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學習心得及感悟(一)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我國建設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在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對發展、鞏固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民法典調整規范的是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涵蓋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不僅與我們每個人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而且與基層工作息息相關。無論從我們個人生活角度,還是從更好履職盡責、為民服務的角度,都要學好民法典、用好民法典。
學以致用,用是學的目的。基層干部首先要做到思想上知行合一,通過學習運用,進一步堅定法治思維,增強法治理念,做到慎獨慎初慎微慎欲,牢固樹立正確的法治觀、權力觀,自覺抵御各種不良風氣的侵蝕,做法治上的明白人,做依法辦事的“行動派”。
基層黨員干部天天與老百姓打交道,特別是在農村、社區治理中,涉及居住權、財產權以及婚姻家庭方面的問題,黨員干部需要作好宣傳引導和矛盾調解,只有學通弄懂民法典,才能更好為群眾服務,并應用法律知識去以理服人,成為群眾心中的“老娘舅”。
民法典學習心得及感悟(二)
“民法典在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雜志發表了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指出,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法律要發揮作用,需要全社會認同法律、尊崇法律,這就離不開有力有效的宣傳教育。黨的_以來,反復強調,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弘揚精神,傳播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在這篇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三個講清楚”的明確要求,為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是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調整規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這是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堪稱“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比如,物權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重要財產權,人格權是民事主體最基本的權利,婚姻家庭制度是規范夫妻關系和家庭關系的基本準則,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侵害他人權益應當承擔的法律后果,等等。正如指出的,民法典實施得好,“人民群眾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就會更加有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
二是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發展、鞏固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民法典把我國多年來實行和加強建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用法典的形式確定下來,規范經濟生活和經濟活動賴以依托的財產關系、交易關系。比如,民法典明確平等保護物權的基本原則,吸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基本經濟制度的最新表述,等等。實施好民法典,“對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促進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是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深刻指出,“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在民法典中,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一方面,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必須清楚自身行為和活動的范圍和界限,開展工作要考慮民法典規定,不能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另一方面,有關政府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職能、行使職權,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系和諧有序。
民法典學習心得及感悟(三)
建立健全完備的民事法律規范體系,以良好民法保障民事善治,是新時期繼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全面總結我國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實踐經驗,將相關民事法律規范編纂成一部綜合性法典,對于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討論、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是今年全國兩會的重頭戲。經過一代代民法學者接力奔跑,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即將誕生,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我國將告別“散裝”民法時代,迎來新的民法典時代。
先哲有言: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民法是市民法、權利法,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民法典就是要將這個“總和”,盡可能囊括到一部成體系的法典之中。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最基本的職能是對權利的確認和保護,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一生各階段的權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所有民事主體的法律行為,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遵循。
回顧人類文明史,編纂民法典是具有重要標志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強盛的標志。我國民事法律制度伴隨新時期改革開放和而形成并不斷發展完善,是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編纂一部具有*、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不僅能充分彰顯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進和保障不斷發展,也能為人類法治文明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我國民法典是一部“新法”,對現有民事法律進行梳理、整合、完善,使之更加全面完整,更具系統性、協調性。我國有物權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有2017年通過的民法總則,以及仍在繼續適用的民法通則等,單行法律數量多,內容龐雜,有的存在抵牾之處。如今,這些法律的主要內容以及司法實踐中形成的相關司法解釋,共同匯聚成了這部共1260條、10萬余字的民法典。經過整理、編訂之后,在劃定好的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等7個“樓層”里,民事法律各歸其位,類型清晰、秩序井然。
民法典對眾多民事法律關系進行的“確認”,將在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比如,在民法典新增內容里,用益物權中增加的居住權可能是影響最大者之一。老人把房子過戶給子女或“以房養老”賣給他人,夫妻離婚一方沒有產權又無房居住等等,都可以要求設立居住權。
此前并沒有單行法律作為基礎的人格權,更是獨立成編了,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定以來,我國法治體系、建設持續取得積極進展。建立健全完備的民事法律規范體系,以良好民法保障民事善治,是新時期繼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全面總結我國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實踐經驗,對現行民事單行法律進行系統編訂纂修,將相關民事法律規范編纂成一部綜合性法典,對于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民法典編纂充分體現了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和依法立法,充分回應了“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進入*之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民法典反映了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成果,為實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法治保障——民法典開啟了全面依法治國*,也開啟了我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民法典學習心得及感悟(四)
編纂民法典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編訂纂修,從而打通民事法律體系“血脈經絡”,實現對法律條文的“深加工”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就是將“人格權”單獨成編,彰顯了21世紀信息社會背景下人格權保護。編纂民法典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編訂纂修,從而打通民事法律體系“血脈經絡”,實現對法律條文的“深加工”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就是將“人格權”單獨成編,彰顯了21世紀信息社會背景下人格權保護的特殊價值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法律的生長、完善,離不開其所處歷史和文化的滋養。
未滿8歲的孩子,偷偷用父母銀行賬戶給網絡主播打賞10萬元,這錢能退么?在小區被高空拋物砸傷,如果找不到扔東西的人,該找誰賠償?租的房子還沒到期,房東卻把房子賣了,要求租戶搬走,該怎么辦?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這些問題都能找到相應法律依據。7編加附則、84章、1260款條文、超10萬字內容,這部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法典,必將深刻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事法律制度有多重要?很多人可能不曾想到,新中國成立后通過的第一部法律,不是憲法、刑法,而是民事領域的婚姻法。社會秩序的建立,人民權利的保障,都有賴于對基本民事法律關系的調整和規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對民事法律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進一步明確市場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充分保障公民民事權利,買賣、交易等才能順利進行。在此背景下,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等相繼出臺,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日趨完善。
既然民事法律制度已較為完善,為什么還要把與民事相關的法律編纂成一部法典?原來,民事法律調整的主體多、涵蓋領域廣、關系復雜,相應的法律條文數量也很龐大,其中還有不協調、不一致甚至相沖突的地方。因此,編纂民法典就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編訂纂修,從而打通民事法律體系“血脈經絡”,實現對法律條文的“深加工”。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經過系統編纂,民法典將發揮“1+1>2”的效果。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經濟社會在不斷發展,生活方式在不斷變化,社會關系在不斷調整,調節社會關系的民法也需要與時俱進。今天中國的民法典可以說是21世紀互聯網、高科技時代民法典的代表。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就是將“人格權”單獨成編,不僅彌補了傳統大陸法系“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同時彰顯了21世紀信息社會背景下人格權保護的特殊價值。如何應對煩不勝煩的騷擾電話?遇到攝像頭偷拍該怎么處理?AI換臉、偽造他人聲音算不算侵權?這些只有生活在這個時代才有可能遇到的問題,都能在這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由此而言,這部權威、嚴謹的民法典,又何嘗不是一部信息時代的“生活指南”?
(1).民法典宣講活動學習心得體會范文(精選五篇)
民法典宣講活動學習心得1《民法典》就如一塊千錘百煉,無比堅固的“磐石”,鋪就在“復興號”列車帶領人民駛向更加幸福的道路上,即使在未來可能還要面對更多更大的風浪,但只要人民群眾齊心協力、萬眾一心的這塊“基石”在,就能讓列車穩穩地全速前進。民有所呼,法有所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許多問題,民法典作出了明確回應,如:《民法典》中對各種“人肉搜索”、非法盜取他人信息的行為作出了明確規定,突出的特色規定有“離...查看更多
(2).司法社區矯正人員民法典思想匯報(四篇)
司法社區矯正人員民法典思想匯報 1我是一名因過失致人死亡罪而被判緩刑的社區矯正對象,我到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在社會上服刑。在接受社區矯正的這段日子里,我能夠嚴格遵守社區矯正的各項制度,經過多次與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談話以及本人對國家法律的理解,使我認識到所犯的罪行給別人帶來的危害,但是政府并沒有放棄我們這些人,而是采用一切措施來挽救我們,我非常感謝政府的關心。在矯正之初,我對自己的前途十分悲觀,精神...查看更多
法律的生長、完善,離不開其所處歷史和文化的滋養。民法典中新設置的“離婚冷靜期”,引發不少關注和討論,這樣的“制度設計”本身就彰顯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倡導夫妻和諧、珍視家庭價值的文化觀念。此外,民法典還專門引入“優良家風”的表述,同時在商事交易與夫妻關系的平衡中更加凸顯了維護家庭和睦的價值取向。類似規定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不僅體現著“*”,對于世界民事領域的立法也是值得珍視的寶貴財富和經驗。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未來,民法典的實施將是我國法治建設領域中的一件大事,這不僅體現在立法、司法、執法等環節和程序中,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個民事法律主體參與其中,尊重法律、敬畏規則。只要我們共同努力,這部具有*、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就一定能發揮最大效用,法治中國建設必能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