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應遵循體育教學規律,以現代教學論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育學、心理學基本原理為基礎,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體育教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新課程標準要求體育與健康課程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所以一定的教學內容和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是完成學習目標的決定因素,面對新的學習目標領域的出現,如何抓住新課標的理念實質提煉改造傳統的教學方法,使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豐富多彩,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做好以下幾點:
1.增強師生互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形成良好的課堂環境。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對學生進行輔導。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脫離學習目標時,應給予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問題癥結時,及時給予疏導。如果每一個教師都能擺正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真正地體現出現代教學以學生為本的積極的教育思想,成為學生的助手,教學工作的開展就會非常順利了。如在一節以發展速度為主要目標的體育課上,每一個學生由于各自的速度基礎不同、各人的運動能力不同,因此要真正地促使每個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速度,教師可以允許每個人采取不同的練習手段,如腿長的研究在步幅不變的基礎上適當地提高腳步的頻率,腿短的則在自己快速步頻的優勢下,努力提高腳步的幅度;跑得慢的可以發展腿部力量,跑得快的可以發展反應能力。有的學生提出希望通過球類活動來發展速度,也有人愿意利用跳繩來發展速度。在課程發展速度目標的約束下,每個學生都能采取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法來達到目標,教師既可以起咨詢作用,又可以起輔導作用。在這樣的課上,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2.突破傳統授課模式
縱觀我國學校體育的歷史,幾經起落,步履蹣跚,歷經了太長的封建社會,受太多重文輕武的思潮影響。新中國成立后,才真正是我國體育事業的初創階段,由于未能結合自己的國情而照搬前蘇聯的體育理論,造成了學校體育實踐發展的單一模式,再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停滯甚至倒退,給體育教育帶來了空前的災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體育機制的不斷完善和深入,體育教育迅速發展,體育改革方興未艾,但體育理論和實踐還不盡如人意。
現代體育教學的發展趨勢是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外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逐步被發展學生自主能力和樂趣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現在教材由原來的六項運動改為"基本運動"和"比賽"兩大類,使教師有更多的主動權去選擇教材教法。近些年來隨著"音樂舞蹈進課堂","激發興趣教學"、"能動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為我們體育教育開拓了新的天地。隨著新思想的不斷涌現,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要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充分利用體育教育自身的優勢,轉化限制條件為有利條件,正視自己,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大膽突破,既尊重傳統,也不要被傳統所束縛。既學習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也要創造適合本校實際的方法,使每節課都做到教法新穎,措施有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讓我們面向跨世紀的青少年,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新方法,每節課都體現自身的價值與特點,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適合自己的路。
3.合理選擇項目,培養堅強品質
選擇適當的體育項目可以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其它學科主要在理論上,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教育,而體育教學則是通過學生自身的本體感覺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調節因受場地器材的約束和周圍環境的干擾所表現出來的各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體育運動有輕松快樂的一面,也有吃苦勞累的一面。教學中我們不能以一面去取代另一面,我們不可忽視一些學生不愿參與的運動項目所起到的塑人作用,F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由于成長的環境太過呵護而使得他們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耐久跑教學是這一類學生所懼怕的。曾有人提出取消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的達標考試,認為這一教材與快樂體育相背馳。我卻不這樣認為,快樂不等于健康,我們不能為追求快樂而拋棄健康,耐久跑教學的進行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身體機能,還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鍛造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安排一些類似的教學內容,以彌補部分學生成長環境的不足,當然教學方法不能死板,以免枯燥的教材更加枯燥,要善于運用教具,并給予學生參與的動力,合理地安排運動場景,適時地鍛煉學生的忍耐力,讓學生體會經過艱苦的努力取得成功后的喜悅,從而提高其心理環境,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總之,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心理狀態不同,引起的反應也不同,如不認真對待,勢必影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及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體育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在體育教學中,通過各種體育活動,自覺地、有目的地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指導,全面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作好全面育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