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是求職者走向職業生涯的第一步,而要闖過“面試”這道關,對于求職者來說,不僅要有出眾的學識、多種的技能、引以為自豪的學歷等等應當具備的基本面試能力外,而且還得具備面試技巧。
記得幾年前我在各個人才市場瞎闖的時候,就遇到過一個這樣的問題,面試時,老板問我,你為何想到我公司里干?我謙虛地說,我是來學習的,希望能獲得更快、更大的進步。不到3分鐘,我就被淘汰了。是啊,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時候,有哪個老板愿意雇用一個“來學習”的雇員呢?
常有業內人士說,面試實際上就是對求職者綜合能力的測驗,我深以為這話很正確,前些日子“大學生保衛底薪”的口號剛提出的時候,我的一個大學剛畢業的表弟剛好在應聘時進入了“面試”這一關。面試時,對方提了幾個無關痛癢的問題后,單刀直入地問:你希望拿多少薪水?我表弟想這回一定得迎合老板,立馬回答道,薪水并不重要,被錄取才是重要的。結果不用說,我那原本很被看好的表弟失去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
在面試時下套,把對求職者的真正需求巧妙地隱藏在面試的試題后面,是如今招聘單位的習慣做法。比如說,面試時問你,你為何想到公司來上班?并不是在征求你的意見,而是在測試你是否能為公司創造價值。比如說,面試時提出“你希望拿多少薪水?”其實對方的底薪早就確定了,此時你最好的回答應當是,我相信公司會按我的真正價值支付薪酬。
每一次面試對于求職者來說都是一場戰斗,在這場戰斗中敗下陣來的基本上都是盲目迎合對方,或按“流行”的做法回答問題的人。在具體的面試中,即使對方所提出的問題是一樣的,也不會有固定的答案。況且不同的公司老板,其脾氣需求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就我對面試的了解和觀察,我認為求職者在面試時最需要的不是考慮著怎樣迎合著回答對方的問題,而是應當地堅持自己的本色和原則,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在始終處在流動狀態的人才市場中,如果為了面試過關而放棄了自己本來的為人之道,就算是面試過關了,上班后,還依然會被炒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