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學講話謀振興闖新路心得體會(1)
在黑龍江代表團的重要講話為我省的發展提出了明確思路,結合我區實際,如何把學習貫徹講話精神與推動大興安嶺轉型發展相結合?筆者認為,應著重突出三個方面。
要在“學”上用足力,為轉型發展提供理論支持。提出的“瞄準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久久為功”,不僅是對東三省轉型升級的鞭策和激勵,也是對大興安嶺如何發展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大興安嶺經過多年的采伐,林木資源枯竭,生態功能急需保護和恢復。如今商業性采伐全面停止,轉型發展的路究竟該如何走?在講話中提出了明確的方向。對此,每個大興安嶺人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深學細研,不僅要全文讀,更要深入思考。真正把講話精神作為大興安嶺轉型發展關鍵期、攻堅期的導航“燈塔”,切實轉化為謀劃工作思路的“軟”實力,轉化為破解轉型發展難題的“硬”功夫。領導干部要以中心組為平臺,學好、學深、學透。要利用自學之機,反復學習,真正把講話精神融入到工作當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增添智慧與力量。
要在“悟”上找好點,為破解難題找“鑰匙”。在講話中提出的“內生動力”為我區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這一觀點高屋建瓴,發人深思。大興安嶺的內生動力是什么?說到底不外乎環境、人力、資源。環境上,要打造法治、誠信、友善、公平、順暢的發展環境,樹立大興安嶺新型的“法治、熱情、誠信”的新形象。對此,要在提升全民素質上下功夫。要把的理念貫穿到全民教育的始終,以“身邊好人”引領社會正能量,要加強法治建設,營造學法、守法、懂法、用法、敬法的社會氛圍;要在提升外部形象上下功夫,我區天藍、水綠、山清,這是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要以優美的自然環境為基礎,從干凈、整潔、特色上體現大興安嶺獨具特色的形象,通過“軟”與“硬”吸引資金、吸引項目、吸引客商,為我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發展動力;要在激勵人才上下足功夫,我區人才濟濟,要在加強本土人才培養上傾盡力量,通過良好的用人環境來吸引、挖掘、培育本土技術型、創新型、適用性型人才,做到不拘一格選人、用人、發現人才,讓人才成為內生力量的“大牌”,以人才助力大興安嶺轉型發展。
要在“用”上辟新路,為美麗興安出實招。講話指出“要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集發力,打好發展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這句話內涵豐富,體現了多元的思路。地委提出的“六大產業”思路,正是打好發展組合拳的新路子,如何去實現這一新想法,就要善于抓住重點、攻破難點,在“組合拳”上體現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僅要在項目上去體現五大發展理念,還要在干部隊伍建設等方面體現五大發展理念,真正把天藍、地綠、水清的大興安嶺得天獨厚的優勢呈現出來。這就要求,首先要抓好生態文明建設,要在保護森林、濕地、河流上下功夫。要發揮好資源管護力量和森林防火力量,保證大興安嶺生態資源在安全中發展,決不讓大興安嶺在生態保護和恢復中再添新傷,要在生態旅游業、生態文化產業、生態致富產業上做好文章。切實抓好漠大公路沿線生態旅游景點,打造一路上風景不斷,各處風景盡顯特色的旅游新貌,切實建設好大興安嶺“找北、找新、找特、找唯一”的生態旅游資源。在干部隊伍建設上,率先要解決的就是法治意識,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讓依法辦事成為領導干部履行職責的必修課,以此推動大興安嶺轉型發展的法治化進程。
學習貫徹重要講話精神,重在理解和運用。只有學深悟透,并與大興安嶺的實際緊密結合,才能實現我區轉型發展的勝利跨越和百姓生活的幸福安康。
學習學講話謀振興闖新路心得體會(2)
全國兩會期間,親臨黑龍江代表團共商國是。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深入推進法治建設、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充分調動干部積極性、提升工作精氣神”三個方面作出重要指示,肯定成績又寄予希望,指明方向又點出問題,交待任務又教導方法,是引領我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思想武器,是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指南,是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奪取新勝利的強大動力。
一、立足優勢發展經濟
提出“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為新林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未年3至5年是我鎮加速崛起的關鍵時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首要大事。要想實現“科學發展,強鎮富民”的目標,就要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抓招商,增強發展后勁。招商引資對地方經濟拉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林鎮要實現內生發展,一定要拓展發展空間,這個空間就是招商引資。要根據現有的企業基礎、資源稟賦條件、交通通達性等具體情況,尋找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集群建設項目,我鎮將圍繞森林避暑旅游、山特產品加工、根雕創作等產業項目集中力量抓招商,上下聯動引項目,為鎮域經濟發展蓄力。抓基地,發展產業經濟。新林鎮富余勞動力相對較多,有綠色產品深加工企業,近兩年隨著棚戶區改造搬遷到新林鎮的人越來越多,剩余勞動力也越來越多。這些是發展壯大食用菌養殖、發展棚室蔬菜種植、生豬養殖、馬鈴署種植的大好機遇和優勢。我們要抓住優勢和時機,深入實施“基地規模化、特色經濟產業化、創業致富全民化”的富民優先戰略,堅持“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全民行動”四動并舉,綠色蔬菜種植、冷水魚養殖、黑木耳繁殖“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產業、環境、生態“三大杠桿”共同撬動,自營經濟總量、質量、人均占有量“三量”同步提升。抓擴張,釋放發展活力。民營經濟越來越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我們要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走向和趨勢,加快發展民營產業。同時,發展服務業、餐飲業、商貿業、加工業、物流配送等產業,立足于人口集中、產業集聚、交通便利等優勢,增加服務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力爭把鎮域優勢變成經濟優勢,推進鎮域經濟迅速崛起。
二、依法治鎮營造環境
指出“要深入推進法治建設、全面振興好環境”。“美麗鄉鎮”是建設美麗中國、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更是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的務實舉措。將環境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道德是法治的基礎,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基礎。面向基層百姓,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幫助人民群眾增強法制意識,同時促進公民道德建設。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廣泛開展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為基礎的精神文明建設。針對社會成員不同的利益需求,將有機地融入不同的社會群體、家庭,植入人心,逐步形成習慣、傳統,使之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牢固基礎。將環境建設與創新社會管理相結合。我們承擔城鎮建設和公共服務多種職能,與群眾生產生活關系密切,人員多、領域廣,影響穩定的因素多,因此,要把社區服務樞紐轉起來,社區文化活動搞起來,物業小區管理抓起來,整合社會資源活起來,群防群治動起來,積極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筑牢基礎。將環境建設與提升公民素質相結合。堅持以宣傳教育培訓為主,強化居民城鎮意識、文明意識和環保意識,提高居民綜合素質,倡導文明新風氣,增強人民群眾自覺維護鎮容環境的責任感。
三、解放思想改進作風
指出“充分調動干部積極性,提升工作精氣神”。干部作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工作落實力度和完成的程度。思想作風的形成,首先是常抓不懈。鎮黨委要切實擔負起抓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的主體責任,落實從嚴管理各項要求,以真抓的態度、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通過檢查考核等環節,不斷強化紀律和規矩意識,緊緊盯住作風方面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劃定“紅線”、敲響“警鐘”,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其次加強教育。構筑思想道德防線。要經常性地開展正面示范和反面警示教育,及時發現、宣傳勤政廉政先進典型,正面引導,弘揚正氣。通過教育,解決黨員干部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進一步增強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再次是完善制度。堵塞各種漏洞。思想教育必須以制度做保障,嚴格執行,防范腐敗行為的發生。要不斷創新、健全和完善制度體系,用制度管人,按程序辦事,防止腐敗行為發生。要強化制度的貫徹執行,維護制度的嚴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