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大力調整農業結構,農村土地流轉取得了明顯成效。那么什么是農村宅基地流轉政策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近日,*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是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的頂層設計,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時期的關鍵部署。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方案》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農村改革要聚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業經營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和農村社會治理制度等5大領域。
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機制
據報道,明晰的產權是市場經濟的核心。當前,我國市場化改革向縱深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歸屬不清、權責不明、保護不嚴、流轉不暢等問題凸顯。如何讓農村“沉睡的資產”活起來,讓農民享有更多財產權利?成為下一步農村改革繞不開的問題。
“走市場經濟道路,明晰產權是個不可回避的話題。農村集體產權越清晰,農村的市場活力就越強大!眹倚姓䦟W院教授汪玉凱認為,目前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相對滯后,導致一方面農村各類要素潛能無法被激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農民合法權利的保護。
上述方案對這一問題著重提及。方案提出,建立健全符合要求和實際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必須以保護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以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為重點……確保集體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本集體所有成員。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產業研究室主任張元紅指出,相比此前發布的一些文件,《方案》在兩方面提的更明確:一是落實集體所有權,界定集體成員權,明晰集體產權主體。二是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償退出機制,以及試點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
《方案》指出,落實集體所有權,就是落實“農民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屬于本集體成員集體所有”的法律規定,明確界定農民的集體成員權,明晰集體土地產權歸屬,實現集體產權主體清晰。穩定農戶承包權,就是要依法公正地將集體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落實到本集體組織的每個農戶。放活土地經營權,就是允許承包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依法自愿配置給有經營意愿和經營能力的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實際上,農村土地征收如何推進?哪些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入市?宅基地怎樣流轉?《方案》也明確了方向。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縮小土地征收范圍,規范土地征收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
“三塊地”改革有望在2018年全面推開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保障農戶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用益物權基礎上,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探索農民住房保障新機制,對農民住房財產權作出明確界定,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償退出機制,探索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的有效途徑。
葉興慶說,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三塊地”改革的共同方向就是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這是改革方向,也是基本要求!皩r民而言,其財產權利來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農村的土地,包括承包耕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說。
眼下,“三塊地”改革正在全國33個試點地區開展,試點時間是到2017年。由于試點范圍較小,葉興慶說,“三塊地”改革的具體文件《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并未對社會公開。
“三塊地”改革涉及土地管理法、物權法、擔保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法律的修改,修法任務量較大。葉興慶認為,“三塊地”改革最快可能在2018年全面推開,具體要看試點結束后的評估。
相關資訊:洋縣積極推動農村土地流轉
洋縣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機制,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流轉,全縣農業規;、組織化、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該縣成立了縣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并在18個鎮(辦)設立分支機構,全力做好政策法規宣傳、信息統計、儲備、發布、指導流轉交易等工作;出臺了《農村土地流轉獎勵扶持辦法》,對單次規模流轉耕地200?500畝以上的鎮,一次性給予2?10萬元一次性獎勵,并給予下年度縣上配套或整合50?100萬建設項目,進一步調動了鎮辦引導農戶參與流轉土的積極性;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積極引導土地向流轉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集中,通過政府推動,市場拉動,政策牽動,能人帶動,服務促動,積極推進農村土流轉。
目前,全縣累計流轉土地面積達7.35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17.5%,累計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700余個。其中,家庭農場8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511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0余戶。全縣有機基地面積保持在12.3萬畝,現代農業園區達33個,其中,省市級農業園區16個,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5.8億元,實現產值4.8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