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1911年,創建杭州中等商業學堂。章乃器、駱耕漠等是我校的著名校友。
1980年,國務院批準成立杭州商學院,獲學士學位授予權。
1990年,學校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3年,學校獲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授予權。
2004年,教育部批準更名為浙江工商大學。
學院設置
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院、金融學院、統計與數學學院、財務與會計學院、旅游學院、法學院、食品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人文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日本語言文化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杭州商學院(獨立學院)、成人教育學院、人民武裝學院。
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
6大學科:管理學、經濟學、工學、文學、法學、理學。
1個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
2個浙江省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統計學、企業管理學。
1個省級重中之重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
8個省級重點學科:企業管理學、統計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產業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金融學、數量經濟學、旅游管理。
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
40個研究機構:浙商研究中心、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所、金融研究所、統計科學研究所、現代會計研究所、浙江省旅游科學研究所、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WTO與中國法制研究中心、浙江文化研究所、食品與生物工程研究所、水產品加工研究所、網絡與通信工程研究所、信息工程與電子商務研究所、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藝術設計與動畫制作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等。
學校出版的《商業經濟與管理》是中國經濟類的核心期刊和CSSCI的期刊源,在國內外公開發行。
博士點和碩士點
3個博士學科點:企業管理學、統計學、食品科學。
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36個碩士點:企業管理學、技術經濟與管理、西方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國民經濟學、財政學、勞動經濟學、會計學、旅游管理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金融學、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生物化工、環境工程、糧油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管理科學與工程、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英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國際法學、經濟法學、行政管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設計藝術學、專門史。
具有MBA招生權和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資格。
本科教育
43個本科專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工程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勞動與社會保障、金融學、保險、統計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旅游管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法學、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工程、環境工程、應用化學、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網絡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軟件工程、漢語言文學、編輯出版學、廣告學、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社會工作、土地資源管理 、英語、日語、藝術設計、動畫。
6個省級重點專業: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統計學、食品科學與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17個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招生的專業:工商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法學、電子商務。
13個列入第一批招生的省市區:江蘇、云南、四川、湖北、安徽、福建、山東、甘肅、海南省、江西省、重慶市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
辦學規模和辦學條件
研究生、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9000人,學生規模居在杭高校第3位。
教職工1729人。專任教師1054人。博士生導師19人。正高職稱142人,副高職稱400人。博士143人。
學校占地面積2023畝,分為教工路校區和下沙校區。建筑面積80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3億元,教學用計算機7100余臺。
圖書館藏書190多萬冊,國內外報刊、雜志11000余種。經濟類藏書種類列浙江省高校前茅。
學校設有教育部國外考試(托福、GRE)中心、浙江省惟一的全國英語(PETS-5)考試點和浙江省計算機應用能力培訓考核點。
對外交流
學校擁有外國留學生、港澳臺學生招生權。與加拿大魁北克大學合作培養項目管理碩士(MPM)。
學校先后與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加拿大等42個國家的學校和教育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學校每年選派教師和優秀畢業生到國外留學深造。
學校設有英語培訓中心和國際教育中心。
學校辦學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本科教育為主體,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制度創新為動力,大力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以現代化校區建設為載體,大力營造校園先進文化;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科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為我國特別是浙江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進程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