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怎么算?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該怎么算呢?下文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收集了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計算
與社會平均月工資相比,如果職工工資收入高于社會平均月工資3倍時,繳費基數就是按社會平均月工資的3倍計算,以上部分不作為繳費基數計算;
如果職工工資收入低于社會平均月工資60%時,繳費基數就按社會平均月工資的60%計算。
繳費基數計算方式
1、養老保險繳納比例為27%,繳費基數為企業上年參保人月平均工資。
2、失業保險繳納比例為1.5%,繳費基數為企業職工上年平均工資。
3、工傷保險繳納比例按行業差別費率確定(0.2%至3%),繳費基數為企業上年本企業被保險人月平均工資。
4、基本醫療保險費繳納比例為9%+1%,繳費基數為企業職工上年平均工資。
5、大額醫療費用互助資金繳納比例為1%,繳費基數為企業職工上年月平均工資。
【示例】:假設社會平均月工資是1500元:
1、職工工資是1200元,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就是1200元,按8%比例,職工應當繳費96元;
2、如果職工工資是5000元,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就是4500元,以上的500元不計為基數,按8%比例,職工應當繳費360元;
3、如果職工工資是800元,低于社會平均月工資的60%,則按1500元的60%計算,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就按900元計算,按8%比例,職工應當繳費72元;
將來職工養老金在計算時是按當時的社會平均月工資職工繳費年限1%+職工全部繳費/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于(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具體規定地區不同,各地區有相應的規定)
養老保險基數包括哪些?
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就是職工繳納養老保險所依據的工資基數。繳費基數就是以職工上一年的工資總額為基礎,按當地上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300%間衡量確定的數額。也就是說繳費基數要確定的數額占上年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是底線,300%是上限。繳費基數要看職工工資水平了,小于60%的要按60%算,大于60%小于300%的只要在這個區間內就可以了(交的多以后得的就多),大于300%的按300%交。確定完基數再乘以養老保險的費率就是職工繳納的保險金額了。后面基數欄的這些數就是職工在乘以保險費率前的數額。再乘以相應的保險費率就是職工繳納的保險金了。
養老保險基數范圍?
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如何確定,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非常關心的問題。統一確定養老保險個人繳費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但對于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表述有所差異。
例如,山西、云南、遼寧、黑龍江等地明確,機關單位個人繳費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警銜津貼、海關津貼等國家統一規定納入原退休費計發基數的項目)、規范后的津貼補貼(地區附加津貼)、年終一次性獎金。而上海則在實施辦法中規定,個人繳費基數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確定。
還有一些省份的方案在繳費上明確了延遲退休人員的“個性化”規定。黑龍江就明確了其參保政策:改革后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干部管理權限,經批準可適當延長退休年齡的工作人員,繼續參保繳費。其中少數人員年滿70周歲時仍繼續工作的,個人可以選擇繼續繳費,也可以選擇不再繼續繳費。待正式辦理退休手續時,按照規定計發養老待遇。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計算方法
1.參保繳費15年只是領取退休養老金的前提
專業人士介紹,政策規定靈活就業人員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15年的,退休后方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就是說繳費滿15年是最低繳費年限,是退休后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前提條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參保人員不能按月領取養老保險金,只能延長繳費至滿15年后,才能享受養老保險待遇。2011年7月1日《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已參保的延長繳費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一次性繳納至滿15年。
如果繳夠15年就不繳了,固然能按月領取養老金,但由于繳費年限短、積累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都會偏低,直接影響自己的養老金水平。此外,從近3年退休養老金調增情況看,調增幅度高低也與繳費年限的長短直接掛鉤,成正比例關系,如果繳費年限只有15年,那么會對退休后養老待遇水平造成長期影響。
2.基本養老金由三部分組成
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后按月計發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這三個部分都和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緊密相關。
繳費工資水平、繳費的連續性以及繳費年限的長短等因素,對養老金待遇高低均有影響,直接關系到參保人退休后領取養老金的多少,即繳費基數高、繳費年限長、連續不中斷,則養老金待遇就高,反之則低。參保人員每繳費一年,相應的基礎養老金就有一個計發百分點。
3.繳費額越高養老金越高
現行辦法把個人繳費的多少與基礎養老金掛鉤,以"全省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計算基礎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以個人每年繳費額的多少確定的,繳費多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就高,因此,計算的養老金就高。同時,本市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是由歷年繳費積累起來的,繳費額高、繳費時間長,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會多領取養老金。
具體來說,靈活就業人員可根據自身繳費能力,從每年全市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公布之日起至6月20日前,按照公布的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幾個檔次,量力而行選擇申報下一年度的個人繳費檔次(需提醒的是養老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基數要保持一致),繳費檔次一經選擇,全年不得更改。原繳費檔次保持不變的,不需要重新申請,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為所選中檔次的20%。專業人士說在同等條件下,參保人的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也就相應越多。在選擇繳費基數時,參保人應根據自己的收入狀況和承受能力,盡可能選擇較高的繳費基數,確保自己退休后有一個比較好的待遇。
4.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越多
據介紹,現行的養老金計算辦法充分考慮了繳費長短的因素,實行"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發比例上不封頂,職工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計發比例就越高。這位專業人士提醒廣大靈活就業人員,參保人參保越早、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后領取到的養老金就越多。也就是說,繳費年限越長,對應的百分點越高,基礎性養老金也相應越多。
這位專業人士舉例說:繳費年限15年的,按15%計發,繳費年限30年的,按30%計發,以此類推。因此,繳費年限長,比例就大,養老金就高。比如有甲乙兩名職工,都于2013年6月退休,他們按照統一的養老保險平均繳費額度繳費。如果甲職工繳費年限為15年,歷年繳費基數為社會平均工資的60%,那么,甲職工退休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約為468.94元;乙職工繳費年限為30年,歷年繳費基數為社會平均工資的100%,乙職工退休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約為1631.55元。
5.繳費間斷影響養老金待遇
國家制定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充分體現了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激勵作用,現行計發辦法已經將繳費年限與養老金待遇緊密掛鉤,間斷繳費幾年,其基礎養老金的計發比例就少幾個百分點。如果由于個人原因錯過了繳費年限,根據規定不能補繳上年度欠費,中斷繳費前后的繳費年限累計計算,未繳期間不計算繳費年限。不管怎樣未達到退休年齡前間斷繳費,都會直接影響退休后養老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