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心得體會演講稿范文篇1
4月11日,我聆聽了全國微課大使鄭玲玲的講座,受益匪淺。在短短的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了,我知道了什么是微課,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以及微課運用的前景。可惜我只是看到關于微課淺顯的現象,沒能學到微課的技術,這是我的一大遺憾。根據我對于微課的學習,淺談幾點感受。
1、微課產生的必要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擴散的速度加快,微課的出現及使用越來越被需要。微課主要關注小現象、小策略,積累小故事,是基于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手段。因此微課也分為兩類:教師類微課程和學生類微課程。教師類微課程可以開發他人的作品,也可以開發自己的成果。2、微課是什么?通過學習了解到微課是指源于教育教學實際,基于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自主學習,以主題模塊組織起來的相對獨立與完整的小規模課程,具“短”、“小”、“精”、爆的特點,適用于學校教育的各個領域及各種課程類型。微課表面是制作技術,其實質是精細觀察、深度思考和思維方式的變革。微課時間微,只有5分鐘,若干個微時間形成1+1大于2的效應。內容微:一次一個小點積少成多,四兩撥千斤。要求微,每次啟發一點點,量變引起質變。
3、通過學習我看到了微課運用在課堂的好處、優點。但是我只是走馬觀花的學了一點皮毛,覺得自己離微課很遠。不會制作微課,對于微課可望而不可即,希望以后有機會能深度接觸到微課的學習制作中。
微課心得體會演講稿范文篇2
今年暑假,非常有幸參加了xx市教委組織的微視頻制作培訓。在培訓中讓我感受到了微課的無窮魅力,下面與大家分享這次培訓的幾點感想。
首先由市教育局電教館張xx老師給我們分析了微課的現狀、問題與趨勢。接著由微視頻制作專家張教授向我們介紹了微課的設計制作與發展趨勢,我市教師針對“該如何上好微課”進行了深入探討,最后我們具體學習了如何制作微課。
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有很大的收獲:
一、我知道了,其實微課是指利用10分鐘左右時間講解一個非常碎片化的知識點、考點或作業題、考試真題、模擬題的一種微視頻。這種視頻有著短小精悍的特點,即視頻長度短,主題小,設計、制作、講解精良,學習效果震撼令人難忘。
二、微課雖然是一個短小的視頻,但它也具有環節上的完整性。微課雖展現的是某個教學重難點的知識,但就這個知識點而言,它也有導入、過程和小結。因此,我們在制作微課的時候一定要清楚這一點。
三、在學習制作微課時,我也有一些小收獲。如:我們不僅可以利用錄屏軟件來錄制微課,也可以使用手機或者攝像機。有的同學理解能力弱,老師就可以采用手機或者攝像機,準備好紙筆,這個時候老師就只需在紙上進行解題,解一道題最多也就用3、4分鐘,既簡單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解題步驟。
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希望我也可以不斷學習進步,在微課里伴著孩子們一起進步。
微課心得體會演講稿范文篇3
信息技術是一門以計算機操作為主的學科,網絡化課堂教學環境為“微課”的傳遞與使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每節課都可以讓學生應用微課自主學習。我們認為,應用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學習形式主要有三種。
1、課前預習型
這種學習形式其實質就是“微課式”翻轉課堂。微課作為一種前置性學習輔導的資源,讓學生課前進行知識的自主學習,而在課堂上師生間能充分進行答疑輔導、對話交流、展示匯報等知識內化式的高級思維培養教學活動。
2、課堂穿插型
課堂穿插型可以將一些重、難點、疑點或易忽視、易混淆、難于掌握的知識點,或教師難于用語言表達的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用一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微視頻形式穿插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保持和強化學習興趣。微課作為一種教學資源,也可以穿插在常規傳統教學中某一環節如導入、新授和練習等環節中,教師播放或由學生自主點擊學習。同時,我們研究發現一節課中穿插一至兩個微視頻比較合適,過多就會使課堂教學的實質變味。
3、課后查漏補缺型
微課應用于課后,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并鞏固重、難點、疑點、易忽視、易混淆及難于掌握的知識點,擴展學習、遷移應用,引出后續學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