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防震演練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幫助。
防震演練心得體會(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一場里氏8.0級的大地震襲擊了我國四川省汶川縣,僅僅幾秒鐘的時間,也就在這一瞬間,汶川周邊地區變成了廢墟。有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親人,有多少人離開了人世,又有多少人變成了殘疾人……這場大地震震撼了全國人民,給四川人民心中留下難于揮去的陰影。
根據有關人員統計,在地震發生時,真正由于災難本身造成的傷害并不大,那又是什么使這么多人遇難呢?原來,真正的“殺手”是驚慌。驚慌使得許多人只會隨別人行動,而不能冷靜地思考。由于逃身的本能驅使,使得人們不是倉皇跳樓,就是相互擁擠踩踏而死,或是在樓房垮塌前沒有及時躲避到相對安全的地方……
地震是不可預測的,如果人類能夠預測地震的發生時間、震級和地區,如果我們學會了自救,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生命消失。我們不甘心,雖然我們不可以預測地震的到來,但我們卻可以用防震知識武裝自己,來準確地防止和減少地震給我們帶來的傷害。
那么,當地震災難降臨時,我們該怎么辦呢?
災難是人們預測不到的,只能靠我們自己來防止和地震造成的傷害,與其驚慌或者呆呆地等待救援,還不如全力自救。
我認為,地震一旦發生,首先,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鎮靜,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要驚慌失措,不能失去理智,不要恐慌,這一點尤為重要。其次,可根據建筑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等第一輪地震波過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減少人員傷亡。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亦可轉移到有房梁或柱子的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墻角處、廚房、衛生間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能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較大。第三,千萬不要躲避在門窗附近、樓梯口等承載力不夠、容易垮塌的地方,不可在慌亂中跳樓或擁堵,不可以在樓房、電桿等附近逗留,防止高空墜物傷害。第四,平時要保持樓梯、走廊等通道暢通,不可以在過道上堆積物品,影響緊急狀態下的逃生。第五,在熟悉了各種自救措施后,政府單位、學校、工廠等人員密集的單位要組織防震自救演練,使書面自救措施知識經過訓練,得以熟練操作。
桑棗中學的師生們就是用知識保護自己的典范。學校所在的位置安縣緊鄰著地震最慘烈的北川。由于平時的多次演練,地震發生后,全校師生,包括兩千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沖到操場上,以班級為單元站好,共用時一分三十六秒,全校師生無一傷亡,創造了奇跡。
全民行動起來吧,認真學習防震減災知識,用科學的防震減災知識來武裝自己,捍衛自己的生命!
防震演練心得體會(二)
20xx年xx月xx日下午,硯山縣一小與硯山縣消防隊共同協辦的防震、防火演練,在硯山縣一小舉辦。
首先我們進行了多姿多彩的表演,是關于“三生”教育的內容,我們四年級表演的是詩朗誦,一個個精彩的節目表演完以后,就進行了一個能讓我們逃離災難的演練?防震、防火演練,第一聲警報響了,是地震的,老師讓我們迅速地躲在桌子下面,忽然,第二聲警報像公雞打鳴似的響起來,這是火災的警報,老師又叫我們用手巾捂住嘴和鼻,我們四(5)班配合默契地撤離了教學大樓到操場上站好了隊,體育委員發令:“報數開始。”同學們不慌不亂地說:“1、2、3、4、5……62。”然后班長向老師報告:“老師們班的同學全到齊了。”班長又把我們帶到了升旗臺邊聽學校領導講話,領導講完話后,我們就有秩序的回到了教室。
通過這次防震防火演練。雖然把三樓的天花板弄黑了,但我們得到了防震、防火的逃離經驗,遇到災難時把演練所
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懂得防震、防火,珍惜生命。
防震演練心得體會(三)
回想日本發生地震那時,就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在我的身上潛滋暗長,心里特別不安,教育部決定在20xx年xx月xx日那天全國中小學生進行防震演練。
升完旗后,便回到各自教室。聽說要演練,同學們都很好奇,不了解什么是地震。老師語重心長的說:“同學們現在是地球的活躍期,前不久日本發生大地震說不定哪時哪刻災難就會降臨在我們頭上,地球不讓我們安全,我們就只有讓自己安全,自我保護。”說完,老師便給我們安排怎樣躲避的注意什么事項……安排完畢后,我們班進行第一次演練,大家都覺得好玩沒意識到它的重要性。開始躲避時,有的同學并沒有按要求把頭埋到桌子下去,有的還在講話。隨后進行了幾次演練后,同學們明白了演練的重要性,知道把頭埋哪。正當這時,一陣響亮的警笛聲拉響了,是第一聲響,應該在門后躲避,把門拉開,而有的同學卻不知所措。突然,又一陣警笛響了,這是第二聲響,要按要求到樓梯靠右行身子貼著墻走,但領導樓梯大家并沒有這樣做,而是有說有笑的來到操場,雙手抱頭,清點人數。最后全校用時為五分多鐘,這個數字一點也不理想。
在回教室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日本為什么能在再短時間內進行躲避的呢?而我們為什么不能。我將疑問問了老師,老師告訴我:因為他們經常演習,有這種意識,所以他們在災難面前仍鎮定自若。聽了老說的話,我又反過來想了一下中國學生。差異可真大呀。通過這一對比,我想建議教育部多搞這些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們在成長的記憶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