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干部精準扶貧心得體會1】
扶貧攻堅是一項艱巨的政治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只有各級干部沉下身子,用真情用真心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才能更好地完成黨中央交給我們光榮而偉大的戰略任務。如果扶貧干部僅僅為了通過上級部門的檢查驗收而開展工作的話,很可能就會將實事辦虛,將好事辦砸,可能既辜負了黨對我們的信任,更可能損害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要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廣大扶貧干部必須要堅持走群眾路線,正如習x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廣大扶貧干部只有緊緊抓住了這個制勝法寶,才能在扶貧攻堅過程中做到辦實事辦好事。
事實上,農村建檔立卡戶貧困戶雖然同屬于貧困戶,但各家各戶的情況卻可能完全不同,張家可能有勞力缺項目,王家可能有項目缺資金,李家可能有資源無勞力,趙家可能什么都沒有。而在扶貧攻堅階段,大量物資、資金、項目源源不斷地涌來,而要讓這些項目、資金、物資等充分發揮效益,就離不開扶貧干部的積極努力工作。
這就需要廣大扶貧干部深入群眾,深入貧困戶,詳細查看詢問情況,了解實情,根據實際情況制訂針對性較強的幫扶措施,才能使幫扶效果最大化,也只有這樣,才能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把實事辦實,把好事辦好,既不辜負領導的期望,又能得到群眾的認可。如果扶貧干部不能很好地和群眾打成一片,好多數據只是紙上來紙上去,就很難做到精準幫扶,該給趙家的物資給了張家,該給張家項目給了王家,弄得大家都不滿意,不但讓幫扶效果打了折扣,而且可能引發村民之間的矛盾。
【鄉鎮干部精準扶貧心得體會2】
如何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確保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筆者認為,加強對精準扶貧的監督檢查,以精準監督護航精準扶貧尤為重要。
精準監督,重在全覆蓋。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制勝之道也在于精準。監督也是這個道理,只有扶貧開發到哪里,強農惠農支農資金發放到哪里,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就要跟進到哪里,實現全覆蓋、無盲區的精準監督,針對能力扶貧、醫療扶貧、社會保障扶貧、職業培訓扶貧、生態保護扶貧等問題開展監督,深入村組、貧困戶家中,全程監督扶貧工作各項流程。保障扶貧資金落實到位,防止“手榴彈炸跳蚤”式的扶貧,拿著國家大筆扶貧資金,在貧困縣修建“長安街”,到貧困鄉鎮蓋起“天安門”,美其名曰“新農村建設”的單位和地方,要及時發現,及早督促其整改;保障扶貧政策落地有聲,嚴把政策關、調查關和評議關,防止那些玩貓膩的花樣扶貧,對于那些搞“裙帶扶貧”、“親朋扶貧”的,要防微杜漸,做到早監督、早發現、早提醒、早處置,杜絕扶貧工作“摟草打兔子、雨過地皮濕”的現象發生,確保將符合標準的貧困戶從群眾中精準識別出來,強化精準扶貧各項決策部署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保障扶貧政策“不走樣”、扶貧資金“不錯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紀律監督。
精準監督,關鍵是干部。黨的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貧困地區的群眾想要脫貧離不開自力更生,同時也離不開各級干部在其中起到的引導幫扶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扶貧方式從粗放式轉向精確,各級干部就是精準扶貧的“牛鼻子”。然而,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對作風不嚴、工作不實的干部,心沉不下來,走不進群眾家里,與貧困戶坐不到一條板凳上,要“咬耳朵、車袖子”,把他們精準扶貧的心拉回來;對動扶貧資金“歪腦筋”,搞“雁過拔毛”式的侵吞擠占惠民“蛋糕”的“蒼蠅”,要及時清除,對扶貧幫扶和駐村幫扶重視不夠、扶貧工作不力的部門領導嚴格問責;對扶貧開發領域發生腐敗案件和不正之風滋長蔓延的部門和單位要實行“一案雙查”;對扶貧開發中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件,通過內部通報、公開曝光等方式進行公開,確保群眾的"保命錢"、救濟款里不出"鼠患",不打"水漂"。
精準監督,貴在創新。精準扶貧,既是扶貧攻堅的一種新理念,也是一種新要求,更成為一種新機制。面對新的監督任務,就要求在監督方式上創新,除了加大對精準扶貧的專項監督外,如有的地方面對“人臉熟”、“磨不開面子”等人情問題,最大限度地擺拖“關系網”、“說情風”的困擾,采取異地交叉執紀監督的方式,實行“推磨交叉”,由上一級紀委統一組織領導,下一級紀委交換場地到其他地方對精準扶貧進行項監督檢查;再如,除了常規執紀監督外,可不可以來個出其不意,殺個‘回馬槍’,讓心存僥幸者的感到震懾常在。通過‘回頭看’,一方面切實督促落實整改責任,另一方面還可以對新的問題線索深入了解,形成更大威懾力,可謂“一箭雙雕”。
全面如期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當前,進入決勝階段之際,需要全黨上下凝心聚力,需要既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的“實干”干部,更需要敢于擔當、善于執紀監督的紀檢干部。
【鄉鎮干部精準扶貧心得體會3】
精準扶貧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事業,政府有職責,社會有責任,民眾有義務。實施精準扶貧以來,在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投入之下,貧困地區的面貌有了極大改善。但不可否認,當前在扶貧開發工作中還存在著“政府熱、社會弱、市場冷”的局面,社會力量對精準扶貧的支持、支撐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起來。因此,開展精準扶貧要凝聚一個共識:不能把扶貧只當作是政府的事、干部的事,而是要發動社會力量、各方面力量共同來做;不能光靠行政手段、行政力量來推動,還要運用市場的手段和方式,依靠市場的力量、社會的資源來推動。
近年來,許多社會力量已以不同形式進入扶貧開發領域,不同程度地參與了扶貧開發工作,有的已經取得可喜成效,成為扶貧開發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在實施精準扶貧的過程中,開展廣泛的產業扶貧、項目扶貧、智力扶貧、教育扶貧都是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的優勢所在。在現階段積極鼓勵并高效引導以社會組織為主的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可以實現多贏局面。一是有助于補齊政府扶貧的“短板”。政府是精準扶貧的主要責任人,但政府不是萬能政府,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包打天下、包治百病,尤其在文化教育、生態環境保護、養老服務、貧困群體關愛救助、社區防災減災等領域,社會組織更加專業,更能發揮作用。讓社會組織有效參與精準扶貧,可以有效提升扶貧的深度和高度,促進精準扶貧的質量和效率。二是有助于釋放經濟結構調整的潛力,實現城市反哺農村,拉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更多社會組織投身貧困地區,幫助當地群眾投資創業,是被動“輸血”變主動“造血”的有效途徑,既可幫助貧困人口提高收入,也可實現企業發展的戰略延伸和可持續,釋放貧困地區的市場潛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積極鼓勵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精準扶貧精準,有助于引導社會力量扶貧潛能向貧困地區匯聚,有助于構建政府力量和社會力量有機結合的新的組織推動機制,促使各級政府、各個部門以及社會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都能夠把精準扶貧作為自身的重要職責,精準發力,進而形成一個精準高效的扶貧共同體。
當然,鼓勵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還只是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的第一步,以此為開端,打造符合國情、省情的“政府主導、市場能動、社會參與”的扶貧工作新模式,構建“人人皆愿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扶貧新格局,還需要在充分發揮政府在扶貧工作中的主導和引領作用的基礎上,積極轉變思維,將政府由執行者變為規劃者、組織者和服務者,通過政策強化,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在扶貧工作中發揮支持、支撐功能,推進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之間各司其職、協調發展、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