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狠抓落實的自覺、肩負敢抓落實的責任、提升會抓落實的能力,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收集的淺談2017年兩會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2017年兩會心得體會1】
“一步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改革發展貴在務實、重在落實”“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做給農民看”“抓改革落實,要勇于創新,少講不能辦,多想怎么辦”……觀察今年兩會,梳理代表委員言論,對“落實”的強調,無疑是一個共識。
每年兩會,代表委員齊聚一堂、共商國是,既是認知中國的生動窗口,更是理解民主政治的真實樣本。回溯既往,讓教育經費支出占GDP超4%、農村義務教育免費、提高個稅起征點等,都源自代表委員的建議,經歷了從“兩會好聲音”到國家公共政策的轉化,亦從側面印證了建言獻策、政治參與的力量。正因此,對于那些現實針對性強、群眾關切度高的議案提案,不能只停留于兩會輿論場的“熱議空間”,全社會都應“緊盯”其后續回應與落實。
求解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答案,離不開兩會視角。橫向看,我國不同地域之間的發展差異客觀存在,僅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而言,就需要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而這有賴于“精準扶貧”的扎實貫徹與落實。縱向看,即便在發達地區、新興產業,不同主體的需求也千差萬別,例如擁有兩萬多家科技企業的北京中關村,2015年收入在兩千萬元以下的中小企業當年獲得銀行貸款的不足3%。從扶貧減貧到金融改革,都呼喚在實干中對癥下藥,在創新中落地開花。
大路小路,實干才有出路。強調:“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去年一年時間,中央深改組確定的101項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中央有關部門完成153項改革任務,各方面共出臺改革成果415條,改革舉措出臺的數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抓落實的任務之重、壓力之大也前所未有。要想繼續向縱深推進改革,尤其需要樹立狠抓落實的自覺、肩負敢抓落實的責任、提升會抓落實的能力,尤其需要借力兩會,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
現實中,有的領導干部喜歡把改革的面鋪得很開,將全面深化改革大而化之;有的則精于“選擇性落實”“象征性執行”,缺乏堅韌務實的釘釘子精神。正如有的代表反映,“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推不轉、落不實、改不動的問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存在著”。種種隱性“不落實”,已成為深化改革的絆腳石。而兩會上呈現出的問題意識,理應是解決問題的契機。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做出明確承諾而不兌現,無異于“空話”;面對改革部署卻不落實,事實上就是“空轉”。全國人大代表、遼寧鳳城市大梨樹村原黨委書記毛豐美,生前帶領村民在村頭豎起近十米高的“干”字碑,時時提示落實的意義。好的設計不會自動實現,奮力抓好落實,切實避免“上面踩油門、下面掛空擋”,筑牢實干根基,提升改革含金量,才能讓群眾有更豐厚的獲得感。另一方面,也需不斷完善工作的責任機制,創新改革落實的督查機制,及時“回頭看”,多殺一些“回馬槍”,層層傳導抓落實的壓力和動力。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躍進之年。“眼前有了繁花,并不等于手中就有了鮮蜜”。持之以恒貫徹兩會精神,既面向今年一年、更著眼未來五年,矢志改革、狠抓落實,匯聚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發展的主動權就一定會牢牢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淺談2017年兩會心得體會2】
巨輪起航,把握航向才能行穩致遠;攻堅克難,找對路徑才能闖關奪隘,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始終。從數十項指標突出創新發展,到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從諸多與環境直接相關的量化指標,到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再到實施脫貧攻堅、健康中國建設等多項重大民生舉措……今年兩會上,五大發展理念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正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導航儀”和“指路燈”,“十三五”藍圖才能更加清晰、更加科學,為未來五年發展指向引路、謀篇定策。
“新發展理念是方向、是鑰匙”。縱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謀劃脫貧攻堅戰、提出“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商議“一帶一路”建設、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人人共享的小康……兩會期間,新發展理念猶如一條紅線,貫穿于的“兩會時間”,為我們凝聚共識、推動“十三五”發展注入了強大思想動力。“用新發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揮行動、訓練干部,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尋找機遇、打造亮點、拓展優勢”,踏上決勝全面小康新征程,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動員令。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以新實踐厚植新優勢,是我們打贏決勝之戰、實現發展新跨越的根本所在。
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就要在思想上與新理念對表、向新理念看齊。五大發展理念,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既是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總結,也是破解矛盾和問題的良方。“一了千明,一迷萬惑”,樹立和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是關系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必然伴隨著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更新。新常態下,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那些片面追求GDP、拼資源拼投入、重城市輕農村、先污染后治理、重效率輕公平等陳舊觀念行不通了,于發展于人民有害無益。不破則不立,只有堅決清除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認識,深刻把握新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義、豐富內涵、現實意義,我們才能樹立與時代和實踐發展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在解放思想中跟上時代,在轉變觀念中贏得發展機遇。
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就要在實踐中按新理念辦事、讓新理念落地。理論的生命在于實踐,新發展理念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應成為發展的指揮棒、行動的度量衡。在新的坐標系下來審視,畸形發展、竭澤而漁、自我封閉、與民爭利、忽視民生等做法和行為,與新發展理念背道而馳,必須堅決糾正、徹底摒棄。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必成于實。只有遵循規律科學地干,開拓進取創造性地干,瞄準短板奮發地干,以人民為中心務實地干,才能讓新理念轉化為改革的新動力、發展的新路子。只有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把新發展理念切實體現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任務落實上,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才能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
落實新理念,領導是關鍵。讓新發展理念變成普遍實踐,關鍵在各級領導干部的認識和行動。既通過深學讓新理念扎根頭腦、成為信念,又通過篤用不斷深化認識、提升能力,在實踐中鍛煉干部、檢驗干部,就能讓各級領導干部成為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示范者、帶頭人,彰顯新理念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價值。發揮“關鍵少數”的關鍵作用,匯聚全黨全社會的磅礴力量,我們就一定能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共同實現“十三五”藍圖,贏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