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觀看擺脫貧困專題片心得體會
貧困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問題,它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要解決貧困地區的發展問題,也不能單單依靠政府的扶持和幫助,還要靠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呼喚全社會的憐憫、同情和慈悲心,共同關注貧困問題、關注貧困地區的發展和貧困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要擺脫貧困,需要全社會參與。首先,政府之外的其他機構也應促進扶貧工作的發展。其次,社會要有公德心、慈悲心。舉社會之力一起幫助貧困地區、貧困人民脫貧致富。我作為一名扶貧干部的妻子,應該關心理解和支持丈夫的扶貧工作。
要擺脫貧困,更重要的是貧者自救。自然環境不是造成貧困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消除貧困的過程中,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因素。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鳥先飛的意識,目的都是為了發揚人的首創精神,不畏艱難的精神。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有機會學到了在學校中學不到的知識、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同時,這次學習也讓我深刻認識到貧困問題的嚴重性,加深了對貧困地區扶持發展必要性的認識。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我會進一步關注這類問題,積極參加政府和社會的扶貧活動,投身于扶貧工作中;也會努力研究貧困地區的發展問題,爭取為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二】觀看擺脫貧困專題片心得體會
《擺脫貧困》緊緊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脫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理念、觀點和方法,如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鳥先飛”的意識,“四下基層”的工作作風等,深刻回答了推進閩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解決貧困問題不能只“輸血”不“造血”,推進經濟社會的整體變革是擺脫貧困的必由之路。這是本書深入論述的一個重要理念。在書中,*同志一再表明,擺脫貧困不僅僅是增加人民收入,也不僅僅是硬件設施建設,而是一場深刻的、全面的、系統的經濟社會變革。一方面,經濟增長需要有相關的社會條件支撐;另一方面,只有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協同發展,才能為擺脫貧困打下扎實的基礎,創造真正美好的社會生活。
人類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最為基本的是要積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處理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書中多次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統籌兼顧,生產生活生態要協調統一。在部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時,*同志高度強調引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脫貧致富的必要條件……我們切不可物質上脫貧了,精神上卻愚昧了”。因此,在大力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時,*同志特別重視優先發展科技和教育,指出“經濟的不發達,決不能成為不辦科技教育的理由”,“我們不能等經濟發展了再來辦教育”。
作者在突出經濟建設中心地位的同時,高度重視文化自覺和價值重塑,“我們脫貧致富的指導思想很明確:一方面把發展商品生產,建設經濟作為根本任務和中心工作來抓,另一方面把蕩滌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污泥濁水,凈化社會風氣,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作為一項戰略目標予以重視”。作者還前瞻性地強調,脫貧致富既意味著大力發展經濟,把人民從物質匱乏約束中解放出來,也意味著要牢牢把握文化領導權,推動價值重塑,把人們從物質的崇拜中解放出來,在雙重意義上克服人的物化現象。
【篇三】觀看擺脫貧困專題片心得體會
脫貧攻堅是需要全國人民攜手努力才能共同打贏的一場戰役,要想打贏這場戰役,務必要充分發揮黨建的作用,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在“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電視電話會議上,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郭文奇強調“認真“、”精準“、”務實”,為脫貧攻堅戰的勝利提供了正確的指引。
黨建工作是各種工作的基本與前提,它為黨的各類決策、領導工作提供了指引與領導。是做好各類重大國家事務的基礎與保障。在各類決策、執行等活動中發揮著指引、領導、模范等積極作用。脫貧攻堅戰是當前的重大任務,為了打贏這場戰,我們不妨從基本做起,打牢地基,抓牢黨建工作,以抓黨建促脫貧攻堅。
首先,注重樹立全局意識。黨建工作要以大局為重、著眼全局,認真落實貫徹黨組織的各項政策、措施。要樹立服務意識,為人民群眾更好地服務。不斷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堅定政治信仰,提升政治修養,提高政治能力、陶冶政治品格,從而加強黨建建設。
其次,我們要善于凝聚各級黨組織、黨員力量,充分發揮黨組織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注重培養黨組織人才,利用人才的先鋒模范榜樣引領作用,帶動黨組織建設。從人才培養做起,讓黨組織人才充分發揮其先進性、卓越性,帶領黨組織保持純潔性、先進性,從根本上做實做牢黨組織建設,從而成為助推脫貧攻堅的有力武器。
再者,作為一名黨員,要永葆初心,牢記使命。每位黨員干部都應當肩負起民族振興的責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通過無數個“小我”的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推動黨建工作,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帶領全國的人民都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讓中國更加地繁榮富饒。
此外,還應當注重團結群眾,走群眾路線,關注群眾利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在人民群眾的監督下去更好地推進黨建工作,從而更好地發揮黨組織的卓越優勢,帶著十足的信心去打贏脫貧攻堅戰。
【篇四】觀看擺脫貧困專題片心得體會
“國之大器,舉世無雙”。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的關鍵之年,唯有將科技的力量注入“扶貧之路”“疫情防控之路”“綠水青山之路”方能實現“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路”,奪取戰疫戰貧的“雙勝利”,讓“人民至上”的成色方能更足,底色方能更透。
為“脫貧之路”注入科技的“產業底色”。“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脫貧攻堅進入“深水期”,要確保今年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就要賦予“脫貧之路”更多的科技力量,確保脫貧攻堅有堅實的產業支撐。一方面,做好“五個一批”扶貧的“后半篇文章”,因地制宜、因產施策,為貧困地區構建完善符合當地產業資源環境的種養模式和生產標準,開發簡單有效適用的“技術成果包”“產品成果包”“裝備成果包”,提升產品附加值,促進產業鏈延伸融合。另一方面,建立一支用得上、沉得下、盯得住、幫得實的科技扶貧專家隊伍,促進農村人才回引,讓“空心村”引回“實心人”,讓鄉村、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真脫貧、脫真貧”帶來的紅利。
為“抗疫之路”注入科技的“奮斗底色”。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政治大局穩定。要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離不開“抗疫路上”的科技力量與奮斗姿態。既要加大醫療領域的科技投入,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將科技力量轉化為人民生命安全的“守護者”,為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共享科技的力量。又要培養一批敢于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最美逆行者”,加大對他們的關心關懷,程度上保證其生命健康,不斷增強醫療科研人員和一線疾控人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為“兩山之路”注入科技的“生態底色”。“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在浙江,在陜西,在山西,近期3次考察,一個鮮明主題貫穿其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事實證明,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是有違發展邏輯的,要牢固樹立正確生態文明觀,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利用科技力量打贏“環境保護”攻堅戰,促進高污染、高效能企業轉型升級,加大對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推廣和應用,推動清潔生產,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發展,為保護生態環境做出不懈努力,為子孫后代永續發展造福,為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做出貢獻。
2021年基層黨員擺脫貧困莊嚴承諾觀后感心得 | 勞動可以使我們擺脫三大災禍:寂寞、惡習、貧困 |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科技支撐,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弘揚和發揚*廣大科技者矢志不渝、忠心報國的精神,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疫情防控戰、生態環境保護戰付出努力,讓他們的精神在各行各業“熠熠生輝”,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貫穿始終,實現“全面小康之路”方能彰顯出最靚麗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