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誕生記
厲行法治的航標 依法治國的宣言
——《*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誕生記
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電 這是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的宣言。
這是建設的號角。
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經過出席全會的中央委員表決,一致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18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全會決定鮮明提出了“法治體系,建設”的命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13億中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時代華章。
為子孫萬代計 為長遠發展謀——確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重點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問題,彰顯了以*同志為黨中央推進依法治國、堅持和拓展道路的堅定決心
走過近代百年的屈辱,經過新中國65年發憤圖強的奮斗,迎來民族復興的曙光。今日中國,已經行進至實現現代化關鍵一躍的歷史節點。
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如何回應時代提出的課題?
第一次專門研究法治建設的中央全會,第一個關于加強法治建設的專門決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在建設的征程上樹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期待和要求之高前所未有。
站在歷史和未來的交匯處,肩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以*同志為黨中央,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著深邃思考——
距離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僅有短短6年時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路該怎么走?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近代以后,中國一些仁人志士對厲行法治進行過多次探索。然而,從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失敗,到孫中山領導下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被廢除——法治未曾在中國得到踐行。
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才為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基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上了探索實行的道路。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
歷史一再證明:什么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時候就國泰民安;什么時候忽視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時候就國亂民怨。
未來提出要求: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關系黨執政興國的根本性問題。
一語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以*同志為黨中央,以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為己任,統籌謀劃、積極推進。
這是科學系統的布局——
黨的十八大閉幕后不久,12月4日,出席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重大論斷。
這是蹄疾步穩的推進——
隨著新一屆黨中央治國理政全面展開,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后,如何把依法治國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考慮、來謀劃、來推進,成為黨中央議事日程中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僅兩個月,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正陸續展開,1月,中央政治局就作出決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重點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問題。
黨中央決定成立文件起草組,由擔任組長,張德江、王岐山同志擔任副組長。這是繼擔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組組長之后,又一次擔任黨的中央全會文件起草組組長。來自有關部門和地方的幾十位同志參加文件起草組工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籌備和全會文件起草工作由此拉開序幕。
1月27日,黨中央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中央各部委,國家機關各部委黨組(黨委),解放軍各總部、各大單位黨委,各人民團體黨組發出《關于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研究依法治國問題征求意見的通知》。
2月12日,主持召開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文件起草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他明確指出,依法治國是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康幸福的重大戰略問題,也是從堅持和發展出發,在國家治理上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
強調,黨中央決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要議題,是基于以下基本考慮: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的目標任務的現實要求;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要求;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需要從全局的高度作出總體部署;
——面對人民對加強的期待,必須高舉依法治國大旗,確保法治建設正確方向。
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為起點,建設步入了全面推進的新階段。
智慧的凝聚民主的彰顯——全會決定起草工作始終在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領導下進行,始終堅持充分發揚民主、深入調查研究,充分體現了黨和人民共同意志
出臺一份立足我國法治實際、把準時代脈搏、適應事業發展要求、符合廣大人民意愿、引領法治前行的好文件,是全會能夠順利召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能夠邁出實質步伐的關鍵。
從文件起草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開幕,251個日日夜夜,為文件起草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對文件起草組上報的每一稿都認真審閱。其間,先后3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2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全會決定起草提出一系列重要指導性意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系統工程,必須整體考慮、統籌謀劃。
在文件起草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深刻論述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深入剖析了當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文件起草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指導思想、基本方針、奮斗目標,明確戰略重點、主要任務、重大舉措,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建設法治中國提供根本指引”。
重要講話,為全會決定起草工作指明了方向。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許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我們要緊緊圍繞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隊伍建設、黨的領導進行部署,體現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涵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方面。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著眼于法治領域廣大干部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著眼于國家治理法治化,提出一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要體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三個全面’的邏輯聯系,既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又能夠堅持從實際出發、不照搬照抄別國模式,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統一。”這是對文件起草組反復提出的要求。
在文件起草組會議上多次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許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這些問題對我們來講不少也是新課題。能不能從理論上、實踐上對這些重大問題作出科學回答,是影響全會決定起草工作成效的關鍵。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的立場觀點方法,運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方針政策精神,總結建設經驗,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學習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努力把全會決定涉及的重大問題研究透徹、闡述清楚,使全會決定經得起推敲、經得起檢驗。
為了把問題找準、把解決問題的辦法研究透徹,文件起草組組成8個調研組赴東中西部14個省區市開展調研。
聽取領導同志意見,向專家學者問計,向基層干部群眾請教,深入最基層的社區警務室、鄉鎮基層法庭,深入企業、學校、科研院所……各種座談會就召開45次。
大量第一手材料為起草好全會決定提供了重要參考。
一條條意見和建議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各地區各部門提出了45萬多字的書面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國務院法制辦等單位還提交了專題研究報告。
從初春到盛夏,北京,萬木蔥蘢,生機盎然。
在前期充分調研基礎上,文件起草組遵照要求,認真聽取各方面意見,深入研究問題,反復評估論證。
討論、起草、修改,再討論、再修改……從最初的文件提綱,到框架方案,再到文件送審稿,全會決定主題更加鮮明,重點更加突出,邏輯更加嚴密,措施更加到位,語言更加洗練。
在起草過程中,始終強調,必須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意見。
8月初,中央辦公廳向各省區市,中央和國家機關,人民解放軍和各人民團體印發了全會決定征求意見稿。
8月19日,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對全會決定稿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