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中華文明史上,無數清官廉吏、仁人志士用畢生的奮斗,留下了供后人評說的人生傳奇。浩如煙海的史書記錄下了這個民族的苦難、奮斗與輝煌,也為我們留下了一部交織著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的歷史。這歷史飽含著血淚與悲情,也充滿了豪邁與偉大。
1、2016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之千秋之評》心得體會
“擔當身前事啊,何計身后評”“歷史的天空閃耀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隨著 CCTV9《鑒史問廉》第八集的播出,我耳邊自然響起這些歌詞。在中華民族這部大寫的歷史上,留下了民族追夢的腳步,寫滿了民族的浩然正氣,在這個偉大的歷史天空上,繁星燦燦,正氣滿滿。
武則天,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曾親自為高宗題寫墓碑,卻給自己留下無字碑一座。千古功過任后人評說。司馬光《資治通鑒》評價:“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稱職責,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舊唐書》評論:“治亂,時也,存亡,勢也。使桀、紂在上,雖十堯不能治;使堯、舜在上,雖十桀不能亂。”魯宗棒道“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崔融捧曰“英才遠略,鴻業大勛。雷霆其武,日月其文。”…… 武則天創造了歷史,改寫了歷史,她的無字碑不留一字,卻引得后世萬言評之,實在是生前身后盡得風流。
周召公,歷史上的廉政之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世人皆知。他歷經武、成、康三世君王,為周王朝的建立與鞏固起過重大的作用,做出了巨大貢獻。太史公曰:“召公?可謂仁矣!甘棠且思之,況其人乎 ?”甘棠樹曾是召公“下鄉辦公”的地方,召公下鄉,百姓煮飯給他吃,騰房給他住,他都婉拒,只在甘棠樹下吃住、辦公。后人對甘棠樹的崇拜,其實是對廉潔自律官員的期待和褒揚。
劉寵,在歷史上可堪稱“污泥里的一棵蓮”。他生活在東漢最黑暗的時期,卻獨善其身,潔身自好。任會稽太守時,除苛政,禁非法,將當地治理得夜不閉戶,吏不擾民。待調離時,百姓每人籌百錢挽留他,他各取一錢投入江中,表現了其兩袖清風、勤政清廉、為民造福的為官情懷。后人尊其為“一錢太守”,建“清水亭”紀念,明于謙感嘆“一錢付江水,死后有余褒”,清乾隆帝題詩贊曰“而今若問清明者,定道一錢不敢留”。這是重名節如泰山,輕利欲如鴻毛的典范。
岳飛,歷史上最大的冤案,背背母刺“精忠報國”,一生勤儉,治軍有方,“凍殺不拆屋,餓死不打擄”,令對手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以收復山河、迎還二帝的清廉、愛國情操,卻讓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他在供狀上留下八字絕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叩問歷史。正義可以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岳飛被害后不久,秦檜家三代官員被免。28年后,秦家祠堂被拆毀,秦檜塑像跪在岳飛墓前,上刻一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也引得秦氏后人自慚“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岳飛的清正愛國彪炳史冊,南宋第一貪的秦檜,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浩然正氣的歷史人物輝耀史冊,史冊典籍又記錄下歷史人物輝煌和恥辱:《春秋》,第一部編年史書為后世史學界留下了春秋筆法,成為書寫歷史的范本;《史記》,第一部紀傳史,被譽為我“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首次把官員分為三類:循吏??清正廉潔、奉公守法、仁厚愛民的官吏,酷吏??用酷刑峻法統治百姓、以兇狠殘暴著稱的官吏,佞幸??無才無德、貪腐驕橫、為禍一方的官吏。
*指出“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是啊,歷史是最公正的審判,他不會向強權低頭,也不會向黑暗讓步,正義可能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在這個偉大的歷史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就要勇于擔當,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自己最大的智慧、力量、心血做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業績。
2、2016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之千秋之評》心得體會
今天收看了最后一集《千秋之評》,這一集通過講述保存在史書中的清官和貪官的典型故事,探尋中國廉政文化背后的歷史邏輯,并探求中華文明戰勝一次次危機而不斷浴火重生的歷史文化密碼。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中國人有一種對歷史的虔誠感和敬畏感,歷史有終極審判的功能。歷史具有公正性品格和終極性審判的能力,能夠對人間是非做出公正的終極審判,使善惡最終各得其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歷史是古代中國為官者和讀書人心中的“上帝”,是他們在一生中最為倚重的精神支柱。文天祥曾有這樣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國歷史上傳統讀書人都看重能夠刻諸青史的德行、功業和言論,因而也就在終極價值上把歷史看得高于現實,堅信歷史終將裁決現實,評品現實。
千秋盛代,中華五千年文化中,記載了太多清官和貪官的故事。這些故事時時刻刻在提醒著我們學習的典范和引以為戒的典型,我們需要從這些歷史故事中了解廉政文化的歷史邏輯,更要提醒現在的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為官之人,要做到廉政為官,執政為民。
3、2016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之千秋之評》心得體會
今天收看了最后一集《千秋之評》,這一集通過講述保存在史書中的清官和貪官的典型故事,探尋中國廉政文化背后的歷史邏輯,并探求中華文明戰勝一次次危機而不斷浴火重生的歷史文化密碼。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中國人有一種對歷史的虔誠感和敬畏感,歷史有終極審判的功能。歷史具有公正性品格和終極性審判的能力,能夠對人間是非做出公正的終極審判,使善惡最終各得其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歷史是古代中國為官者和讀書人心中的“上帝”,是他們在一生中最為倚重的精神支柱。文天祥曾有這樣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國歷史上傳統讀書人都看重能夠刻諸青史的德行、功業和言論,因而也就在終極價值上把歷史看得高于現實,堅信歷史終將裁決現實,評品現實。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歷朝歷代在廉政建設上都留下了大量的經驗教訓,這些豐富的精神遺產形成了中國獨特的廉政文化。鑒之于史,問己于廉,三省于身,厲行于事,而后才能立于民心。包拯、狄仁杰、海瑞、張伯行等歷代清官,就像一座座豐碑,佇立在更迭的歷史之中。時間沖刷,風雨摧蝕,絲毫沒有動搖他們在歷史的地位。這種力量根源何在?在于廉政,在于民心。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為人民謀利益、辦實事,為維護社會公正、法治注入“正能量”的人,終究會被時代鐫刻、被人民銘記,實現中國夢正需要這樣的“青天”。
王岐山同志曾說過,要加強理想信念的教育,使領導干部不想腐,最高的境界是“不想”,不想腐,把社會教化同國家治理結合起來。王岐山同志曾引用中國最著名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來解釋這個長效機制的內涵,其實這八個字就是中華民族道德標準的基因,是滲透到中華民族每一個子孫骨子里的東西。所以,《鑒史問廉》通過講好一個個故事,達到入腦入耳入心,以此凈化人們的思想靈魂,最后實現“不想”。這就是“不想”的思想帶來了“不想”的行為。如今的中央領導,利劍一揮,先懲貪腐,順勢提拔清正之官,讓我們對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充滿希望,對自己的未來也充滿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么了,敢在媒體或者街頭舉報貪官污吏了,這無疑讓清廉之官能夠嶄露頭角,讓他們來維持我們國家的和諧安定,讓人民群眾能夠真正的奔小康了。所以說,生活在今天,我們是幸運的。
打擊貪腐,肅清風氣,讓清官不再是人民群眾的追求,而是變成一種新常態吧!
千秋盛代,中華五千年文化中,記載了太多清官和貪官的故事。這些故事時時刻刻在提醒著我們學習的典范和引以為戒的典型,我們需要從這些歷史故事中了解廉政文化的歷史邏輯,更要提醒現在的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為官之人,要做到廉政為官,執政為民。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鑒史問廉》的制作和播出正當其時,它將為建設風清氣正的官場新生態吹響嘹亮號角。
4、2016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之千秋之評》心得體會
今天收看了最后一集《千秋之評》,這一集通過講述保存在史書中的清官和貪官的典型故事,探尋中國廉政文化背后的歷史邏輯,并探求中華文明戰勝一次次危機而不斷浴火重生的歷史文化密碼。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中國人有一種對歷史的虔誠感和敬畏感,歷史有終極審判的功能。歷史具有公正性品格和終極性審判的能力,能夠對人間是非做出公正的終極審判,使善惡最終各得其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歷史是古代中國為官者和讀書人心中的“上帝”,是他們在一生中最為倚重的精神支柱。文天祥曾有這樣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國歷史上傳統讀書人都看重能夠刻諸青史的德行、功業和言論,因而也就在終極價值上把歷史看得高于現實,堅信歷史終將裁決現實,評品現實。
千秋盛代,中華五千年文化中,記載了太多清官和貪官的故事。這些故事時時刻刻在提醒著我們學習的典范和引以為戒的典型,我們需要從這些歷史故事中了解廉政文化的歷史邏輯,更要提醒現在的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為官之人,要做到廉政為官,執政為民。
5、2016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之千秋之評》心得體會
最近在看央視播送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鑒史問廉》,在看到《清官之念》一集時,節目中講到了包拯、狄仁杰、董宣、張伯行、海瑞等著名清官,讓我感動不已,唏噓不斷,他們受百姓熱情愛戴的情景,深刻反映了深藏在百姓心里綿延不絕的“青天情結”。結合最近我在看《明朝那些事兒》里海瑞的故事,淺談一下自己的感想。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他一生官位并不高,卻能夠自覺嚴格要求自己,在別人看到或者看不到的時候,都能夠拒絕貪污,崇德向善。他一生清貧,懲治貪官,打擊豪強,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并曾上書批評世宗生活奢華。海瑞去世后,他的喪事還是朋友湊錢辦理的,死訊消息一傳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罷市, “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這樣壯觀的場景,相信看過這段文字的人都會被震撼。
中國歷史上的清官,以他們的剛直不阿,清廉正直的獨特魅力,深受群眾的尊敬與愛戴,這是貪官用任何手段都無法企及的。他們是百姓的信仰,是國家的希望,是我們對公平正義和政治清廉的不懈追求。
為了實現這種追求,為了黨和國家的希望,黨和國家也加大了反腐力度。回顧,一個個貪腐人員落馬,一個個清官上任,深得人心,讓人民記憶深刻、拍手稱快。
反腐,讓清官成為新常態。
新的一年,我相信,這種反腐力度不僅不會削弱,反而會繼續形成高壓態勢。《人民日報》近日發表的《反腐是當今中國社會從中央到百姓的基本共識》有力地駁斥了“反腐過頭”論、“反腐自黑”論和“反腐無用”論等混淆視聽的荒謬言論。文章指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已成為當今中國社會從中央到百姓的基本共識。任何阻撓我們打贏這場戰爭的言論,都會不攻自破,都會在現實的陽光下無所遁形。河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尹晉華在河南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兩個責任”巡回宣講中的也談到:“反腐新常態包括“從嚴趨緊”、“高壓威懾”、“長常持久”三個特征。”
在這種高壓反腐的力度下,清官會越來越多,他們以自身豐盈的精神境界、百毒不侵的清廉體魄帶給國家更多的希望,成為政治生態的一種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