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球的孩子難以安心坐在課堂,讀書的孩子鮮有機會走上球場”,讀書和踢球曾經是不少孩子“二選一”的難題。如何破解這一難題,走出一條校園和足球“一加一”的新路?記者日前在云南昆明海埂體育訓練基地采訪了2016?2017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冬令營的參與者,他們的很多想法和做法,都在踐行著“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的思考與嘗試,值得關注。
孩子有個足球夢
“動起來!”2月9日,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冬令營的最后一場比賽,外方教練總監、西甲聯賽大中華區體育項目負責人大衛?坎帕納的“咆哮”幾乎貫穿全場。只有中場休息的時候,大衛才會安靜下來,時而單獨指導小球員的跑位,時而鼓勵替補球員。
盡管只有短短7天,大衛在場邊指揮時已經能熟練使用“壓上去”“向前”“棒”等常見中文足球詞匯。當這些詞語出自西班牙教練之口,再加上大衛因為投入而顯得夸張的表情,讓人很難不被感染。
“原來的訓練更多是練習腳下技術,但在冬令營里更講究傳控、轉移球。”被大衛稱作“梅西”的10歲小球員姜文?告訴記者,冬令營雖短,但收獲很大,“冬令營比賽盡管安排不多,但是質量非常高。幾天訓練下來,我覺得長球了。”來自云南安寧的向晨今年10歲,他希望將來能夠踢職業隊,不過目前不管是學習還是踢球,都應該做好。記者采訪了十幾位孩子,踢球特別好的孩子對成為職業球員都有所期待。不過支撐他們投入足球的卻并非功利。
如何評價冬令營孩子的水平?大衛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找來了球員評價表。
“有些孩子的水平說不上太理想,表現好的球員可能屬于中等水平。這些孩子身體很壯,但是技術并不是特別理想。”不過大衛認為,中國孩子和西班牙孩子最大的區別并不是技術或者是身體,而是對足球的理解,“中國的孩子很多時候還是欠缺對比賽的熱情,有些時候會比較散漫隨意,但西班牙的孩子會時刻保持對比賽的專注度”。
“通過冬令營,能夠感受到孩子們足球水平的提升。”不過大衛擔心的是,回去之后孩子們可能又要回到原來的訓練環境中,那時他們應該怎么做?
實際上,冬令營不僅是培訓球員,還將最終選拔出大約80名優秀運動員在今年國慶期間赴國外進行短期的學習交流和專業培訓,以推進校園足球的國際交流,為校園足球優秀運動員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
社會觀念正改變
作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朱廣滬去年走訪了60多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一圈走下來,他的感受很深,“通過踢球,孩子們有了團隊意識、規則意識和合作精神”。
“發展校園足球要實現三大目標,即推進體育教育改革、成為競技人才成長的通道、使體育真正成為學校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說。
武漢萬松園路小學曾經培養出了國腳蒿俊閔,多年的積淀形成了濃厚的校園足球氛圍。該校教練陳旭東告訴記者,在他們學校共有7位足球教練,均為持證上崗。“目前足球傳統學校的體育老師基本都有專業的足球教練證書,但是普通學校體育老師有此證書的并不多,針對這個問題,現在對體育老師的培訓越來越多。”
武漢屬于亞足聯足球展望計劃中的一部分,在基層開展的校內、校際比賽均較多,大多數周末都會有正式比賽。不過,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有這樣的條件。一位來自云南迪慶的老師感慨,教了18年的足球也等了18年,才獲得帶隊比賽的機會。
校園足球最大的瓶頸是什么?王登峰認為,最大的瓶頸不是經費,不是老師,不是場地,而是人們的思想觀念。“首先要解決家長的認識,然后要解決校長的認識,還要解決局長的認識,解決縣長的認識。”
思想觀念的轉變在一些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已經率先破題。“隨著多年的沉淀,家長已經能夠感受到孩子在足球運動中感受到的快樂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不管是校長、家長、還是班主任都非常支持孩子踢球。”陳旭東說。
“踢球的孩子更陽光,男孩更受班里女孩喜歡,整個班級都會給孩子加油。”一位陪同孩子來比賽的家長告訴記者,踢球并沒有影響孩子的學習,“即便不踢職業足球,養成運動習慣對孩子也很有好處。”
部門壁壘待打破
“目前很多特別優秀的隊員實際上沒有來,因為他們都已經進入了俱樂部序列。現在參加冬令營的孩子水平跟魯能足校和恒大足校相比,確實還是有差距的。”陳旭東說。
這種差距,陳旭東認為最主要的是來自于教練的水平。“每個孩子好比都是一塊木頭,教練就像一個雕刻家。如果有一個好的雕刻家的話,那這個木頭它就會成為一個很好的作品,但如果雕不好的話,那么好木頭可能也很難成材。”
廣州愛高體育器材有限公司的趙陽告訴記者,目前小學的足球氛圍已經完全起來了,但是到了小升初時,好多好苗子會被俱樂部的U系列梯隊或者足球學校選走,不再繼續留在校園之內。趙陽表示:“教育和體育不應該過早割裂,學生最好不要過早離開校園,那樣的話踢球的孩子不怎么學習、上學的孩子又得不到好的足球培訓。”
“學習和足球并不是沖突的,關鍵是教練的方法要得當,兩者是可以共存的,足球和學習不應該是一個‘二選一’的關系,而是可以實現‘一加一’。”趙陽建議,沒必要特別早就讓好苗子完全脫離正常教育軌道,應該盡量通過各種制度讓好教練回歸校園。
在日本,初高中校隊戰勝俱樂部梯隊并不是什么新聞。“學校有自己的高水平教練,一些好球員仍然留在學校,并沒有全到俱樂部去。”陳旭東說。
在陳旭東看來,校園足球如果要提高學生水平的話,重要的是要提高教練的水平。“學校足球教練的待遇遠遠比不上職業梯隊,因為大俱樂部可以提供比較高的薪水和待遇。在青訓教練總數不足的情況下,優秀的青訓教練大都留在了俱樂部。而好教練留在了俱樂部,孩子為了練好球只能選擇進足校或者俱樂部梯隊,而在這些地方,孩子的學習又沒法和普通學校的孩子相比。”
趙陽建議,盡快打通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之間的這堵墻,提高校園足球培訓的水平,讓更多孩子至少在十六七歲前留在普通學校。
實際上,這個問題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中國足協已達成了高度一致,很快我們要聯合出臺相關文件,解決校園足球的訓練和競賽體系與青訓體系對接的問題。”王登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