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工作回顧
,面對極為錯綜復雜的形勢和艱巨繁重的任務,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轉中求進、改革創新,努力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務實重干,銳意進取,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了新步伐。
——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全市生產總值1593.2億元,增長8.7%,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5.3億元、支出192.1億元,分別增長10.9%和7.5%。
——轉型升級持續加快。謀劃實施工業轉型升級項目9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95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76億元,增長19%;服務業增加值524.3億元,增長7.6%。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比達到9∶58∶33,第三產業占比提高1.1個百分點。11家企業入圍河南省百強、百高企業。
——關鍵改革持續深化。啟動兩批78項經濟體制改革任務,完成45項。清理行政審批和非行政許可事項150個。整合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416個,入住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64家,建成市民之家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
——農業效益持續增長。全市高標準糧田面積達到90萬畝,糧食總產220.3萬噸,實現“十二連增”。農業產業集群總產值突破228億元。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面積達到76萬畝。成功創建國家級蔬菜標準園9個、國家級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3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18個。
——開放招商持續提升。與中建材、國藥集團、國旅集團、保利集團、華錄集團等央企的戰略合作進一步深化,開啟央地合作新局面。國旅集團理事會第十次全會、九三學社中央安陽文化生態旅游高端會議在我市隆重召開。第六屆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成功舉辦。韓國來安游客突破12萬人次。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十項民生工程51件實事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實施社會保障一卡通、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新增公交車164輛。3條旅游專線、10輛雙層旅游大巴開通運營。“安陽城市一卡通”成功發行。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89元,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10829元,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增長1.9%。
一年來,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穩運行保增長,在復雜形勢中推動經濟平穩發展。面對經濟下行和結構調整的雙重壓力,把保增長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分類施策,精準發力,有效促進了經濟平穩運行、穩中有進。擴大有效需求。制定出臺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加快實施政府投資計劃,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爭取中央和省補助資金17.3億元加強重大項目建設,一批打基礎、管長遠的項目建成投用。201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33.4億元。全市固定資產投資1446.7億元,增長1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5.3億元,增長12.2%;進出口總額14.9億美元。幫扶企業解困。針對冶金建材、煤化工等傳統支柱行業經營困難問題,深入實施支持工業發展的39條意見,推動企業延鏈補鏈、降本增效,加快脫困轉型。完善企業服務長效機制,積極組織產銷對接、產用對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經營困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211.6億元,增長3.9%。強化要素保障。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建立債權銀行聯席會和貸款共進退機制,有效防范金融風險。搭建銀企對接平臺,發揮企業應急周轉資金作用,幫助企業融資120.9億元。全年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25.6億元。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收費,落實小微企業稅收政策。土地、人才、能源等要素得到較好保障。
(二)調結構促轉型,在方式轉變中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堅持擴大增量與調整存量并重,改造提升與培育重點并舉,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發展方式轉變。強力抓好工業轉型。深入推進嫁接式轉型開發,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成長性制造業發展,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產業結構逐步改善,競爭力不斷提升。安化保險粉、安鋼冷軋酸洗軋機聯合機組、光遠新材料電子布等33個項目建成或投產。安鋼冷軋連退鍍鋅生產線、江南裝備制造產業園等54個項目開工建設。大通電子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成長性制造業項目快速推進。我市成功入選國家級工業電子商務區域試點。湯陰縣榮獲首批“中國食品工業名縣”稱號。加快服務業升級。把服務業作為彌補產業發展短板的重點,推動文化旅游、電子商務、商貿服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等高成長性服務業快速發展,新的消費熱點和服務業增長點正在形成。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2968.9萬人次,增長8.6%;旅游總收入197.5億元,增長8.1%。萬達廣場主體竣工,義烏丹尼斯旗艦店、安陽物流港投入運營。國貿中心、悠樂生活廣場等項目進展順利。全市300畝以上的物流園區增至7個,300輛車以上的貨運企業達到12家。超過2000平方米的商品市場達到85個。房地產開發投資161.3億元,增長9.3%。三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8.7%。完善科學發展載體。加強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成標準化廠房141萬平方米,要素吸附力、綜合承載力不斷增強。鋼鐵精深加工、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等5個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納入省產業集群培育工程。集聚區工業總產值1442億元,占全市比重的44.4%。服務業“兩區”規劃全部獲批,入住企業達到370家。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全省唯一被列入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加強科技創新。與合肥工業大學合作更加緊密。建成中科院創新育成分中心。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家。省級以上研發中心增至112家。實施重大科技專項3個。國家級鐵制品質檢中心獲批籌建。成功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強化環境保護。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和勇氣,狠抓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大力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停產整治356家,取締石灰、石料和“土小”企業173家,342臺10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拆除,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積極推進節能減排,成功入選國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市。預計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
(三)抓統籌促協調,在產城互動中加快城鄉一體發展。著眼于城市空間拓展和產業布局優化,強化中心城區帶動,新型城鎮化的速度、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市城鎮化率突破50%。推動產城融合。加快完善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基礎設施,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安陽精密制造產業基地、貫辰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國際汽博產業園等一批項目的實施,有效強化了產業支撐。羑河綜合治理成效初顯。提升城市功能。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打造“凈、綠、亮、美、暢”宜居環境。太行路、朝霞路等7條“斷頭路”基本打通,3座人行天橋投入使用。爭取中央和省補助資金7.6億元,啟動棚戶區改造項目11個,17個棚改安置房項目全部開工。新增集中供熱面積498萬平方米、日污水處理能力25萬噸。完善綜合交通體系。晉豫魯鐵路安陽段通車運營。安陽機場預可研報告通過省政府審批。安鶴快速通道建成通車,安邯快速通道基本竣工,鶴輝高速公路進展順利。國道341市區改線工程全線開工。全市鐵路、高速公路、干線公路網絡布局更加完善。加快美麗鄉村建設。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新改建農村公路306公里,新增大中型沼氣工程30座,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任務。實現3.4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實施農村危房改造3030戶。新解決3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是比例最高、人數最多的一年。16個鄉鎮入圍全省百強鄉鎮。
(四)強基礎固根本,在提質增收中促進現代農業增效。深入實施現代農業“五大工程”,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收、農民致富。夯實糧食生產基礎。整合農業資金2.9億元,新建高標準糧田31萬畝。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水庫除險加固、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工程進展順利。提升農業規模效益。新擴建現代農業園區75個。新增農業龍頭企業20家,省級農業產業集群達到5個。完成土地流轉面積10.5萬畝。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3124家,家庭農場達到770個。主要農作物農機化水平達到78%。加強生態建設。積極推進林業生態市建設提升工程,營造林20.8萬畝,新增城市綠地43萬平方米。實施水利項目57個,南水北調總干渠安陽段成功通水,配套工程主體完工。扎實開展地質、氣象、測繪、地震等工作,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高。
(五)促改革擴開放,在重點突破中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堅持用改革的辦法和開放的途徑解決發展難題,發展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不斷增強。推動重點改革。市級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全面改進工商登記制度,新增市場主體2.5萬個。國企改革“攻堅掃尾”基本完成。有序推進財稅、金融改革,扎實開展“營改增”試點工作。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完成。教育、科技、文化等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強化開放招商。深入開展招商項目落實專項督察,強力推進赴京與央企對接、“百日攻堅”等重大招商活動,國際家電燈飾產業小鎮、梟龍汽車、華能熱電聯產等項目成功簽約。國旅·安陽城、保利影視文化廣場、新順成陶瓷等一批龍頭型、基地型、中心性項目落戶安陽。外事僑務、對臺工作與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全年實際利用省外資金481.5億元,增長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