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間概念
工作時間,又稱法定工作時間,是指勞動者為履行工作義務,在法定限度內,在用人單位從事工作或者生產的時間。
工作時間的特點
工作時間具有以下特點:
(1)工作時間是勞動者履行勞動義務的時間。根據勞動合同的約定,勞動者必須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時間即為工作時間。勞動時間有工作小時、工作日和工作周三種,其中工作日即在一晝夜內的工作時間,是工作時間的基本形式。
(2)工作時間不限于實際工作時間。工作時間的范圍,不僅包括作業時間,還包括準備工作時間、 結束工作時間以及法定勞動消耗時間。其中,法定非勞動消耗時間是指勞動者自然中斷的時間、工藝需中斷時間、停工待活時間、女職工哺乳嬰兒時間、出差時間 等。此外,工人時間還包括依據法律、法規或單位行政安排離崗從事其他活動的時間。
(3)工作時間是有人單位計發勞動者報酬依據之一。勞動者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時間提供勞動,即可以獲得相應的工資福利待遇。加班加點的,可獲得加班加點工資。
(4)工作時間的長度由法律直接規定,或由集體合同或 勞動合同直接規定。工作時間分為標準工作時間、計件工作時間和其他工作時間。標準工作時間,是指國家法律規定的,在正常情況下,一般職工從事工作或者勞動 的時間。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的工作制度。計件工作時間,是指以勞動者完成一定勞動定額為標準的工作時間。對實際計件工作的勞動者,有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合理地確立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準。其他工作時間,是指用人單位因自身特點不能實行標準工作時間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準,可以實行的其他工作時間。目前主要有在特殊情況下,對勞動者縮短工作時間,或分別以周、月、季、年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長度,或采取每日沒有固定工作時數的工時形式等。
(5)勞動者或用人單位不遵守工作時間的規定或約定,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工作時間的種類
1、標準工作時間(標準工時)是指法律規定的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按照正常作息辦法安排的工作日和工作周的工時制度。我國的標準工時為勞動者每日工 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在1周(7日)內工作5天。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 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準。
2、縮短工作時間是指法律規定的在特殊情況下勞動者的工作時間長度少于標準工作時間的工時制度。即每日工作少于8小時。縮短工作日適用于:(1)從事礦山井下、高溫、有毒有害、特別繁重或過度緊張等作業的勞動者;(2)從事夜班工作的勞動者;(3)哺乳期內的女職工。
3、延長工作時間是指超過標準工作日的工作時間,即日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時間超過40小時。延長工作時間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
4、不定時工作時間和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不定時工作時間,又稱不定時工作制,是指無固定工作時 數限制的工時制度。適用于工作性質和職責范圍不受固定工作時間限制的勞動者。如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從事交通運輸的工 作人員以及其他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等。綜合計算工作時間,又稱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是指以一定時間為 周期,集中安排并綜合計算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的工時制度。即分別以周、月、季、年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 準工作時間基本相同。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綜合計算工作日:(1)交通、鐵路、郵電、水運、航空、漁業等行業中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 的職工;(2)地質及資源勘探、建筑、制鹽、制糖、旅游等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制的行業的部分職工;(3)其他適合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
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企業,應根據勞動法的有關規定,與工會和勞動者協 商,履行審批手續,在保障職工身體健康并充分聽取職工意見的基礎上,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輪流調休、彈性工作時間等適當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 和生產、工作任務的完成。對于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勞動者,企業應根據標準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勞動者的勞動定額或其他考核標準,以便安排勞動者休息。其工資由 企業按照本單位的工資制度和工資分配辦法,根據勞動者的實際工作時間和完成勞動定額情況計發。對于符合帶薪年休假條件的勞動者,企業可安排其享受帶薪年休 假。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企業,在綜合計算周期內,某一具體日(或周)的實際工作時間可以超過8小時(或40小時)。但綜合計算周期內的總實際工作時 間不應超過總法定標準工作時間,超過部分應視為延長上班時間,并按勞動法第44條第(1)項的規定支付工資報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勞動 法第44條第 (3)項的規定支付工資報酬。而且,延長工作時間的小時數平均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