛圍,在繁重的設計工作中,樹立先鋒模范,在服務甲方溝通過程中,樹立一級服務標桿,在學習新技術新知識中,獨領風騷引領時代技術潮流。近3年來,以現代信息技術建設為抓手,通過相繼開發建設“干部數字化管理系統”和“黨員數字化管理系統”,在全面提升組織工作效率的同時,不斷拓寬現代信息技術在組織工作中的應用范圍,探索了以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新路子。
干凈視為生命做作風特別好的黨支部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手握戒尺,動有所慮。組織部門是管干部的部門、是管組織的組織,二支部長期把權力來自人民,必須服務人民的信念作為恪守干凈誓言的座右銘,認真落實民主集中制,規范班子內部運行機制,完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加強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權力運行的制約監督;完善“三會一課”、黨員黨性分析、民主評議、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會等制度;堅持和完善黨員學習教育和黨員學習日制度。教育引導支部黨員嚴守公與私、情與法、利與法的分界線,真正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為人方正、處事公正,辦事不離“章”、行為不越“軌”、權力不出“格”。近年來黨組織所屬黨員沒有參加過群體性事件,沒有違紀違法的人和事。
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事跡材料 篇2
我叫_,男,1978年出生,_縣_鎮人,現任_縣老霍家手工掛面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合作社以“企業開拓市場,市場帶動基地,基地連接貧困戶”為發展戰略,形成了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不僅提高了合作社自身加工能力,還為農戶加工,包裝、技術培訓提供方便,并解決了周圍村200余人剩余勞動力就業。我所創建的老霍家手工掛面合作社解決了當地50多名農民的就業問題。
精準脫貧,產業先行。_手工掛面制作是我們_縣的一項傳統特色手工藝,始于漢唐時期,迄今已有千年的歷史,特別是在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節目播出后,瞬間在全國引起轟動,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成了供不應求的熱銷產品,也成為了產業脫貧戰線上的主力。2007年,我滿懷著創業激情回到了家鄉_縣_鎮,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擺在我面前的問題數不勝數:廠房選址沒有著落、頭期資金還沒有落實、技術員工沒有到位……在眾多的困難面前,我沒有膽怯,自小養成的不屈的性格讓我堅持了下去,為了節約資金,自己當起了工廠建設的包工頭;為了擁有成熟的技術,我獨自游走20多個村莊不斷地向老輩人研究學習并聘請當地技術能人親臨上陣指導,擺在眼前的困難一個一個被他攻破,事業也逐漸上了軌道。
經過十年的發展,我領導的手工掛面成為_省最大的生產基地,2015年,時任榆林市長陸治原來社調研,希望我們建立更大的銷售市場來帶領農戶走出去,有效促進農民增收,經過多次調研思考并借助大數據分析,我帶領我的團隊開始“北上廣深”跑市場,最終確定了我們的銷售策略“城市包圍農村”,這一戰略很快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相繼和北京、_、深圳等地客商達成銷售共識,穩定解決了大量手工掛面的出路。
十年來,我們帶領農戶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按照市場價值導向手工掛面的產品類別,我社目前每年收購手工掛面200余噸,農戶增收200多萬。此外,通過管理、銷售、加工吸納就業50多人,通過技術培訓提高手工掛面加工水平,為_鎮手工掛面加工戶穩定、持久地增加收益。
在此進程中,我始終要求團隊每個人從心底尊重加工戶,尊重貧困戶,踐行“讓貧困的加工戶有尊嚴的,通過不太困難的勞動,創造可以累積的財富,走向富裕”這一宗旨。
精準識別精準對接
脫貧攻堅階段,所面對的多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而精準扶貧最難就難在:最困難的貧困戶往往沒有較強的勞力和技能,甚至沒有完整的勞動時間,而手工掛面的加工恰恰可以解決這些難題。它可多可少,可上可下,可以把不強的勞動隨時凝聚于產品變成財富。
兩年前,我們合作社承擔了_鎮94戶貧困戶的脫貧任務。為此,我成立了6人組成的“精準扶貧工作組”,多次進村入戶摸底調查,建立貧困人員檔案,多次村干部和工作組一起召開研討會,我們一次次下鄉,反復與貧困戶深度溝通,進行精準識別,以確立有效的幫扶方式。通過微信群對貧困戶進行崗位有效補充,對殘疾貧困戶進行專用崗位培訓到基地包裝車間上班,對年齡偏大的貧困戶進行后勤就業,對離不開家的貧困戶進行入股保底800元的分紅,對又無手藝又無多大勞動力的貧困戶讓他們進行代種代養的方式幫扶,最大限度的促進了精準幫扶對象增收。通過一系列工作,我們的團隊探索出了一條有_鎮特色的、有效的精準扶貧之路,成績顯著,受到了省、市各大媒體的關注,也獲得了_鎮和各級部門的認可。
四方共贏創造可持續脫貧模式
隨著精準扶貧方略、道路、態度和責任的不斷深入人心,這場攻堅戰正在_開花結果,我們合作社的精準扶貧也加入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決勝時期。我們合作社主動承擔了_鎮13個村94戶(427人)貧困戶,計劃用2年時間全面完成94戶貧困戶脫貧攻堅任務,2017年實際脫貧48戶,超額完成了約定目標。
如何保持脫貧攻堅已取得成果?如何破解“脫貧一年又返貧”的難題?如何創新合作社扶貧機制和制度安排,創_模式,實現貧困戶可持續脫貧?我再次陷入了深思。我們面對的貧困戶大多是“年齡比較大、無技能、無資金又離不開家鄉的農村留守老人”。因此,我將“讓貧困戶把松散的勞動力凝聚進掛面產品,通過合作社收購毛掛面,就可以實現貧困戶長期可持續收益”確定為我社將長期堅持的扶貧道路。
我提出了“四方合作共贏模式”,即:合作社、經銷商、加工戶、消費者四者合作,其中消費者是關鍵,加工戶是根本,經銷商是保障,合作社品牌是核心。用加工戶提供的優質原料,以標準化、規模化的先進技術制造高競爭力產品,創造大品牌,贏得消費者,以贏利帶動經銷商,再通過經銷商有力推動,迅速占領市場,進而通過合作社反哺農戶,讓更多貧困戶可以以較高收益用心做好更多好掛面。如此循環往復,實現不斷升級的長期可持續脫貧增收。
十多年來,我積極擔當起行業領軍者的職責,持之以恒地發力,理論和實踐并舉,探索與創新并重,以面者的智慧,歌者的堅守,騎士的擔當,在_鎮脫貧攻堅和社會發展中不斷努力。
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事跡材料 篇3
XX社區是XX市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中形成的以拆遷安置居民為主體的多元復合型“村改居”農村新型社區。轄區1.2萬余人,失地農民9500余人,外來人口2500人。社區黨委下設3個黨支部,黨員95人,外來流動黨員64人。創先爭優活動中,社區黨委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導向,以“黨員作示范、支部創先進、爭當新市民、共建新家園”為目標,以“共建新家園黨員示范行動”為載體,全面推行“群眾主體工作法”,通過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激發群眾共同參與社區建設,讓群眾共享城鄉發展成果。
一、深化共建新家園黨員示范行動
創先爭優活動中,社區黨委提出了“黨組織要成為服務群眾的堅強堡壘,黨員要成為做群眾工作的表率標桿”口號,全面開展“共建新家園黨員示范行動”。一是建立“黨員網格化責任區”,第一時間收集民意。社區黨委將轄區劃為6個網格責任片區,將社區工作者、黨員群眾骨干等93人全部細化到網格,網格責任人每周不低于3天深入責任區進行轄區單位拜訪、院落拜訪、住戶拜訪和弱勢群體拜訪。201X年以來,累計入戶拜訪1.2余萬人次。二是建立“社區民情臺賬”,第一時間對接需求。社區黨委以“一戶一檔”為基礎,建立了社區民情臺賬,每日進行一次民情研判,每周進行一次分類處置情況通報,每月進行一次處理情況總結,明確具體責任人、完成時限、完成進度、結果反饋、群眾滿意度等,進行銷號管理。201X年以來,黨員網格責任人將社保繳費、就業培訓、物業管理、權證辦理等16類突出問題納入“民情臺賬”,全部予以解決。三是組建“黨員先鋒隊”,第一時間處理問題。社區黨委成立了以黨員為骨干的治安巡邏、應急搶險、看護孤老、文藝演出等4支“黨員先鋒隊”,自201X年來為群眾快速處理問題320余個。
二、踐行新家園惠民服務公開承諾
創先爭優活動中,社區黨委開展了“新市民需求大調查”活動,向群眾作出安居惠民、就業惠民、文化惠民等方面17個具體項目的“新家園惠民服務公開承諾”。一是安居惠民。通過建立與上級黨委政府和拆遷安置主體的“民情溝通綠色通道”,及時收集黨員群眾意見,按城市居民區標準規劃建設新型集中居住區,水、電、氣、視、訊、寬帶等基礎設施“六通到戶”,學校、醫院、幼兒園、農貿市場同步配套到位。二是就業惠民。針對新市民就業率不高的問題,一方面,鼓勵支持黨員帶頭并帶領群眾創業就業,先后引導培育了31名失地農民“黨員創業就業明星”,提供就業崗位120余個;另一方面,積極為群眾搭建就業創業平臺,先后入戶調查3279人,舉辦大型招聘會6次,幫助就業53人,動態消除了“零就業家庭”。三是文化惠民。積極加強新市民自我教育,開展文明樓棟、文明單元、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先后培育成立了秧歌隊等11支群眾文藝隊伍,編演了《XX•和諧的家園》社區之歌,創辦了《XX家園》社區報,開辦了“美容師現場教化妝”等“社區講壇”,形成了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品牌,促進了失地農民向新市民的轉變。
三、構建群眾主體工作法長效服務機制
社區黨委根據基層社會管理創新的新要求,結合社區實際,將服務群眾和做群眾工作中的成功做法上升到制度層面,構建了“群眾主體工作法”長效服務機制。一是組建“區域化黨建理事會”,引領社會協同參與社區建設。社區黨委牽頭吸納了4名轄區單位代表、6名院委會代表、41名黨員群眾骨干作為理事會成員,有效整合轄區資源,為社區居民解決問題38個,安置失業人員36人次,募捐善款8.6萬元。二是建立“民主議事決策六步工作流程”,讓群眾參與社區重大事務議事決策。按照“收集需求——審議議題——民主票決——全程監督——實施決策——群眾評議”步驟,通過黨員、居民代表、議事會成員入戶征求意見,社區黨委進行議題審議,書記召集議事會進行民主決策,居委會、公共事務所執行落實,黨員群眾進行滿意率測評,確保了群眾的事情群眾定,群眾的事情群眾辦。三是建立“群眾主體立體監督機制”,讓群眾全方位監督社區的“人”與“事”。社區黨委牽頭選舉成立了以黨員為主體的社區常設監督機構——監事會。對社區干部每年度組織開展“雙述雙評”,社區“兩委”成員測評“不滿意”率達到或超過30%的,責令其辭職或啟動罷免程序;社區專職工作者考核結果“不稱職”或連續兩年為“基本稱職”的,不發績效獎金,不予續聘。對社區事務開展民生項目“一事一評”和院落整改“三色管理”監督,對群眾不滿意率超過30%的民生項目限期整改。創先爭優活動以來,社區群眾對社區黨委、社區黨員干部贊不絕口,社區連續3年群眾滿意度測評達98.5%以上。
XX社區先后被評全國文化先進社區、XX省省級文明村(社區),省、市、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社區黨委書記周成軍被XX省委表彰為全省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
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事跡材料 篇4
XXX黨委在上級黨組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思想為指導,以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為目標,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充分發揮領導作用,為XXX局深化創先和改革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
一、抓好主體責任落實,黨建黨廉“雙優秀”
XXX黨委班子團結和睦,切實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將黨建工作和其他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考核,在上級的檢查考核中被肯定,黨建和黨廉工作連續多年獲得“雙優秀”。組織各黨支部與局黨委簽訂了2018年黨的建設考核責任書和公開承諾書,加大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力度,增強支部負責人抓黨建工作的主業意識。黨員領導干部每季度至少一次到聯系點黨支部指導解決黨建工作重點難點問題。各支部負責人通過黨建工作例會、黨支部書記約談等方式及時向黨委匯報支部黨建工作開展情況,凝心聚力完成黨建工作年度目標任務。
二、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黨員職工“隊伍穩”
XXX局黨委認真抓好黨員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維護黨員職工隊伍穩定,促使黨組織換屆改選、干部交流輪崗、薪酬劃小核算等多項改革工作平穩過渡,沒有發生任何違反廉潔自律的問題,實現了“零信訪、零投訴”。注重宣傳思想和黨員隊伍教育管理工作,組織開展了黨員組織關系集中排查、“黨員可能觸碰的底線問題”專題研討活動等,進一步增強黨員政治素養和黨性修養。
三、抓好專題學習教育,黨內生活“質量高”
XXX局黨委堅持落實黨委中心組學習、黨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相關學習機制,不斷豐富學習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組織開展好支部政治學習、黨建工作例會和支部書記約談工作,進一步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對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進行了大力整治,作風建設取得良好成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在做好上級規定動作的同時,結合實際選好自選動作,通過每月組織青年志愿者開展兩次公益活動,局領導班子成員每月至少兩次到基層黨支部參加政治學習,監督指導基層黨支部切實貫徹落實“三個計劃、三個平臺”,各黨支部每月制作并提交“微課件”,實施支部所轄部門輪流組織學習、部門黨員輪流講黨課機制等,打開了學習教育的良好局面。
四、抓好黨建帶團建工作,打造品牌“好口碑”
XXX局進一步加強團員青年的思想引領和理想信念教育,在五四青年節前后組織開展了“永遠跟黨走”團課教育、探望孤兒寡老、團隊拓展等青年文化月系列活動,引導團員青年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積極為青年員工搭建鍛煉平臺,組織開展的“光明學堂”“助農采茶”“兒童閑置衣物和書籍募捐”“擺脫貧困青春夢想”等志愿服務活動在民眾中擁有良好口碑。
五、抓好文體協會活動,當好文化“特長生”
XXX局充分發揮11個文體協會的引導、凝聚、激勵、教育、和諧作用,組織職工在書法攝影、大合唱、羽毛球、籃球、圍棋、釣魚等競賽中獲得諸多榮譽,代表XXX參加紀念建黨97周年歌詠比賽獲得三等獎,參加“安康杯”系列項目比賽榮獲多個一等獎。XXX局多姿多彩的文體活動既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豐富了企業文化的載體和內涵。
六、抓好企業形象塑造,提升企業“軟實力”
開展“文明行為倡議”宣傳,大力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引導員工在工作生活中踐行文明行為、養成文明習慣,共同樹立企業良好形象。根據縣委縣政府扶貧攻堅工作部署,對照“十個落實”和“六個精準”要求,全力完成扶貧攻堅任務,組織扶貧干部參加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脫貧工作5次,局領導帶隊到XX村研究解決精準扶貧、新農村建設等問題50人次。截至目前,共投入X萬元政府和行業幫扶資金,X戶貧困戶中已有X戶預脫貧。
七、抓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班子成員“心連心”
XXX局各級班子團結和睦、相互協作,不存在任何隔閡和矛盾。黨委班子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機制,對企業重大問題有商有量、共同研究,處理事情公平、公正、公開。黨政一把手帶頭,班子成員之間經常開展談心談話活動,不管在辦公室、會議室還是員工飯堂,大家都能敞開心扉進行深入交流,真誠坦蕩的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已成為常態。
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事跡材料 篇5
xxxx生前擔任北湖區統計局副局長,兼任企調隊隊長。從xxxx年x月參加工作以來,就一直戰斗在統計工作的第一線。xx年來,他先后從事過投資、工業、法規、核算、綜合、辦公室、企調等多項工作,在平凡的統計工作崗位上,憑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好學上進,刻苦鉆研,練就了過硬的統計業務能力和頑強扎實的工作作風,是全市統計系統公認的業務尖子和優秀領導,多次被評為省、市、區先進工作者。xxxx年xx月x日,周新文同志在工作中突發疾病,在病床上昏迷了近10天后于xx月x日22時10分犧牲,年僅xx歲。
xxx同志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實踐者,是新時期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典型,他短暫的一生,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績,譜寫了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光輝篇章。他滿懷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恪守職責,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奮斗不息,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周新文同志以實際行動回答了“普通共產黨員如何體現先進性?參加工作是為什么?現在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留什么”的人生課題。他的事跡摧人淚下,感人至深,是全區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
乍暖還寒。11月30日,湘南冬天的太陽剛剛灑下一抹溫暖,很快就被烏云的陰霾遮掩。早早來到辦公室整理好資料的周新文,正準備隨著市委、市政府九件實事督查小組到保和鄉檢查工作,頭突然昏旋得厲害。誰也沒有想到,一棵生命的大樹就這樣倒下,年僅38歲。
38歲,人生最燦爛、最壯美的季節;38歲,建功立業的黃金時期。然而,周新文卻倒下了,倒在為之傾灑全部熱血的統計崗位上,倒在為之奮斗不息的統計事業上。一個永不言累的“孺子牛”走得太匆忙,走在遠不該走的青春華年。
在父母眼中,周新文是孝順的兒子;在妻子眼中,周新文是知冷知熱的丈夫;在女兒眼里,周新文是慈祥和藹的父親;在領導眼里,周新文是業務尖子;在同事眼里,周新文是親密兄弟;在下屬眼里,周新文是老師和長者。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單位享有很高威望、出色而年輕的領導干部,這樣一位樂于奉獻,兢兢業業,為人勤懇,業務嫻熟的共產黨員卻永遠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工作十八年熱愛十八年的統計事業,離開了他戰斗的崗位和朝夕相處的同事,離開了他年邁的父母、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年僅10歲的女兒。
與數字較真的“老兵”
數字在音樂家心中是跳動的音符,但在統計工作者的眼里卻是一種神圣的責任和使命。追憶周新文同志走過的足跡,雖然平凡,但那一串串用生命刻寫的足跡分明就是一道國計民生的數字統計長城。在與數字打了十八年交道的周新文看來,數字就是生命,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數據統計的準確,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真實準確,不出假數”。周新文不但自己始終牢記和實踐著這個統計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信條,也每次都會對剛進統計系統的年輕同事囑咐這句統計的“生命格言”。
周新文是全區統計戰線的一名“老兵”。1986年,從郴州商校統計專業畢業后,一直在區統計局工作。常年累月和數據打交道,周新文對數據非常敏感,與數據較真已成了他最鮮明的個性。北湖區不但要統計區直部門的有關數據,還要承擔中央、省、市等有關屬地企業的產值、利稅及投資的直報任務。全區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達26000多戶,屬地規模以上企業100多家,統計工作的復雜性和困難度列全市之最。為了弄準摸實統計數據,如實反映情況,當好領導參謀,周新文幾乎每周都要下基層、進企業了解情況,一筆一筆地抄,一項一項地對。就連逛街的時間,也非常注意調研。哪個地方新建了什么項目,項目進展到什么程度,哪些是基層還沒有統計上來的,一條一條記上本子,一點一滴記在心里,一件一件落在實處。他遺留下來的十多本筆記,每本記載的數字都超過了10萬個。
北湖區的民營企業較多,有些老板出于各種考慮,上報統計數據不自覺或不準確,是全區數據上報的老大難問題。為核實情況,解除民營企業業主的疑慮,周新文經常到企業找他們談心,溝通思想。還經常為了一個數據,跑到企業核查七次、八次。12月,郴州下了近十年來的最大的一場雪。在審核全年報表的時候,他發現十幾個企業的產值和利稅存在瞞報、漏報的問題。為了核實情況,他帶領工作人員迎著漫天飛雪,冒著寒風,深一腳、淺一腳,走路到每個企業、工地實地調查。有的企業因為下雪停工,業主不在現場,周新文便帶著工作人員等候。有的業主不理解統計數據真實和及時的重要性,很有牢騷:“這么冷的天,為一個數據要我去喝西北風?雪化了再談吧!”周新文便在電話里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解釋。在核實某外資公司的數據時,一連跑了三次,都被業主以各種理由搪塞,無功而返。夜色已晚,跑了一整天的工作人員凍得實在受不了,打起了退堂鼓:“周局長,反正數據相差不大,這么冷的天,還是算了吧!”“走,到他家去,無論如何也要把數據核準!”雪夜里,當業主看到周新文一行人趕到他家時,鞋子、褲子全都濕透了,覺得很過意不去:“想不到還有你們這么敬業的領導!”當晚便與上海總公司聯系,將有關數據傳真過來。
周新文喜歡隨身攜帶筆記本和計算器,在多年的統計工作中,對全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了如指掌,人稱“活電腦”。一位經常和周新文打交道的企業主開玩笑說:“瞞天瞞地瞞不過周局,錯事錯位錯不得統計”。 11月,北湖區一家企業申請外貿出口配額,為核準該企業的實際產值產量,周新文帶著4名工作人員調出企業近3年的會計憑證及產品入庫清單,進行核查。由于事關重大,他們連續2天2夜,加班加點,對500多張憑證一張一張的核實,補齊了該企業漏報的產值和利稅,避免了給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
與企業愛較真,對上級更馬虎不得。統計局每月編印《統計月報卡》為領導決策做參謀。 4月,由于印刷廠的校對問題,《統計月報卡》的一個指標沒有更正過來。工作人員沒在意,印發后直接送了上級領導和相關部門。對數據相當敏感的周新文發現錯誤后,馬上要求工作人員收回所有月報卡,重新印發。當時由于區統計局業務非常忙,大家建議:“周局,發都發下去了,近千個數據,可能也沒人能看出來,再說一個小數據有差別也沒什么關系。” “統計不能假,數據不能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周新文硬是帶著工作人員加班加點重印了一遍。市統計局負責投資的副科長倪殷回憶周新文時感嘆不已:“統計的艱苦性常人想象不到,體現出來的只是幾個指標,但要通過上萬的數據和成千的計算依據表來作參數。和他打交道近10年,從來沒有發現造假、搞假數的現象。每一筆數據都很實在,每一個上報指標都有據可查。他寧愿累一點,到下面去找,去統,也不愿做假。”
“數海”前行的領路人
周新文是全市統計系統公認的業務尖子。他好學上進,刻苦鉆研。從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立志把畢生的心血和激情奉獻給他熱愛的統計事業。他負責編印的《統計月報卡>,不但是領導抓工作的案頭資料,更是激發有關部門尋找差距、奮力爭先的鞭策。目前,在全區統計系統的干部職工中,人手有一冊《統計人員技能讀本》,解說深入淺出,事例鮮活生動,被基層統計人員稱為“活讀本”、“好幫手”。可是誰能想到,這里面飽含著周新文18年的統計心得!飽含著一個默默奉獻的統計工作者對事業的無限熱愛!9月,北湖區統計局針對基層統計人員普遍年輕,工作經驗不足,業務素質不高的問題,率先在全市編寫《統計人員技能讀本》,由周新文牽頭編撰。由于當時國內統計行業還沒有這方面的范本,需要大量的資料和事例,20多天里,周新文每天的睡眠不足5個小時,他和同事們一起下載資料、分類排版、文字校對,每一項工作都做得特別認真。有時睡到半夜,想起有什么業務資料還沒有寫上去,周新文又從床上爬起來,跑到辦公室撰寫。近20萬字的《讀本》印出后,受到了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想不到你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搞出這么高質量的讀本,開全省先河,值得推介!”
統計,就意味著在“數海”中前行。大浪淘沙始見金。沒有深厚的功底,扎實的作風,精湛的水平,要從成千上萬個數據中,修正錯誤,幾乎不可能。周新文是局里分管業務的領導,各種統計報表必須要經過他的審核。其中工業報表涵蓋64家規模內企業,每家企業42項指標。投資報表400項指標,每個指標3個數據;綜合220項指標,每個指標3個數據。單是gdp核算,就包含29個門類96個分類997個小類。面對這些枯燥的數據,周新文不但要審核數據的真實性,發現錯誤,還必須與有關部門銜接予以修正。由于統計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基層上報時間和向市局上報的時間僅有一天半,往往要加班加點才能完成。每月的頭兩天,為了與有關部門銜接數據,查實情況,周新文的電話幾乎打個不停,響個不停。
近年來,由于統計方法一直處在改革和探索中,幾乎每過一個階段,統計的方法和口徑就有些新的變化。為適應形勢,周新文從來就沒敢放松學習,他鉆書堆,搜網絡,尋找統計最新的信息和資料,撰寫統計分析為領導出謀劃策。由于業務嫻熟,周新文在工作中輕車熟路,舉重若輕,在向上級和領導匯報時胸有成竹,在基層指導工作時如吐珠玉,成為北湖區統計業務工作的“領頭羊”。他幾乎每年都有4萬多字的統計分析被市、區兩級領導批示。
以前,北湖區由于基層統計站的規范化建設相對滯后,缺乏一套科學的統計數據評估體系,統計上來的各項指標往往存在漏報、虛報和瞞報的問題,沒有如實反映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狀況。從1998年開始,還是一名綜合統計員的周新文在領導的支持下,與同志們一道,負責起草《北湖區統計數據評估手冊》和《基層統計科學評估制度》。累了,冷水抹一把臉;困了,就在辦公室的沙發上打個盹。30多天里,辦公室成了他的家,電腦與他朝夕相伴。通過幾年的努力,北湖區基層和規模內企業的統計上報工作逐步走向了正軌,《統計月報》也由原來的40多項指標增加到600多項指標,評估體系逐漸科學,更準確地反映了北湖經濟社會發展的概貌,成為領導決策、指導工作的常用工具,更為北湖區連續三年榮獲郴州市經濟社會發展考核第一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永不言累的“孺子牛”
熟悉周新文的人都說他是“工作狂”。一年到頭,周新文都是局里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人。一年365天,周新文辦公室的燈有一半時間要亮到半夜。
為了統計事業,他似乎總有一種使不完的勁兒。周新文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中曾寫下這樣的心得體會:“一個共產黨人,應該為一個好人,做一點實事,留一點業績”。他就是這樣懷著對黨、對人民的火熱信念,無限眷戀地走完了他短暫而充實、平凡而光輝的一生。正由于此,面對困難,他總是沉著應對;面對成績,他總是非常冷靜;面對工作,他總是恪盡職守;面對未來,他總是信心十足。18個春秋,周新文就像一頭老黃牛,默默地耕耘在平凡的崗位上,孜孜不倦地工作,全心全意地奉獻,一筆一劃地描繪著北湖統計工作的新篇章。
周新文充分認識到統計調查和分析對黨和政府決策的重要的意義,調查統計做到一絲不茍,綜合分析盡可能全面精確。每年區統計局都有十多項專題調查,80%以上的統計分析都是由周新文親自撰寫或修改。國慶前夕,區統計局同時開展“區委、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和“公眾安全感”民意調查兩項活動,內容涵蓋了全區所有鄉鎮、街道,調查問卷3600多份。由于“區委、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屬于北湖區單獨開設的一項活動,統計軟件和問卷樣式,都是自行設計。周新文因工作太忙,把自己這個小組的調查推到國慶長假。在下湄橋調查的時候,幾個出租車司機接過調查問卷就扔,不愿意填寫,還出言不遜。周新文沒有還口,而是耐心地向司機們解釋:“大家有意見,說明我們有些工作沒做到位,政府來調查,就是想聽一聽你們的真實意見,好改進工作。”經過周新文苦口婆心地勸說,司機們感動了,還主動要求為調查組發放問卷。七天長假,周新文把女兒送到父母家中,沒有休息一天,買了一箱方便面放在車上,先后抽樣調查了六個鄉鎮、街道。
只求奉獻,不談索取。不管工作有多難,任務有多大,擔子有多重,周新文從無怨言,也從來不向領導和同事訴苦。在統計局,別人不愿做的事情,別人不愿接的工作,周新文從不拒絕,而且經常是身兼數職。每年年終,是統計局工作量最大、最苦、最累的時期。他和一般干部一樣,連續加班,并沒有因為自己是領導就多休息一下,也沒有因為自己身體欠佳就少做一點,相反,最累,最苦、工作量最大的他都一并承擔。11月,他已連續工作了20多天。家里廚房、廁所的電燈壞了一個多月,妻子和女兒把燈泡買回家,他都抽不出時間來換。每年評先評優,他總是讓給別人,在評選1999年度全市統計系統先進個人時,周新文票數第一,他卻主動放棄了這次記三等功的機會,他說:“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把這個榮譽給新進的年輕人吧,更能激發他們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
由于常年高負荷工作,周新文的身體每況愈下,高血壓、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困擾著他。在他的公文包里,總少不了三樣東西:文件、筆記本和藥瓶。妻子肖玉梅心疼他:“新文,不要以為自己年輕,能抵過去。工作是工作,休息是休息,千萬別累垮了身體。”還特意買了健身卡讓周新文鍛煉身體。可健身卡買了一年多,周新文卻只去了兩次。去世前幾天,周新文每天都感到頭痛,妻子說:“明天是禮拜,抽個時間去醫院看看吧!你的血壓一直不穩定,全面檢查一下。”周新文說:“這兩天我要下鄉檢查統計站的規范化建設,老毛病了,吃點藥,沒什么關系!”看著妻子幽怨的眼光,周新文又安慰道:“好好好,明天就去”。然而,這一次,周新文依然沒能抽空去醫院。這是周新文與相濡以沫十幾年的妻子最后一次善意的撒謊。
兩袖清風的局長
“一腔熱血傾事業,兩袖清風為人民”是周新文一生的真實寫照。作為統計局分管業務的副局長,在人們眼中,算不得什么“官”。但在有些人眼中,也算是個實權人物。周新文每年負責對鄉鎮、街道經濟社會綜合考核評價,始終秉公辦事,不徇私情。每年年底,總有個別單位為年終排位,想方設法與周新文溝通感情,他總是一一拒絕,還交代妻子,在年終綜合考核的關鍵時期,不能開門迎客。有幾個鄉鎮分管統計工作的領導是原來在統計局與周新文相處多年的同事,一到年終,周新文都會交代老同事:“近段時間,千萬不要來匯報工作。”年底,在核查某單位統計數據時,周新文發現一個數據不準確,萬不得已打電話要該單位的分管領導來糾正數據。這位分管領導恰好是周新文原來的同事,一看時間,已經是凌晨2點多鐘,順便帶買了點夜宵。周新文硬是把20元錢塞在老同事的包里。 周新文的家境并不寬裕,父母的單位破產多年,常年住在一套只有30多個平方的公房里,哥哥妹妹相繼下崗。他自己生活非常簡樸,克勤克儉,每天中午都帶著女兒吃機關食堂,一葷一素,不足五元錢;穿著也十分“土氣”,常年一件夾克在身,很少有 “像樣”的衣服。一臺老手機,用了五六年,壞了又修,修了又壞。
守護清貧,周新文無怨無悔;奉獻事業,周新文知足常樂。常年加班加點,他從來沒有向單位索要任何報酬。對基層群眾,他愛心無限。8月,郴州遭遇“8.8”洪災,北湖區部分鄉鎮受災嚴重。當周新文聽說江口鄉楓木嶺村的幾戶農調戶受災后,和其他幾名干部一起,前去慰問。由于道路損壞,車輛不能通行,每人背著一袋50斤重的大米翻山越嶺10多里路步行到農調戶家中,并把身上僅有的50元錢捐給農調戶。
一枝一葉總關情
北湖區統計局的一線業務骨干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五六歲。對周新文,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周叔”。從人之常情來講,這個稱呼對30多歲的周新文有點“老”。負責投資統計的劉暢回憶周新文說:“對我們來說,周叔不單單是領導,更是一名長者,他比哥哥有更多的呵護和關愛,比父親有更多的慈祥和寬容,比老師有更多的無私和幫助!”3月,劉暢第一次做月報表時,按照慣例,只須負責交接的統計人員在場指導就可以了。沒想到晚上九點多鐘的時候,周新文來到辦公室,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解說,一個數據一個數據地指點,一直陪著他們加班到凌晨4點鐘。加完班后,細心的周新文又安排兩個小同事吃了宵夜,再把他們一個一個安全送回家。負責綜合的梁峰最喜歡和周新文掏心窩話,平常不輕易與父親談的想法都會毫無保留地說給周新文聽。為人誠懇,性格溫和,體貼入微的周新文對于同事和下屬碰到的疑難問題,從不推諉,總是盡心盡力地解決。在開展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的過程中,某街道統計員反映某家電城門面很多,統計很難。周新文得知情況后,自己和統計員一起到家電城挨家挨戶地登記。為提高基層統計人員的素質,每次和統計人員下鄉,工作之余,都會有針對性地探討業務,指出不足。人民路街道統計員陳紅霞回憶說:“周局長對統計員很關照,業務上的問題你隨時問隨時解決,特別是為我們上課講得很好,很生動,因為他總能以一個大家感興趣的話題來談統計”。
熟悉周新文的人都說,對長輩,他孝順有加;對妻子,他體貼入微;對女兒,他和藹可親;對兄妹,他真誠友愛。在四個兄弟姐妹中,周新文排行第三。兩個哥哥和妹妹下崗后在外頭為生活奔波,周新文是個孝順的兒子,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去看望年邁的父母。11月,父親因冠心病住院,每天周新文做完手頭的工作,就會去醫院陪護父親,為父親擦身按摩。可近年來,一直很孝順的周新文去看父母的次數漸漸少了。去年11月6日,是女兒周肖儀的10歲生日,父母看周新文一直很忙,已經一個多月沒回家了,便自己張羅孫女的生日。吃完飯后,父母本想一家人好好地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可周新文坐了沒十分鐘,就說單位有事要加班匆匆離去。家里人誰也沒想到,女兒的生日聚會成了周新文與父母、兄弟姐妹最后一餐團圓飯。周新文和妻子肖玉梅因統計而結識,因統計而相愛。11月28日,肖玉梅帶著女兒為丈夫精心挑選了一套西服,可事隔僅兩天,新衣服還沒來得及穿,周新文就永遠地走了。周新文最疼愛女兒,女兒最親爸爸。每天早上,他都會起個大早,幫女兒買好早餐送女兒上學,女兒每天中午放學都會跑進周新文的辦公室等著爸爸帶她去食堂吃飯,每個晚上都要爸爸給她講故事哄她睡覺。但匆忙的周新文與女兒在一起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半夜醒來,女兒經常找不到爸爸的身影。乖順的女兒在周新文發病的前一天還打電話給他:“爸,你總是不回家,好象不是我爸爸一樣,你不配當我的好爸爸!”女兒心中的痛,成了周新文永遠的內疚。
一腔熱血灑北湖
“生長于北湖,成長于北湖,扎根于北湖,奉獻于北湖”。作為全市統計系統的優秀人才,周新文曾有幾次離開北湖的機會。親朋好友也曾多次動員他走。周新文知道,離開北湖,離開統計崗位,他肩上的擔子會輕一些,壓力會小一些,休息的時間會多一些,身體或許就會好一些。他卻最終選擇了留下,因為他熱愛這塊生他養他的土地,熱愛他執著追求的事業。北湖區連續三年榮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第一的背后,凝聚著周新文畢生的精力,揮灑著他的生命和汗水,也抒寫著這個普通共產黨員一個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在周新文去世后,組織上在整理他的辦公室時,除了一堆藥瓶,就是一本本厚厚的筆記本。
這就是視事業為生命的的周新文同志,一個光明磊落的共產黨員,一個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光輝楷模!他人生雖短,但在平凡的崗位上,他卻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在他的身上,充分體現了堅定信念、執著追求的崇高理想;熱愛事業、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顧全大局、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務實作風,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頑強斗志。他滿懷著對工作高度負責的態度,恪守職責,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周新文同志以實際行動回答了“普通共產黨員如何體現先進性?參加工作為什么?現在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留什么”的人生課題。
社區先進基層黨組織事跡材料(三篇) | 村基層黨組織先進事跡材料范文(三篇) | 派出所先進基層黨組織事跡材料(三篇) | 2022年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事跡材料(三篇) |
社區先進基層黨組織推薦材料(三篇) | 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事跡材料(精選四篇) | 2022年優秀基層先進黨組織事跡材料(三篇) | 2022年先進基層黨組織事跡材料(六篇) |
2020年村先進基層黨組織事跡材料 | 2020年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事跡材料 |
熱血灑北湖,數字鑄忠魂。周新文,你用青春和年輕的生命鑄就了一座統計工作的豐碑,也為30多萬北湖人民樹立了一個堅定信念默默奉獻、熱愛事業矢志不渝、恪盡職守鞠躬盡瘁的平凡而又光輝的典范。周新文,你讓北湖人民記住:天地間,曾有你這樣為事業無私奉獻、付出一生的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