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心得體會【1】
省委十屆四次全會提出:“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對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監測管理,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和扶貧目標。” 實行精準扶貧,確保到村到戶,這傳遞出我省扶貧開發方式創新轉變的新思維、新思路,必將對我省扶貧開發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
一、怎么定義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一般來說,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誰的貧困程度深對誰的扶持就應多。
今年,全省減少120萬農村扶貧對象是省政府要辦的十件實事之一。實事辦得“實不實”,關鍵看精準扶貧“準不準”。各地各部門應牢牢把握省委對扶貧開發的最新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全省全面小康建設的緊迫形勢,將扶貧開發方式由單一向多元轉變、扶貧資金使用由大水“漫灌”向精確“滴灌”轉變。
二、為什么要精準扶貧
我國扶貧開發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通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舉世公認的輝煌成就,但是,長期來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的問題較為突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國農村貧困居民8249萬人(其中四川為602萬人),是國家統計局根據全國7.40萬戶農村住戶調查樣本數據推算出來的。這個數據對于研究貧困居民規模、分析貧困發展趨勢比較科學,但在具體工作中卻存在“誰是貧困居民”“貧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針對性幫扶”“幫扶效果又怎樣”等不確定問題。由于全省乃至全國都沒有建立統一的扶貧信息系統,因此對于具體貧困居民、貧困農戶的幫扶工作就存在許多盲點,真正的一些貧困農戶和貧困居民沒有得到幫扶。
精準扶貧的背面是粗放扶貧。長期來,由于貧困居民數據來自抽樣調查后的逐級往下分解,扶貧中的低質、低效問題普遍存在,如: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干部“推估”(推測估算),扶貧資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重點縣舍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擠占浪費國家扶貧資源;人情扶貧、關系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表面上看,粗放扶貧是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實質反映的是干部的群眾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不可小覷。
現行的扶貧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不少扶貧項目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以扶貧搬遷工程為例,居住在邊遠山區、地質災害隱患區等地的貧困戶,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是扶貧開發最難啃的“硬骨頭”,移民搬遷是較好的出路,但是,因為補助資金少,所以,享受扶貧資金補助搬出來的多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戶,貧困的特別是最窮的農戶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貧、產業扶貧、勞務扶貧等項目,受益多的主要還是貧困社區中的中高收入農戶,只有較少比例貧困農戶從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對較少。
綜上所述,原有的扶貧體制機制必須修補和完善。換句話說,就是要解決錢和政策用在誰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樣等問題。扶貧必須要有“精準度”,專項扶貧更要瞄準貧困居民,特別是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務必重點用在貧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確的方向上。扶貧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萬不能拿扶貧的錢去搞高標準的新農村建設,做形象工程不能實現扶真貧。貧困區域的發展,主要應使用財政綜合扶貧資金和其他資金。
三、如何推進精準扶貧
推進精準扶貧,加大幫扶力度,是緩解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也是全省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場攻堅戰。那么,如何做到精準扶貧呢?
(一)精確識別,這是精準扶貧的前提。通過有效、合規的程序,把誰是貧困居民識別出來。總的原則是“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開展到村到戶的貧困狀況調查和建檔立卡工作,包括群眾評議、入戶調查、公示公告、抽查檢驗、信息錄入等內容。過去,全國曾開展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實踐表明,這樣識別扶貧對象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瑣、操作性不是很強。我省宜賓等一些地方探索的“比選”確定扶貧對象的扶貧“首扶制度”,也是一個精確識別的好辦法。其具體作法是:根據國家公布的扶貧標準,村民先填申請表,首先由村民小組召開戶主會進行比選,再由村“兩委”召開村、組干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比選,并張榜公示;根據公示意見,再次召開村、社兩級干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比選,并再次公示;如無異議,根據村內貧困農戶指標數量,把收入低但有勞動能力的確定為貧困農戶。總之,不論采取何種方式識別,都要充分發揚基層民主,發動群眾參與;透明程序,把識別權交給基層群眾,讓同村老百姓按他們自己的“標準”識別誰是窮人,以保證貧困戶認定的透明公開、相對公平。
(二)精確幫扶,這是精準扶貧的關鍵。貧困居民識別出來以后,針對扶貧對象的貧困情況定責任人和幫扶措施,確保幫扶效果。就精確到戶到人來說,重點為:一是堅持方針。精確幫扶要堅持強調的“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工作方針,重在從“人”“錢”兩個方面細化方式,確保幫扶措施和效果落實到戶、到人。
二是到村到戶。要做到“六個到村到戶”:基礎設施到村到戶、產業扶持到村到戶、教育培訓到村到戶、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結對幫扶到村到戶。真正把資源優勢挖掘出來,把扶貧政策含量釋放出來。
三是因戶施策。通過進村入戶,分析掌握致貧原因,逐戶落實幫扶責任人、幫扶項目和幫扶資金。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實施水、電、路、氣、房和環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幫助發展生產,增加收入。
四是資金到戶。在產業發展上,可以推行遂寧市船山區唐春村的專項財政資金變農戶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過現金、實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補到戶;在住房建設上,可以推行南江縣農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補助資金可以直補到人;對讀中、高職學生的生活補貼、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學的資助費用,可通過“一卡通”等方式直補到受助家庭;異地扶貧搬遷、鄉村旅游發展等項目補助資金可以直接向扶貧對象發放。
五是干部幫扶。干部幫扶應采取群眾“點菜”、政府“下廚”方式,從國家扶貧政策和村情、戶情出發,幫助貧困戶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符合發展實際的扶貧規劃,明確工作重點和具體措施,并落實嚴格的責任制,做到不脫貧不脫鉤。
(三)精確管理,這是精準扶貧的保證。一是農戶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貧困戶的信息網絡系統,將扶貧對象的基本資料、動態情況錄入到系統,實施動態管理。對貧困農戶實行一戶一本臺賬、一個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確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眾、扶到群眾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終根據扶貧對象發展實際,對扶貧對象進行調整,使穩定脫貧的村與戶及時退出,使應該扶持的扶貧對象及時納入,從而實現扶貧對象有進有出,扶貧信息真實、可靠、管用。
二是陽光操作管理。按照國家《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對扶貧資金建立完善嚴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貧資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貧對象、扶貧項目公告公示公開制度,將篩選確立扶貧對象的全過程公開,避免暗箱操作導致的應扶未扶,保證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在陽光下進行;筑牢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的帶電“高壓線”,治理資金“跑冒滴漏”問題。同時,還應引入第三方監督,嚴格扶貧資金管理,確保扶貧資金用準用足,不致“張冠李戴”。
三是扶貧事權管理。對扶貧工作,目前省、市、縣三級分別該承擔什么任務并不十分明確,好像大家都在管錢、分錢,監督的責任也不清晰;專項扶貧資金很分散,涉及多個部門,各個部門的責任也不清晰。現在,省委已經明確,省、市兩級政府主要負責扶貧資金和項目監管,扶貧項目審批管理權限原則上下放到縣,實行目標、任務、資金和權責“四到縣”制度,各級都要按照自身事權推進工作;各部門也應以扶貧攻堅規劃和重大扶貧項目為平臺,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確保精準扶貧,集中解決突出問題。
精準扶貧心得體會【2】
近段時間來,精準扶貧工作在各級黨政機關及鄉鎮成為熱詞。作為該項工作的參與者、推動者有頗深的感受。怎樣才能把精準扶貧工作做到精而準,做到真扶貧,扶真貧我覺得應該從以下以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關于貧困戶的標準問題。我們現在的標準是年人平純收入2850元以下。這個數字顯然過低,真正在這個數字之下的每個鄉鎮不會多于50戶。所以在基層操作當中有些困擾,按這個數字作為標準吧,很顯然,人太少,會被上級認為沒有深入群眾了解疾苦。人數多一點吧,現在上面并沒有明顯的幫扶措施,而是把大部分工作任務放在鄉鎮本級,平常我們常講要給群眾謀一條致富的路子,現在基層干部真的是弱勢群體,若有致富的路子,早就辭職了。二是關于宣傳的問題。現在要求各級大張旗鼓地宣傳,而事實上,群眾對這個有極深的誤解,認為上面會有大量的資金來投入,兒子沒有娶媳婦的,家里沒有小車的,紛紛找來了。認為自己很窮,需要政府的支援和扶持。
昨天在一個村核實的過程中,有個群眾認為自己應該屬于貧困戶,當得知自己不屬于這個范疇后,立即對調查核實的工作人員破口大罵。我倒認為現在群眾真正貧窮的不是經濟,而是精神。現在從上到下這么宣傳,把政府的責任無限擴大,而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預期大于現實,讓群眾更加對政府不滿。三是關于程序的問題。當然我也認為每一項工作都要走程序,我自己也是這么要求大家的,但事實上,程序導致行政成本的大大提升。比如我今天到一個村,村里的同志得知這項工作可能沒有實質性的資金投入后,叫苦不迭。
說去年在低保洗牌中,為了最終確定低保對象,反反復復開了三次村民代表大會,也就是五六十個人,工作了三天,這些人不是村干部,當然要誤工補貼,也要吃飯,算下來,花了一萬多元,而這個村的低保對象只有三十人左右,一年的低保金不過三萬多而已,算起來真是得不償失。但你不走程序更難,因為群眾會認為你不公正。四是關于公正的問題。今天 我到的一個村,他們推薦了十六戶貧困戶。我們一一上門走訪。在走訪的過程中,雖然他們的房子只是普通的樓房,不是什么大富大貴,但他們的收入永遠高于2850元每人每年。如有一戶群眾,有兩個女兒,一個研究生在讀,一個博士畢業后在德國工作,只是這家的妻子生病了沒有勞動能力,而這家的丈夫也能務工賺錢。這樣的家庭其實并不貧窮。
還有一家,有三個兒女,條件都很好,其中一個是基建包頭,丈夫在幫兒子工地上做事,妻子做保險,只是去年這家的妻子曾經得過病。我們認為這樣的家庭都不能算貧困戶,但村干部說,這是村民代表投票投上來的,不能更改。五是關于扶貧效果。現在的主要做法是,一個科局扶一個村,每個鄉鎮大概兩三個科局,鄉鎮干部每人幫幾個,若說立桿見影的效果,幾乎不可能。我自己準備扶一個有白血病的孩子的家庭,我自己拿 一點錢,肯定也不會太多,去年在民政局爭取了一兩萬元,組織企業捐了一萬多元,到學校捐了幾千,幫他家把房子賣了,(那個買主至今還怪我說吃虧了),湊了五六十萬去動手術,但后期的費用更不少,說真的,連他家的問題我都無法解決,要扶更多,力不從心。當然,象他們這樣的家庭是真正困難,需要幫助的家庭,去年沒有戶動這項工作,我們也在做。我真心的希望,各級政府都量力而行,不要把扶貧工作當成一場秀來做,而是盡量的,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問題。比如,現在貧困的原因,很多都是因病致貧,完全可以提高大病醫療救助的比例,來解決問題。
精準扶貧心得體會【3】
7月14日上午,文朝榮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暨全省扶貧攻堅動員會在漢召開。這位智慧、勤勞的村支書30年如一日,帶著群眾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斗荒山”,“戰貧困”,“求發展”。,海雀村人均收入從1985年的33元增加到6190元;人均占有糧食從107公斤增加到391公斤;森林覆蓋率從5%增加到70.4%。
省委書記李鴻忠出席會議并強調學習貴州扶貧開發工作經驗要對比“精準”找差距。貴州扶貧開發很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精準扶貧,我們要認真學習貴州精準扶貧的經驗做法,在“精準”上下功夫,在扶貧思路、規劃、方法、資源配置、管理、技能培訓乃至干部配備上進一步精準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戶施法。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一般來說,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誰的貧困程度深對誰的扶持就應多。這一概念在2013年首次提出的。十八大結束不久,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工作時指出:“幫助困難鄉親脫貧致富要有針對性,要一家一戶摸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到2013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3]25號),明確提出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和健全干部駐村幫扶機制的工作要求。
要想做好精準扶貧,縣鎮鄉主要領導要帶頭聯系扶貧點,結對幫扶貧困戶,做到不脫貧不脫鉤。上下要形成責任到人、任務上肩、上下貫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要按照軍事作戰原則,實行掛圖作戰,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決戰決勝之戰。精準扶貧應該從基層抓起,村干部要帶起頭,以身作則。把村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堅持執政為民,扎根于群眾中,把黨的宗旨變成自覺的行動,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站好每一班崗,打好“精準扶貧”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