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教育思維需要不斷創新才能讓知識體系更加完善。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教師教育思維創新實踐心得體會 ,歡迎閱讀。
教師教育思維創新實踐心得體會【1】
10月24日,市委市政府組織了創新與超越性思維的專題講座,在短短的3個小時的學習中,會議室內氣氛熱烈,掌聲不斷。王健教授從*與創新思維、超越性思維等不同側面,借助一系列智力問題、游戲和案例,闡述了思維創新的全新理論研究成果,聽來既生動有趣又開拓思路。通過學習,使我們對創新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這里,我結合本職工作淺顯地談談這次培訓的心得:在本職工作中培育創新思維,重點要抓住三個方面。
一、要善于發現問題
在我們的工作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有問題不要緊,關鍵是要善于發現問題,及時認識不足。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為創新思維提供素材,創造“入口”。
發現問題,最主要的是增強觀察能力。一是要善于從高處著眼,看一看你的、方針、指導思想是否對路,是否符合上級要求,是否符合社會發展方向。二是要善于從低處觀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實際,是否符合民-意,群眾是否樂意接受和執行。三是要善于在過程中追蹤,看一看工作過渡、銜接等是否暢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實兌現。這樣一來,問題就不難被發現。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創新思維,還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加強訓練。
第一,加強學習,注意訓練。在當今社會,不論你從事什么工作,學習已成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學習、不進步,就面臨被社會淘汰的危險。要做到創新思維,就要加強學習。同時,在學習的基礎上,注意加強思維方面的訓練,開發自己的智力。平時,在工作當中遇到問題,要養成經常問自己“到底應該怎么辦”的習慣,從而給自己思維施加壓力,使思維保持在靈活狀態,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確保正常運轉。
第二,對自己的工作要經常系統思考。系統思考是指從全局性、層次性、動態性、互動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問題的一種方法,系統思考將引導人們產生一種新的思路,使人們從復雜細節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借鑒比較,尋找啟發。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沒有孤立存在著的事物。我們要善于從此事物聯想到彼事物,在歷史和現實之間移位,在時間和空間上轉換,在物與物之間尋找橋梁,在事與事之間搜尋紐帶。找到了聯系,認識了共性,我們就要結合本職工作實際,進行借鑒比較,啟發自己的思路,去創新求解。
三、要勇于付諸實踐
創新思維作為一種思維,從根本上說,還停留在認識的層面。如果沒有實踐,那么再好的思維也是空中樓閣。只有把創新思維與創新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把工作推向一個新層次、新水平。在實際工作當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親自去付諸實踐的人卻不多,他們缺乏實踐的勇氣和對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所以,在競爭時代,我們迫在眉睫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強敢于創新、敢于實踐的勇氣,不斷開創本職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性。思維作為意識的范疇,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又反作用于實踐。我們有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就會產生什么樣的工作效果,思維方式對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難,往往也會“柳暗花明”;反之,機遇和條件再好,有時也會陷入“山重水復”。司法行政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千頭萬緒、復雜多變,我們的思維同樣需要靈活多樣、與時俱進。
創新思維,對于基層司法行政管理人員來說頗為重要,它是一種要求,也是一種責任。在實現基層司法工作科學發展的進程中,我們要做創新思維的模范,結合工作實踐,以創新思維統籌兼顧加強管理,把單位各項工作可能遇到的矛盾和問題都想到,把解決矛盾和問題的辦法都想到。以思維創新推動工作創新,努力實現基層司法所更好更快的發展。
教師教育思維創新實踐心得體會【2】
創新是現代社會出現頻率比較高的一個詞,它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創新,當然創新思維對我們數學教育專業來說也非常的重要,可以用很多創新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教學。
一、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創新意識
亞里士多德曾說:“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學生的創新想法、創造活動往往來自對某個問題的興趣和好奇心,而這一切又往往來自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設疑,使學生能夠因“疑”生奇,因“疑”生趣,進而去積極探究創新。
如教學《年、月、日》一課時,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教師出示小明和爺爺的頭像,問:“小明今年13歲,他已經過了13個生日,小明的爺爺今年65歲了,可是卻只過了17個生日,小明怎么也想不明白,你能幫助他嗎?”學生聽了以后非常好奇,紛紛討論起來。
又如,在學習“元、角、分”的知識后,運用多媒體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創設了“虛擬商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當售貨員和消費者,進行仿真練習。
二、抓住心理特征,引發學生創新興趣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創新的源泉、思維的動力,在教學活動中,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主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更能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增強學生思維的內驅力。
1.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又離不開數學。所以巧用生活實例,能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較大數量、較小數量、相差數量”三者數量關系的教學,課前可以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去超市購買水果,記下水果的重量或個數,親身體驗購物情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充分表達三者之間的聯系,從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意義。由于是自己收集的數據,又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問題,學生便會積極參與,強烈的求知欲望,誘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重視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創造火花
愛因斯坦曾經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從疑問開始,質疑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所以質疑應成為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要將“質疑“引入課堂,首先應更新觀念,明確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應該是學生的權利。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的基礎上,大膽質疑,積極探索。教師要一鼓勵為主,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和學生建立起和諧、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激發他們質疑問題的熱情。
如在教學“平行”概念時,學生問:“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內?”教師說:“你的問題非常好,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平行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內?’這個問題。”教師的話既肯定了學生的發問,又喚起了學生探索的熱情。
四、再現創新過程,培育學生創新思維
數學課堂教學,要重視結論的和應用,更要重視探索發現的過程。
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面棱的特點時,可引導學生用橡皮泥和小棒搭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框架。在實踐操作中,學生一定會遇到搭不成或搭得斜的問題,勢必要想芳設法解決,而這個決絕的過程正是探究棱的特點的過程。然后,才此基礎上,師生交流心得體會,并加以驗證,共同獲得新知。
五、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樣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如“圖形的拼組”中就有一個做風車的手工活動。活動開始時,先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讓學生沿所標虛線折一折,或自己通過活動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從而了解到: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做出一個風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體會了平面圖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轉動風車時,又驚奇地發現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在平面圖形和立體圓形拼組中,學生在各種操作、探索活動中,觀察,感知,猜測,感受空間方位的含義及其相對性,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總之,這個時代需要創新者,需要開拓者,那么教育就應當時代的潮流,將培養學生創新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