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墻意識”已然成為了全心全意服務中央、保障中央、守護中央的代名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的紅墻意識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師的紅墻意識心得體會【篇一】
從1999年西城區西長安街街道正式提出“紅墻意識”概念,到西城區委將“紅墻意識”上升為全區工作指導思想,伴隨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開展和常態化,西城區不斷豐富和深化“紅墻意識”的內涵。同時將“絕對忠誠、責任擔當、首善標準”,作為西城區踐行“紅墻意識”的時代注腳,也成為西城區將“兩學一做”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深化拓展的抓手。通過學習和實踐過程證明,“長期以來,西城人形成了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的優良傳統,‘紅墻意識’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通過深入地學習我了解到,區委宣傳部的馬克思主義經典品讀、區委黨校的“習語精讀”、區紀委的“紅蓮”講堂、西長安街街道的紅墻讀書會、實美職業學校的“每月一黨課”、金融街街道的全國首個社區廉潔教育基地……西城區各級黨組織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創新學習載體,探索方法途徑,搭建多元化學習平臺,打造出一批學習品牌,保證學習教育全員覆蓋。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對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西城則將學習由“軟任務”變成“硬約束”。西城區特別把學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同區域科學治理結合起來,特別是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高城市發展水平、保障好民生等重大問題上,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幾年來西城區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開展調研累計700多次,其中下到基層調研比例超過70%,完成重點課題并已轉化為工作成果50余篇,推進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我還了解到,西城區堅持責任擔當,在區內棚戶區改造把黨支部建在項目上,在西城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棚改,總占地面積約29.2萬平方米,涉及居民總戶數近5600戶的項目上,黨員每天挨家挨戶做工作,耐心講解政策;棚改區全體黨員帶頭簽約,不當“釘子戶”。在3個月的協議預簽期內,白紙坊地區重點棚戶區改造的兩個項目簽約率均超過97%,黨組織真正成為了民生工程一線的主心骨。今年初,西長安街道和平門地下空間清理騰退工作啟動,和平門小區8棟居民樓地下空間剩余9200平方米違規使用房屋徹底騰退,違規出租一去不返。
此外,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下,位于西城區中國北方服裝市場風向標之稱的“動批”,首個撤牌的“韓國城”天皓成服裝批發市場已經變成“寶藍金融創新中心”。不少商戶已經疏解到天津、滄州、石家莊、廊坊等周邊地區。“騰籠換鳥”的升級改造,讓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更加優化。實踐證明,通過踐行“紅墻意識”、推進“兩學一做”,讓西城區在深化學習和努力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身為首都市民,令我深深感受到了筑牢“紅墻意識”,堅持“兩學一做”經驗之寶貴。同時,也更加堅定了首都市民通過不懈努力,必將迎來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心!
教師的紅墻意識心得體會【篇二】
說起紅墻意識,很多人覺得是西城區立足特殊區位、特殊使命、特殊責任,在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職責使命擔當,弘揚優秀文化基因,不斷提升思想境界和價值追求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全區人民的共同理念和認識。
但是我們也不能局限于此,西城區“紅墻意識”不是西城獨有的,是所有首都市民在長期工作生活中逐漸形成的,“紅墻意識”雖然由西城區提出,但紅墻也是屬于北京乃至全國的,我們不僅自己要做好份內事,還要想辦法影響北京市民,感召他們的“紅墻意識”。能夠站在較高的起點自覺承擔維護首都和政府大局的責任和使命。而西城區由于地處首都核心區,這里的干部群眾則需要在“紅墻意識”方面具備更高標準。“紅墻意識”在維護首都政治穩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有必要繼續強化市民的“紅墻意識”。
走在街頭巷尾,只要提到“紅墻意識”,群眾都有共識,一有重要事件,我們就能看到一些大爺大媽志愿者們在街頭巷尾參與治安志愿服務,他們還說,西城區的居民占位就是高,只要黨中央號召,一定是站在最前面,紅墻意識是咱西城區群眾的光榮標志。紅墻意識提煉出來咱們西城人的精神風采,這也是廣大北京市民在建設偉大首都實踐中的思想升華。
但也有人說,在全市區范圍內,還有一些令市民不滿意的方面,一個不具備首都核心區標準的基礎環境很難保證市民具備較強的“紅墻意識”。目前全市正在疏解整治促提升,東西城也開展了背街小巷治理,正是深入踐行“紅墻意識”的體現。所以生活居住在北京,我們更應該做到:首先,講政治。我們作為首都的干部、居民、群眾,就要有天然的責任意識、大局意識、看齊意識,提高自己的政治自覺,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絕對忠誠,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有擔當。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把責任感和使命感貫穿到日常工作中,不斷提升工作標準,對各項任務,落實在前、完成在前,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爭創一流。最后,重服務。既要給中央做好服務,也要給西城區的老百姓做好服務,查找服務中存在的缺口和短板,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要讓市民有“紅墻意識”,首先需要讓市民感受到生活在“紅墻”周邊的自豪。讓生活、居住、工作在地區的每一個人都能體會到更好的社會氛圍中體會到精神關懷、人文關懷,對地區有認同感、歸屬感。
教師的紅墻意識心得體會【篇三】
近來,中央和北京各大媒體相繼報道了西城區踐行“紅墻意識”,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工作的大篇幅報道,在社會上和廣大黨員中引起強烈反響。據百度百科:“2017年5月8日消息:在北京市西城區有個大家熟悉的詞‘紅墻意識’。這是當地的干部群眾在長期工作生活當中逐漸形成和培育出來的一份特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它的核心要義是‘絕對忠誠、責任擔當、首善標準’”。這不單是對基層黨組織提出的要求,也是衡量黨員合格與否的標準。
作為共產黨員,要求加入黨組織是自覺自愿的政治追求,有的黨員說得好:“入黨是我自覺自愿寫的申請,宣誓是我自愿發自內心地向黨組織做出的承諾;因此,我要用一生的言行兌現自己的諾言”。絕對忠誠黨組織,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的具體體現;黨員敢于負責、勇于擔當是堅持為人民服務宗旨、忠誠人民的事業具體化。接下來是高標準問題,作為基層黨組織做到“首善標準”,作為個人應要做到讓老百姓滿意、讓黨組織滿意。
今天,“紅墻意識”不僅是成為一個特有名詞,而且不再限于北京西城區,已經形成一種黨建文化;而是通過互聯網傳遍整個中國和世界。網上百度百科等有專門的詞語解釋,成為“固定結構、特定含義”的四字固定詞組。幾年來關于“紅墻意識”下的工作、事跡、體會等文章不計其數。“絕對忠誠、責任擔當、首善標準”作為衡量“合格”與否標準已被更多的人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