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人文學科畢業生今后的發展業已成為學界關注的話題。近期,《高等教育紀事》發表了來自高等教育研究咨詢機構的瑪倫·伍德 (L. Maren Wood)和碧翠絲·格威茨(Beatrice Gurwitz)的研究成果。研究認為,人文學科畢業生就業前景堪憂,其原因更多在于學生沒有為多樣化的就業市場做好準備。
通過分析歷史學博士畢業生的就職情況,研究者發現部分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工作與學術并無直接關系,包括在非營利組織、聯邦和州政府、檔案館、圖書館以及中學工作。事實證明,這些學生并不缺乏轉型技能。對此,研究者認為,很多博士生缺乏的是好的職業規劃,學生對在高校以外的職業選擇缺乏足夠清晰的了解,包括簡歷等介紹材料的準備以及對自己在高校外的職業定位。
研究者選取了正在攻讀歷史學博士學位的學生作為研究樣本,向美國90所院系發放了問卷調查。來自34所院系的497份有效問卷顯示,在如今高校的人文教育中,對學生的培養大多只針對學術就業市場;無論是院系還是導師,在學生追求非學術職業道路上往往缺少足夠的支持;學生也往往太過關注尋找一份學術性教職,若未能如愿,就會有強烈的挫敗感。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感到院系和導師沒有幫助他們為今后進入非學術就業市場做好充足準備。過半被調查者表示,導師更多地培訓他們為學術就業市場做準備。相比之下,只有不到10%的人在尋找非學術工作應具備哪些基本技巧方面得到了導師的建議,如建立社會關系網、準備簡歷、突出轉型技巧等。
大多數學生稱導師對自己尋找非學術的工作表示支持,但他們自己也不知該如何為學生提供幫助、建議和指導。也有一些學生表示,當他們提及關于非學術職業的想法時,導師的反應往往是負面的,認為這是失敗或者退而求其次。
相比之下,院系提供的幫助較導師稍多一些,有26.9%的學生表示院系為他們尋找非學術工作提供了建議,包括組織研討會或系列講座,邀請校友分享其在非學術道路上的職業發展經歷。然而,這樣的活動給學生更多的是鼓勵和信心,在具體操作層面幫助并不大。
有些學生表示,不敢在導師面前提及自己考慮尋找非學術的工作,擔心會因此失去獎學金或助學金,或被認為是一個不嚴謹的學者。對此,研究者建議,導師應鼓勵學生拓寬就業思路。
在被問到哪些資源對尋找非學術職位幫助最大時,學生的回答往往是來自校外的幫助,包括網絡、博客以及口耳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