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新一屆大學生找工作的關鍵時期。俗話說,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作為即將走出象牙塔的應屆大學畢業生,選好第一份工作、找準個人職業生涯的起點至關重要。這其中,理清就業、擇業與職業生涯規劃之間的關系,更是成功的關鍵。
究竟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
目前我們常聽到的聲音最多的就是“先就業,再擇業”,從上到下,從學校領導到學生當事人,從社會學家到普通老百姓,很多人都如是說。當然他們都會抱著自己的目的來說這話。
那么究竟應先就業還是先擇業?向陽生涯職業規劃專家認為,只有讓“擇業”與“就業”保持同步才是上上之舉,具體地說,擇業好了才能去就業。因為,先就業,后擇業,很可能導致盲目地為了找一份工作而找工作,缺乏理性的選擇和思考,更談不上長遠的規劃,這樣做的后果很有可能是人職不匹配的情況,直接后果就是我們經?吹降念l繁換工作,三五年后仍業績平平,結果耽誤了職業發展的寶貴時間。我們特別提醒,盡管競爭激烈,大學生還是應該樹立先擇業的意識,出校門前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必不可少。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新人們職業的持續發展。
四大因素影響擇業選擇
那么,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到你的擇業決策呢?向陽生涯職業規劃專家認為,主要應從幾下四個方面來考慮。
當前的經濟狀況我們經?梢钥吹竭@樣的情況,一些大學生由于經濟拮據,又不想再拖累父母,于是饑不擇食地隨便就加盟了一家向他伸出橄欖枝的雇主。向陽生涯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小A是一個名牌大學的熱門專業大學生,由于這個原因,很多公司向小A發來了OFFER。而小A家里的經濟狀況不太寬松,求學期間還貸了些款,畢業后多種壓力下需要他盡可能快地早上班,早有經濟收入,所以他自然就選擇了那家看起來薪水較高的公司。小B是小A的同學,由于家庭條件挺好,小B也因此并不十分在意薪水的高低,反而能夠對找上門來的工作進行理性的篩選,最后選擇了一家認為比較有潛力自己又感興趣的公司。后來的情況是,小A所在的公司業務漸走下坡路,更要命的是,小A越來越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先前選擇的這份工作,而公司內部轉崗的可能性也幾乎為O,結果小A的高薪很快一去不返;而小B所在的公司卻越發展越好,工作也是越做越有勁,小B的工資也因此水漲船高。為什么同樣優秀的他們,最后的發展出現如此大的差異呢?分析表明,小A失敗的關鍵就在于,他過分看重眼前的高薪而沒有對未來的發展做理性的規劃。
親人和朋友的影響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有時也缺乏判斷力,家人的選擇通常會對他們最終的選擇產生相當大的影響。還有些學生朋友則很喜歡攀比,朋友找什么樣的工作,自己也不假思索地跟著去。專家認為,適當聽取家人和朋友的意見是必要的,但最關鍵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見。
社會環境、競爭環境對擇業決策的影響可能你的專業在就業時很受限制,也可能就業壓力確實很大,也許你的相關專業正是冷門,讓你“沒得選擇”;當然也許某些職業顯得很熱門,你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別人一起選擇。對此,我們特別要提醒的是,就算你真的“沒得選擇”,也要選擇一個與你目標接近的職業,再靜待時機尋求轉換。不要盲目追隨熱點行業,再熱的行當都有可能會冷,現在的冷門行業將來也可能轉熱。當年的會計行業、現在的IT行業就證明了這一點。
個人志向對擇業決策的影響研究表明,志向遠大者,都會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及職業生涯規劃。這些人都會始終關注自己該走什么樣的職業發展道路,什么樣的選擇會對自己更加有利。對于他們來說,前面的三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或說只是暫時的問題。而沒有目標或目標不明者,則多會安于現狀,或者說不知道怎么改變。如在擇業上,常會是因為沒有主意所以就不去選擇,于是找個工作就可以了,“就業吧,先!”這類人最需要外力的幫助,特別是在擇業這樣關鍵的決策上。
因為你有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了明確的職業定位,所以就會有擇業的標準,這樣就會更好的就業,就會做到就業的第一步即是真正職業發展的第一步,就會讓你的職業生涯從此揚帆起航,所以,務必先給自己做好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