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教特色禮儀教育的提出
1。禮儀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悠悠神州,泱泱華夏,我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加強禮儀教育,弘揚民族優良禮儀傳統,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修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有利于中職生更好地展示良好形象和風度,為將來步入社會和取得成功鋪平道路,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
2。中職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要成人、成才就要學禮、知禮。對職業學校的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有助于提高中職生的自身修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和諧的心理氛圍,促進中職生的身心健康。通過學禮儀、練禮儀,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提升綜合素質,才能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并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3。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人無禮則不利,國無禮則不寧”。禮儀對和諧社會構建尤為重要。胡書記同志指出:“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而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是通過一定的禮儀素養表現出來的。人是和諧社會的主體,離開人際關系的和諧,社會的和諧就無從談起。對職業學校的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有利于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總之,加強中職學生行為養成教育和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使學生掌握禮儀常識,養成優雅行為,形成和諧人際關系,初步具備文明、禮貌、優雅的職業素質,為其求職謀業、增強競爭力及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職教特色禮儀教育的內容
職業學校進行具有職教特色的禮儀教育,實質是使中職生全面了解禮儀的準則和規范,提升禮儀素養。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禮儀的認知。從同學們身邊的小事說起,讓同學們感知禮儀的內容及原則、禮儀與修養的關系及學習禮儀的重要性。禮儀是人們在長期生活和交往中逐漸形成的尊重他人的行為規范與準則,它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形式固定下來。禮儀的本質是尊重,即在人際交往中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其精髓與核心是真、善、美。
2。儀表禮儀修養。儀表,即人的外表,是一個人精神面貌以及內在素質的外在表現,主要包括儀容、服飾和儀態三個方面。儀表禮儀修養的主要內容是掌握儀表禮儀的要求,學會正確的站姿、坐姿、走姿,能正確地運用手勢、眼神和微笑,穿著得體,舉止有禮,塑造美好的形象,提升自身的魅力,打造全新自我。
3。公共禮儀修養。公共禮儀,是人們置身于公共場合時與他人和睦相處、禮讓包容的行為和應該遵守的禮儀規范,是人們在交際應酬之中所具備的基本素養。公共禮儀修養的主要內容是了解行路、乘車等道路交通禮儀、超市商場等公共場合禮儀。通過這部分禮儀規范的學習,使同學們在不同的公共場合下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4。社交禮儀修養。社交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和規范。主要包括見面禮儀、交談禮儀和餐飲禮儀等規范,這部分禮儀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關鍵。要通過學習、掌握社交禮儀的基本知識、規范和交際技巧,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提升自身的涵養,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溝通。對即將踏入社會的中職生來說,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不但是事業成功的關鍵,也是能否融入社會、順利就業的關鍵。成功靠人脈,人脈靠真誠。良好的人際關系,深厚的人脈資源,依靠的是在社會交往中對交往對象的尊重和真誠相待。因此,這部分內容對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5。職場禮儀修養。職場禮儀是人們在職業場所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禮儀規范。主要包括求職前準備、面試時的基本禮儀、與上級和同事相處之道、職場著裝、公關等應遵循的禮儀規范。了解、掌握并恰當地應用職場禮儀,會幫助中職生將來在謀職時贏得先機,順利進入工作崗位,也會在未來的職場中如魚得水。因此,這部分內容對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是學習的最關鍵部分。
三、職業學校禮儀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樹立學習禮儀的意識,強化禮儀職業教育。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講,必須樹立長久的“習禮意識”,處處留心,時時經意。禮儀要靠平時在校有意無意的模仿,靠周圍環境的影響,靠在交際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摸索,逐漸總結經驗教訓而習得。學生喜歡與未來職業相關的事物相聯系,每個學生都關心著未來的就業,因此外樹形象、內強素質是新時期對禮儀的一種內在要求,為了在就業時及今后的職業走向中以形象和素質取勝,就一定要在平時牢固樹立學習禮儀的意識,日積月累,從不自覺到自覺,并以此調控自己的言行,最終成為習慣。
2。提高道德品質和文化知識修養,鍛煉履行禮儀的意志。禮儀從廣義上來講是一種道德行為,因此要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就應該從日常生活中遵從禮儀規范這一最基礎的層次做起;要時刻關注自己的道德品質修養,自覺地參加學校、社會等具有道德意義的活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把禮儀從人的行為規范上升到人生規范,培養學生的道德人格,使人格道德化。一個人具有淵博的文化知識,才能深刻地理解禮儀的原則和規范。
3。樹立文明禮儀榜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在文明禮儀教育中,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運用榜樣進行教育,生動形象,說服力強,能夠使學生在耳聞目睹的事跡中獲得道德啟迪,在接受榜樣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認同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要求和規范。各班可指導學生組成文明禮儀調查小組,尋找身邊的文明禮儀事跡,發動學生網上查找文明禮儀故事,各班組織文明禮儀故事會,根據所學文明禮儀知識設計制作“我身邊的文明行為調查和采訪”調查表,對學校文明情況進行調查,在認真整理分析的基礎上撰寫調查報告,為創建文明校園建言獻策。同時,學校或班級可評選表彰十位“文明禮儀之星”,利用宣傳角展示他們的風采,樹立文明禮儀榜樣,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和輻射作用。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展示禮儀和宣傳禮儀教育實踐活動,推動文明禮儀宣傳教育系列實踐活動深入開展。
4。注意環境塑造,營造良好的校園禮儀氛圍。加強文明禮儀教育必須注重中職生的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我完善,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明禮儀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種文明禮儀活動和社會公共活動,不斷積累交往經驗,展示禮儀的魅力和中職生的風范。例如:學校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實行全員育人,做到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和風氣育人。開展“文明明禮誠信”活動,制訂修身計劃,發揮文明禮儀的自律作用;發動全校師生尋找校園中的不文明現象,開展辯論、演講等活動,弘揚文明禮貌之風,使文明禮儀之花遍地開放;還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宣傳欄等媒體工具,介紹名人處世修身的軼事,通過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審美,教育學生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通過美化、凈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于整潔、清新、優美又有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達到凈化心靈、推動學校文明禮儀建設的目的。
總之,對職業學校的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無論對于提升學生的素質,還是對于促進社會和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禮”形于外,“德”誠于中,禮儀是道德的表現形式,道德是禮儀的基礎。所以,職業學校除了進行禮儀教育外,還要重視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從而培養出具有較強社會競爭力及內外兼修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