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李保國學習心得體會范文(1)
今天在電視上觀看了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聽著報告,眼睛里含著淚水,為這樣一位心中裝著人民的“太行愚公”過早的離開我們而流,為李保國教授的的光輝事跡而流。李保國教授的軀體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精神永在。要向李保國教授學習,將“太行愚公”的精神發揚光大。
一要學習李保國教授變“農民”的作風。只有真正和群眾打成一片,群眾才能相信我們,才能相信主導的產業科技。因為群眾害怕某些人是來“鍍金”的,害怕“刮陣風”就走,只是把群眾當成“群眾演員”,要消除這樣的擔心,務必要深入到群眾中去,做真正的“坐地戶”。李保國教授正是數十年如一日在太行山做“農民”,才真正贏得農民的信任,才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為農民的財富,帶領廣大山區農民走出了一條特色的林果產業之路。
二要學習李保國教授傳經授業之道。李保國是河北農業大學的教授,他不僅把科研課題和論文帶進了太行山,把自己的團隊和學生帶到太行山,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更是不辱使命,在山區的群眾中培養了無數個果樹能人,把農民培養成了農藝師,教授變成了“農民”,農民變成了“教授”,將自己的本領交給這里的群眾,做到了傳道授業解惑。正是李保國教授的教育精神使太行山區的林果產業發展得以持續,讓太行山區的林果產業高效發展,李保國教授的科研和教育精神讓這里的蘋果紅遍中國。
三要學習李保國教授持之以恒的精神。30載的美好年華,李保國教授澆筑在了美麗的太行山區,讓這里的山溝找到了適宜生長的果樹,為這里的群眾找到了脫貧致富的產業鏈條。30年無悔的堅持,李保國教授讓這里“點石成金”,從崗底村到前南峪,30年的堅持讓這里的群眾深深信服,讓燕趙大地的各級領導干部和群眾稱贊,身體力行30年的堅持,換來的是山溝里瓜果飄香,換來的是群眾的富裕。
李保國教授的精神感召我們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踏實前行,我們要學習他深厚的愛民情懷,務實的工作作風和頑強的拼搏精神,學習他勇于向困難挑戰、敢于擔當、不怕吃苦、激情工作,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我們要向李保國教授一樣踐行一個當代共產黨員的神圣使命,讓李保國精神在燕趙大地遍地開花。
關于李保國學習心得體會范文(2)
4月10日凌晨,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享年58歲。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得知李保國同志逝世的消息,第一時間作出批示,對其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親人表示親切慰問,要求在全省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的活動。
三十多年來,李保國教授扎根太行,推廣了36項林業技術,累計增加農業產值35億元,純增收28.5億元,帶領10萬群眾脫貧奔小康,被譽為“太行新愚公”。在向太行山區千萬群眾交上滿意答卷的同時,李教授身體健康透支,英年早逝,猝然離去,天人同悲。但,李教授的精神和風范永存,巍巍太行,永遠流傳李教授播下的火種,激勵一代又一代燕趙兒女,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上,更昂首向前;在打好河北經濟翻身仗的陣地中,更精神振奮;在答好“兩學一做”新考題的考場上,更意氣風發。
學山之巍峨,不畏艱險。太行山區地形復雜,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差,交通不便,“旱、薄、蝕”嚴重,社會經濟發展滯后,是貧中之貧,也是脫貧攻堅難啃的“硬骨頭”。李保國教授迎難而上,艱苦奮斗,一頭扎進山區,克服種種不利條件,開展綜合治理。進駐邢臺縣前南峪村時,山場土壤貧瘠,水災旱災不斷,人均收入只有幾十元,李保國教授帶領村民栽蘋果、種板栗,建成高標準生態經濟溝,林木覆蓋率達90.7%,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
學水之綿長,久久為功。只要有恒心,滴水可穿石,愚公可移山。1996年,內丘縣崗底村遭遇特大暴雨,崗底被沖成亂石灘,李保國和妻子郭素萍帶領村民開展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探索蘋果生產模式。從套袋、去袋、轉果,到摘葉、鋪膜、施肥,李保國創立了128道蘋果標準化生產管理工序,并印成“明白紙”,讓村民像工人生產標準件一樣生產蘋果。村民不會套袋,李保國就手把手教,不懂技術,李保國就把課堂擺在田間地頭,詳細講解。憑著久久為功的韌勁,李保國帶領崗底村生產出了優質無公害蘋果,富崗蘋果家喻戶曉,成為全國馳名商標。
學樹之高潔,兩袖清風。李保國教授像一棵樹,扎根太行,灑落綠茵,坦蕩無私,不求回報。李保國同志說,“國家給我發著工資,一個月八九千元,吃不清喝不清??這么多年,名、利,我沒追求過,到最后我都得到了。我相信,你只要干點事就行了,終究會有人認可。”他心中,群眾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是頭等大事,他免費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甚至倒貼自己的科研經費。將自己的名利、財富置之度外,李保國教授留下的是寶貴的精神遺產和造福百姓的優秀技術成果。
學葉之奉獻,知行合一。有一種葉子,在回春妙手下青翠煥生,也有一種葉子,在生命輪回中犧牲自己、滋養大地。李保國教授放棄城里舒適的生活條件,一年中有二百天在山中務農。“把我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我”,李保國教授深知知識和技術的力量,在幾十年的探索中,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為果樹剪枝,為核桃疏果,他把書中的知識用于實踐,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傳授給村民,讓他們個個都成為“行家里手”,學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科技扶貧、精準扶貧,用知識改變了太行山區農民的命運。
果林青翠,山花爛漫,卻再也看不到李教授忙碌的身影。愚公精神,薪火相傳,投身征途,爭做先鋒模范。
關于李保國學習心得體會范文(3)
艱辛之路。1983年,他和妻子帶著不滿一周歲的兒子,離開書聲瑯瑯的大學校園走進太行山。從此,他一頭扎進山區,致力于林業技術開發與推廣,立志要讓鄉親們脫貧致富。他常說,我是黨員,就應該帶頭把事情做得更好。他時刻聽從黨的召喚,始終與黨一條心,堅持傳播正能量,始終沖在扶貧攻堅一線,充分展現了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和堅強黨性。
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十三五計劃”的開啟之年,如何讓改革浪潮打造更多的時代美景,黨中央、習主席再次向政府機關單位的黨員干部提出新要求,這新要求是什么?那就是認真落實2月,*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的精神,認真學習黨章黨規、學習系列講話,做合格的黨員。如何將黨中央和所提出來的要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得到落實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學與行合一,讓黨員干部在“兩學一做”中體現出個人的責任來。
今天在保定所出現的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服務百姓的好公仆李保國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的生命,向黨向人民交上了一份“兩學一做”的優秀答卷,他的精神永遠值得廣大黨員干部學習,他的精神永遠是時代的一座豐碑,讓廣大黨員干部敬仰。
李保國同志是如何將“兩學一做”用個人的實際行動體現出來的呢?他大學畢業留校任教,完全可以在城市里舒適地學習和生活,可是他卻沒有,責任的驅使,讓他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而是選擇了太行山區,立場通過自身的學習與實踐,讓老鄉們脫貧致富走上幸福之路。他這一堅持就是三十多年,在太行山上的每一棵樹上都應該留下他的手印,在太行山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用自己的學識和勤懇,在大行山上畫出一幅最美麗的畫,春天鮮花滿山,秋天碩果累累。
李保國繪這幅壯麗的圖畫很不容易,初入大山不久,大山上的板栗鬧蟲害,他心里比村干部急,比百姓的心里都急,組織村干部和村民自己掏腰包買藥治蟲 ,這種情懷,哪一個領導干部能夠直接做到呢?再者就是他長期勞動在第一線與廣大百姓結下了親密的感情,在他的電話本里有幾百個百姓的電話,如果他與百姓不是親如兄弟,他豈會把百姓的電話號碼放在心里?
李保國同志,為了能夠讓貧瘠的大山成為金山銀山,他在下基層的工作中,面對各種困難從來不服輸,于是各種感人的故事被他個人打造出來了,于是新聞中所描述的事件出來了,李保國同志1999年治理臨城縣干旱的丘陵崗地,他為啃這塊硬骨頭,每天起早趕晚冒著隆冬寒冷的西北風,不顧滿身寒霜、泥土和掛衣服的鬼針刺,踏遍沒有道路、滿地亂石、荊棘叢生的荒崗,調查十幾萬畝荒崗的植被、土壤、地質等情況,并制訂了開發規劃,完成“干旱丘陵崗地核桃高效栽植技術”“優質薄皮核桃新品種?? ‘綠嶺’選育”等研究課題,創造“一年栽樹,兩年結果,三年有產,五年豐產,畝產500斤優質核桃,畝純收益萬元以上”的奇跡。昔日的亂石崗,變成“果滿樹、草滿地、雞滿園”的美麗樂園。這奇跡的創造,正是他艱苦付出的結果。
今天他走了,有人說他是累死的,不管他是如何逝世的,但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創造了財富,創造了太行山*的輝煌,他用一個共產黨人最偉大的責任,將“兩學一做”詮釋的淋漓盡致。
向李保國同志學習,學習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學習他時刻將黨的教導記在心上,用實際行動讓一個共產黨員形象變得更偉大。相信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能夠如李保國那樣忠于黨,忠于人民,做“兩學一做”的標兵,這“兩學一做”所結出來的碩果一定讓百姓的生活更幸福,讓黨員干部唱出的時代贊歌更美麗。
關于李保國學習心得體會范文(4)
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打造了“富崗”“綠嶺”等知名農產品品牌,帶動10萬困難群眾脫貧致富,被譽為“太行新愚公”。他的先進事跡經中央和省內媒體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育工作者,全身心為身為服務的好公仆李保國同志,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生命,向黨和人民上交了“兩學一做”的優秀答卷,他的精神值得廣大黨員干部學習,他仿佛就是時代的一座豐碑,讓廣大黨員干部敬仰。
李保國同志將“兩學一做”用個人的實際行動體現出來,他大學畢業留校任教,并沒有享受舒適的生活,而是選擇了太行山區,下定決心通過自身的本領,讓老鄉們脫貧致富走上幸福之路。他三十年如一日,在太行山上留下了他的成果,他為了能讓貧瘠的大山成為金山銀山,他在下基層的工作中,面對各種困難從來不服輸,不顧滿身寒霜,踏遍沒有道路、滿地亂石、荊棘叢生的荒崗,調查十幾萬畝荒崗的植被、土壤、地質等情況,并制訂了開發規劃,創造“一年栽樹,兩年結果,三年有產,五年豐產,畝產500斤優質核桃,畝純收益萬元以上”的奇跡。昔日的亂石崗,目前已變成大行山上畫出一幅最美麗的畫,春天鮮花滿山,秋天碩果累累。這奇跡的創造,正是他艱苦付出的結果。
學習他把最好的論文寫在巍巍太行山上、鐫刻在山區人民心中的務實作風;學習他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拼命精神;學習李保國同志,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坦蕩無私的人格風范。
李保國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學習他把責任扛在肩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獻出全部心血的忠誠品格。扶貧開發工作是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石,我們啃的是“硬骨頭”,趟的是“深水區”,面對河北精準扶貧的重任,需要無數個“李保國”來為之奮斗,孜孜不倦追求。在扶貧開發這條路上,只要堅持實干,只要將貧困群眾的冷暖牢記心頭,只要將問題一個一個的解決不留死角,那么,群眾脫貧就會快一步,致富就會早一步。
賢者已逝,英靈未遠。身為一名黨員應深入學習李保國精神,認真踐行兩學一做,以他為標桿,身體力行,在推動河北發展、造福人民群眾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讓他生命的價值繼續發光,照亮燕趙大地每一個貧困的地方,給群眾帶來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