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入學都要對自己未來做一個職業生涯規劃,那么煤田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大學職業規劃一般是什么呢?思而思學教育網小編整理了關于大學煤田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職業生涯規劃書范文8篇,請仔細閱讀。
• 專業簡介
暫無
• 培養目標
掌握煤田地質勘查技術,從事煤礦勘查、生產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 培養要求
具有較好的自然基礎科學知識;在牢固掌握專業基礎、外語、計算機技能基礎上,系統學習煤田資源勘察和開發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煤的地質學研究及資源勘察和綜合評價有關的基本技能與方法。本專業將在煤田地質基礎、煤田勘探與開發、煤的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等方面有所側重。
• 名人學者
暫無
課程要求
• 主干課程
普通地質學、礦物巖石學、古生物地層學、構造地質學及地質制圖、水文地質、遙感地質、測量學、煤田地質與評價、礦山環境工程
• 學科要求
暫無
• 知識能力
煤田地質勘查與煤礦地質。
1、在今天這個人才競爭的時代,職業生涯規劃開始成為在人爭奪戰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對企業而言,如何體現公司“以人為本”的人才理念,關注員工的人才理念,關注員工的持續成長,職業生涯規劃是一種有效的手段;而對每個人而言,職業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進行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勢必會造成生命和時間的浪費。作為當代大學生,若是帶著一臉茫然,踏入這個擁擠的社會怎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試著為自己擬定一份職業生涯規劃,將自己的未來好好的設計一下。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
2、自我評估
職業興趣:喜歡從事管理、銷售,金融、外貿、類工作。
個人特質:性格外向,交際能力強,才思敏捷,熱誠友善,能夠隨機應變。
職業能力: 缺乏經驗但擁有一顆積極學習上進的心,能夠在學習中勝任工作。
職業價值觀:注重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喜歡接受挑戰,享受工作帶來的快樂和團隊協作,希望成為企業家做慈善。
3、職業分析
家庭條件分析:我生活在城市和農村交界的地方,家里算不上富裕,只能馬馬虎虎的過生活。我的爸爸媽媽都是武鋼的工人,但都不是什么重要崗位,所以工資不怎么高。但也因此我也去過武鋼,便從小對機械抱有好奇心。由于我們家只有我還能稱上是高級知識分子,同時父母對孩子的痛愛,父母總是砸鍋賣鐵為孩子的夢想盡自己的一切努力,哪怕是只剩下后的力氣??多么感人的父愛母愛啊??向父母致敬!
4、學校條件分析:對于一個在普通高校的學生總是喜歡貶低自己的學校,當然了社會的確給與不同學校的學生不同的禮遇。但很少有學生意識到這其實是自己的原因。我們學校其實不乏好老師,各種硬件設施都居全國首列。只要把自己的能力鍛煉到強,還怕找不到工作。學校就居于次要地位了,也就不在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的信念!
5、社會環境分析:眾所周知,現代社會是一個理工科的社會,所以選擇理工科的職業肯定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科技是衡量一個國家強盛與否的關鍵,也是帶動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因素,而理工科的學生是和科技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我們的發展空間還是比較大的,我必須通過大學剩下的三年時間努力提高自己。首先是要強迫自己掌握扎實的專業本領,未來的就業打下基礎。然后在此基礎上,廣泛的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尤其是經濟和管理方面的,為將來的發展創造條件,其次,我必須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提高外語水平,增強組織領導能力。當然這重中之重是學好專業知識。
6、行業分析:首先,在經歷了2007年下半年以來的震蕩之后,市場的牛市浮躁情緒開始趨于理性,至少對上市公司業績嚴重缺乏客觀性的預期,在2008年將會大幅度減少。 其次,機械行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對勞動力、原材料等生產要素成本增加的消化能力,同時,由于需求拉動使得造船、中高端數控機床等存在較為明顯的產能緊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賣方市場格局傾向,這就使得機械行業具備了一定的價格傳導能力。 后,機械行業出口占比不是很高,對行業影響不大,同時,部分關鍵零部件的進口也部分抵消了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總之,進入2009年之后,將逐步不再影響行業上市公司。
7、行業現狀及前景:目前國內工程機械企業已經改變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為滿足市場需求,單純引進模擬國外技術,一味擴大產能規模的發展模式,他們開始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投入到技術的研發上。徐工集團近十年來共獲得國家專利127項,獲得國家、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47項。非凡是通過承擔國家“九五”863計劃“機器人化工程機械現代集成制造應用工程”,攻克了一大批制約工程機械產品研發的要害技術。中聯重科自1992年成立以來先后完成1300多項科研成果、200多項專利,新產品對產值的年平均貢獻率達60%,是我國獲得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成員資格的工程機械企業,且專利申請量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承擔了“九五”“十五”“十一五”和“863”等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25項、專題55項,主持、參與了167項次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負責起草的國家行業標準中有178項為現行的有效標準,在全國建設機械行業的技術覆蓋率曾一度超過75%。三一集團近8年來擁有有效專利334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河智能在短短的8年時間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0項發明專利和3項軟件版權,承擔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等16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
8、不斷地創新還需要機制上的保障,科研投入和人才建設是其中的重點。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中國企業自主創新難,主要的就是在干中學的過程,需要一個很貴的沉淀成本,而絕大多數企業過不了這一關。據對外經濟研究所近期一份有關國內企業創新能力的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有30%以上的中國企業沒有研發能力,而除科研院所外,規模以上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4%以上的,全國共有3536家企業,其中2930家是內資企業,606家為外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