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基礎設施的一部分,但其戰略意義遠遠超越一般的基礎設施,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我國對外開放的非常重要的基礎。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收集的愛港如家興港有責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港如家興港有責心得體會1】
當前,中國港口發展正面臨一個全新的大環境,同時也帶來諸多新的挑戰。第一,世界經濟與貿易增長速度與格局的變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經濟增長、貿易投資增長的速度與格局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過去我國外貿增長速度曾高達20%多,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外貿的快速增長帶動了港口的發展,而港口的快速發展亦支撐了我國對外經濟的發展。而如今,情勢已然發生重大改變。2012年之后,全球的貿易增長速度低于經濟增長速度。對于全球經濟能否在短期內走強,目前來看形勢不容樂觀。而這種全球經濟的“新平庸”,即低迷的增長速度仍會維持很長時間。這也對港口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
第二,我國產業轉移的變化。中國的比較優勢轉換后,過去支撐港口發展的勞動密集型活動開始對外轉移,有的是轉移到內陸地區,通過鐵海聯運、江海聯運也還會用得上港口。但有的則轉移到了境外,比如東南亞、非洲等地,這對本土港口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需要從長計議。同時,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過去以房地產飛速發展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發展,大量初級產品進口快速增長,而現在進口速度已大大放緩,這也會對港口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第三,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變化。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不僅僅體現在速度換擋,更重要的是結構升級和動力轉換。結構升級就意味著今后我國經濟要依靠創新,經濟運行效率要更高。這對物流領域也提出新的要求,需要運輸更加便捷、高效。另外,港口的監管體制、通關效率也要提升,才能與之配套,以支撐高端產業的發展。
第四,中國的物流運輸存在“進”“出”不匹配的長期矛盾,“進”是以干散貨為主,“出”則是以集裝箱為主。這種不匹配一方面反映了今后降低成本的空間很大,另一方面則要求我們今后要重點考慮,如何利用好這種不匹配,以使成本大幅降低。
第五,對港口的安全和監管體制的新要求,特別是天津爆炸案后,我們更應痛定思痛,必須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確保安全。
誠然,國際國內的變化以及監管體制的變化,對港口經濟發展都將帶來新的要求。但另一方面,恰恰在這些新要求中,也蘊含著諸多新的機遇。
首先,全球性海運船舶大型化帶來了機遇。我們看到,為了降低成本,如今油輪、集裝箱以及干散貨船越造越大,對原有的港口航道設施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誰能做到、誰有優勢,誰就有機會。
其次,物流運輸的多式聯運也會對港口發展帶來很多新的機遇。
第三,“一帶一路”的機遇。“一帶一路”區域合作倡議的實施,將有力促進區域內60多個國家經濟、貿易、投資、金融、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此戰略的實施也會給港口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其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也是旨在陸海統籌。對“一帶一路”的沿線地區而言,今后如何抓住該戰略帶來的新機遇,則需各國港口結合自身實際,更加系統深入地研究。
第四,信息化帶來的機遇。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已然帶來深刻影響。信息化的進步也會對港口管理、物流運作、政府與企業間的互動等方面產生深刻影響。因此,信息化既是推動未來港口現代化、智能化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重要的機遇。
第五,國家推進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港口發展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港口是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一個窗口和前沿。整體經濟發展既取決于實體經濟的貿易投資活動;同時,其競爭力還體現在監管體制與服務,特別是在海關、檢驗檢疫以及金融服務等方面。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形成開放型經濟新優勢,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其中有大量改革領域的內容。在過去幾年,我國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監管部門在單一窗口、高效通關、部門協調等方面已做出不少探索,成績喜人。
盡管如此,我們也應清楚地認識到,雖然在監管體制等方面我們已取得巨大進步,但與世界范圍內最發達、最自由、效率最高的經濟體和港口相比,我國通過體制創新提高效率仍有很大空間。
【愛港如家興港有責心得體會2】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快速變革以及我國經濟市場局面的變化,我國經濟正處于快速發展進步的階段。我國港口行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和深刻的變化,港口經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難得的機遇。本文針對我國港口發展的新形勢與新方向進行研究,分析我國港口經濟的戰略意義,推動我國港口經濟及市場經濟體制長期穩定發展。
一、港口經濟戰略的重要意義
我國經濟市場中,港口是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港口經濟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是我國綜合國力的完美體現,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經濟的重要支撐點。我國港口經濟正隨著市場經濟地變化發生深刻的改革,從港口下放、港口資源整合、政企分離到投資主體逐漸實現多元化,港口經濟正在從經濟基礎組成到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為此我們應該充分體會到港口經濟的重要意義,并且不斷提升港口海洋經濟的戰略意義。
隨著世界經濟市場的不斷改革深化,經濟中心逐漸從農業文明發展到沿海地區,港口經濟逐漸興盛。據數據統計,全世界50%左右經濟量集中在沿海地區300公里的地區,類似于歐洲、美國以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皆是如此,在我國改革開放過后,我國沿海地區經濟飛速發展,這其中的發展規律,無一不是改革開放的必然結果。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源于技術進步和制度的完善,技術進步中主要包括遠洋運輸技術、集裝箱運輸技術等,有效降低海洋運輸成本,并且運輸分工明確,充分發揮各國經濟實力與主要作用。為此,海洋運輸技術是推動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除此之外,世界信息化的進步也是推動海運技術發展的主要動力,有效降低信息跨境流動的成本,提高運輸效率。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后,逐漸融入進世界經濟發展浪潮中來,港口經濟的發展在中國經濟崛起中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我國港口發展的新挑戰與新機遇
我國港口經濟發展正處于一個全新的陌生的環境,這給我國港口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一)市場經濟格局的變化
世界經濟與貿易格局的不斷變化,在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后,世界貿易、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我國外貿增速曾達到20%以上,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不斷發展的外貿經濟推動我國港口經濟的快速發展,而港口經濟的發展又促進我國外貿經濟的發展,二者相輔相成。在2012年以后,世界貿易增速明顯低于世界經濟增速,目前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增長速度很長時間會處于萎靡的狀態,給港口經濟帶來巨大挑戰。
(二)產業鏈轉移
在中國比較優勢發生轉換后,曾經支撐港口經濟的勞動密集型活動逐漸對外進行轉移,有的轉移至內陸,有的轉移至境外,這對我國本土港口經濟的發展造成巨大阻礙。而隨著我國經濟新常態的開始,進口速度顯著緩慢,減緩我國港口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