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擇校生從20%降到15%,擇校更難了。
南京中考人數近4.8萬人,比去年少了2000人左右;今年招生計劃預計為4.8萬余人,考生只要志愿得當,有升學愿望,都可以升入高一級學校;為了進一步抑制擇校熱,今年南京中招新政策明確規定,擇校生比例降至15%,另外全面取消借讀生,這就意味著今年想擇校更難了……昨天,南京市招辦舉行中招政策解析會,招辦負責人和市教育局中教處負責人聯合回答考生和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據悉,南京中考指南5月20日前有望出爐,屆時將公布各校招生計劃等信息。揚子晚報記者 王璟
取消借讀生,“捆綁志愿”要慎重
南京市招辦主任錢漢平表示,今年取消借讀生,也是讓學生能夠在自己實力達到的學校上學。以前,如果有些名校進行集團辦學,會要求學生第一志愿填報A學校,二志愿報B校,一志愿沒錄上,二志愿B校錄取,再到A校借讀。但今年這種“捆綁志愿”實施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其實,以前的聯盟校一般都是熱點學校,A校和B校一般也都是一志愿滿生源,第二志愿其實是無效的。”錢漢平提醒考生,要填報自己實力能達到,并樂意接受的學校。“一般我不建議考生去‘沖一沖’。填報志愿主張考生思而學量:一是看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做好未來的規劃;二是要了解你所想就讀的學校的實際情況;三是要相對準確地判斷自己的實力。”
擇校生降至15%,將少近千個名額
今年,擇校生從20%降到15%會有什么變化?錢漢平說,,南京普通高中計劃2.1萬多人,如果招滿20%的擴招,差不多是4000人。而事實上,擇校生發生的可能性大多集中在熱點學校,所以擇校的人數并沒有這么多,大約有3000人。“擇校生控制到15%,理論上數字少了近1000人。那么,可以預見的是,今年想擇校更難了。”錢漢平建議,考生不要死盯名校,要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適合的學校填報。
指標生約增1200人,違規錄取不得“享受”
南京今年新增6所指標生學校,都是區屬高中。新增的南京市第九中學、南航附屬高級中學、南京市寧海中學、南京市第十二中學、南京市燕子磯中學、南京雨花臺中學均為四星級高中。錢漢平表示,去年南京指標生計劃是4400人左右,其中市區計劃1500人。市區指標生今年新增6所招生學校,雖然招生計劃未定,但估算下來,預計增加了1200人,也就是市區的指標生計劃約達到2700人。
“指標生計劃是總招生計劃的一半,其中一半指標生計劃是面向本區,另一半是面向原江南八區。”南京市教育局中教處周鵬處長告訴記者。據悉,原江南八區即原鼓樓區、白下區、玄武區、秦淮區、下關區、建鄴區、雨花臺區、棲霞區。“南師附中、金陵中學、一中和中華中學四所市直屬學校的指標生招生范圍不變,而新增的6所高中,加上13中和29中,這8所區屬高中都是一半面向本區招生,一半面向原江南八區。這一變化不僅對抑制小升初擇校有效,而且還有利于優化各個區的教育資源,優化高中的生源結構。”
所謂指標生,是指將熱點高中招生計劃的50%(指城區)直接分配到城區的各個初中學校,各初中符合條件的每個應屆畢業生,都可以在中考志愿表“提前批次”一欄里,填報一所熱點高中的指標生志愿。錄取時,招生部門根據考生自己所在的初中校內的中考成績和指標生填報情況,按成績從高到低錄取,被錄取的考生進入熱點高中就讀。“指標生政策對一些熱點初中的學生來說,并不是多大的好處。由于競爭激烈,尖子生扎堆,往往這些學生通過指標生錄取的分數都是高于熱門高中的實際錄取分數線的。但是,一些非熱點初中相對優秀的學生卻可以通過這樣的‘綠色通道’進入熱點高中就讀,引導小升初的學生就近入學,促進每一所初中優質均衡發展,進而抑制初中的擇校熱。”
據悉,起,凡違規錄取的學生不能取得學籍,并不得享受普通高中招生指標生政策。有關人士解釋,合法途徑升學取得學籍的學生,都有資格享受指標生政策。
中考招生日程
招辦提醒考生,今年中招日程已經確定,考生要注意與自己相關的日期。
5月3日-5日,科體藝特長生網上進行加試報名,提醒有加試愿望的考生不要錯過網上報名,并及時與招生學校保持聯系。5月18日,所有學校進行加試,沒有加試,或加試不合格的,都不能以特長生身份錄取。
5月20日 全面介紹中考學校、計劃、招生細則,包括各類政策答問的《中考指南》出版,將為考生和家長權威解讀招生政策。
5月份公布加試合格2811名單、政策照顧對象材料進行審核。
6月10-16日 網上公示符合政策性加分的考生名單。
6月16-18日 進行初三中考,6月19日上午初二中考
6月20日 國展中心進行招生咨詢會。
6月20、21日 網上填報志愿。
6月22日 考生和監護人到校確認志愿。
7月1日 下午4點網絡或電話查詢中考成績。
7月2日 各批次招生控制線公布,同時考生可查分。
7月2日、3日 網上公示指標生預錄取名單。
7月4日-7月18日 集中錄取
以上就是思而學教育為您推薦的南京中考擇校名額減少近千個,希望給各位考生帶來幫助,感謝您的支持。更多內容請關注:中考> 中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