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文綜地理試題以穩為主,穩中求進。試卷總體難度控制得當,基本延續了前些年的特點,給考生以熟悉感和親切感。
一
保持結構均衡,穩定整體難度
試卷結構穩定,題型、題量、設問、賦分的方式不變,考查知識和能力的覆蓋面全面,在測量目標上,兼顧識記、理解、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圖文材料量有所減少,表述更加精簡,減少信息閱讀量,減輕文綜整卷壓力。第11題考查時間計算,使地球運動試題難度明顯下降。綜合題題面表述清晰,迷惑度小,使整體難度保持穩定。
二
突出比較分析,注重區域認知
突出區域比較分析,考查考生對地理分布格局和演變規律的感知水平。如第7、8題五省市經濟發展狀況比較,第36(1)題,甲、丁兩地糧食生產比較,為不同區域某一地理要素空間分布及區位異同比較。第36(2)題,為不同區域自然帶分布及其成因比較。第1題則是同一區域不同時期地理要素演變比較。全卷以區域作為載體的試題約88分,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科區域性的特點。
三
加強問題探究,考查綜合思維
注重用整體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加強試題的綜合性。第5、6題中引入了“階地”等新的地理概念和知識,考查學生當場學習和運用知識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第9、10題要求考生運用大氣運動、天氣系統、物體運動速度、地球空間距離等知識分析探空氣球漂移原理,考查考生綜合推測地理因果過程的能力。第36(3)題,第37(1)、(2)題,以區域為載體,從自然和人文多角度指向區位分析,要求考生當場構建相關地理要素結構,以綜合思維整體探究地理問題。
四
提倡辯證分析,導向人地和諧
圍繞可持續發展主題,辯證分析人地關系,考查學科素養與能力。第8題五省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第37(3)題成渝汽車產業分工協作問題,都要求考生以人地和諧觀為依據,因地制宜為原則,多角度、創造性思考,辯證分析經濟發展問題。
五
設計新穎圖文,測量實踐能力
試卷呈現了一系列新穎圖文材料,設問情境化,著力考查考生在地理調查、實驗研究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第2題,要求考生感知地理信息技術研究過程。第6題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地理觀察方法。
2017年浙江高考文綜歷史試題,平穩傳承浙江卷風格,穩中寓新,注重歷史思維能力考查,提升史學思辨水平,充分體現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課改方向。
一
素養立意,助推課改
文綜歷史試題依托“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立意。第15題定州地位的表述、第19題中國開始跨入原子能時代、第23題法西斯德國在歐洲瘋狂侵略擴張的時序排列等依托“時空觀念”素養立意。第13、14題依托“史料實證”素養立意。第12題古代中西思想差異和相似、第16題古代中國中央集權制的政治架構、第17題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狀況的特點、第18題新文化運動提倡使用白話文、第20題英國工業革命、第21題英國代議制、第22題斯大林模式等依托“歷史理解”立意。第38題第(1)問分析說明國民黨統治后期國統區經濟在“內”“外”兩個層面發生的變化、第(2)問列舉說明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經濟、軍事上采取的重要舉措及其意義、第(3)問概括說明中國共產黨人實現新舊民主革命轉變的方式,第39題(1)問指出雅典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同等權利的方式及分析西塞羅思想主張的歷史意義、第(2)問指出盧梭在政治理論層面的探索、第(3)問闡述對孫中山民權平等思想的認識等都依托“歷史解釋”立意。
二
能力考查,引導教學
注重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第12題考查思想文化核心概念,第13題考查史學方法與運用,第20、22、23題考查圖表閱讀應用能力,第17、18、21題考查獲取有效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第38、39題注重考查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史事,獲取、辨析并運用歷史材料,實事求是地對歷史進行分析、闡釋和論證,提高史學思辨水平。
三
立德樹人,價值引領
第38題以“辛亥革命事業”“在北伐戰爭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戰爭中得到了最后的勝利”為線索,說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近代以來中國民主革命勝利的經驗。以“國民黨統治后期國統區經濟在‘內’、‘外’兩個層面發生的變化”的史實和“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經濟、軍事上所采取的重要舉措及其意義”的說明,加深對“決定社會走向,影響發展進程的,是歷史的合力”等觀念的理解。第39題以近代平等思想和孫中山對民權平等的追求為題眼,古今貫通、中外關聯,體現了思想理論要順應實踐發展需要、與時俱進等價值觀的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