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則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會議公告指出:“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既是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對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部署。”
會議明確了經濟五大任務: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化解房地產庫存、擴大有效供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強化供給側管理順應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邏輯
近一個時期以來,經濟理論界一直熱議“新供給經濟學”,對其理論演繹和實踐邏輯從各個層面進行了全面分析和闡釋,這是非常應勢的針對性研究,也有許多有價值的判斷。筆者認為,其實,在一個經濟運行周期中,什么時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時候多使用些供給管理政策,政府在協調平衡總供給與總需求中怎樣把控宏觀經濟政策的著力點和施策力度,并沒有優劣之分,完全要依賴其經濟運行環境的變化和滿足生產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過去二三十年,中國經濟能夠比較平穩地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是充分運用了經濟趕超時期后發優勢和要素資源比較優勢,釋放出了巨大的經濟發展活力。但今天中國經濟體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種生產要素已經與全球經濟深度融合,國內國際經濟格局也出現了深刻變化。依靠低勞動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資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數量型規模擴張助推經濟快速增長的“要素紅利”時代已經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國,面對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疊加”的“成長中的煩惱”,要應對各種利益博弈的挑戰,在傳統生產要素邊際效率遞減、經濟增長速度出現拐點的時候,我們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依靠創新驅動,優化要素配置,重塑產業結構和生產組織結構,全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進而釋放組織變革的紅利和制度改革的紅利,以經濟整體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如果說,過去的30多年,中國已經比較好地解決了“為誰生產”的需求經濟學這個基本問題,在中國經濟步入發展新常態的今天,我們必須謀劃好“生產什么” “怎樣生產”的供給經濟學問題。這就是中國經濟學今天的基本邏輯,其著力點就是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矯正要素配置扭曲,來盤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過提高投資有效性,擴大有效供給,來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通過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強持續增長動力。
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這是一個重大判斷,也是一個順乎時勢的戰略抉擇。
切實運用好政策“組合拳”實現“五降”和“五增”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圍繞“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的一系列重點任務,會議明確了明年和今后一個時期宏觀經濟政策的總體思路和取向,即要“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實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關鍵是要打好政策的“組合拳”,在“五減”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實效。
這次會議明確提出,明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從“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現實經濟壓力來看,筆者認為,首先是要減少和降低這五個方面的壓力。這五大任務,實質上是相互關聯,相互牽掣,有著內在聯系,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化解產能過剩(去產能)是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國內許多產業產能過剩,既有結構性原因,也有經濟周期原因和體制性原因,比如,“一噸鋼鐵”賣不過“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價跌落到歷史低點,原油價格也受到國際油價大跌的困擾,等等。在因地制宜、分類處置的基礎上,宏觀政策與產業政策要積極引導,化“過剩產能”為“富余產能”,通過開辟中西部產業接續發展通道和國際產能合作積極紓解;也要把去企業庫存與減低企業成本緊密結合,在財稅政策和價格政策上切實減少企業負擔,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步伐;在轉化二三線房地產庫存上與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擴大公共服務社會化供給上緊密結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風險底線,另一方面,還要積極實施更加有針對性的結構性寬松貨幣政策,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建設,等等。因此,解決“五減”,本質上是要變“結構性減負”為促進“結構性改革”和“結構性補短”。
筆者認為,對應這“五去”還必須強調 “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動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過宏觀、中觀、微觀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的創新,以改善供給側管理的視角,切實加大制度供給和制度創新力度,進一步消除利益壁壘,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切實擺正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還權力于市場、還權力于社會,以充分激發企業活力、社會活力和大眾創業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組織制度的成長步伐,盡快讓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孕育而生,以創造新供給帶動釋放新需求; 還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來的5年,加大力度推進區域發展均衡、城鄉二元經濟均衡、產業發展均衡、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均衡,以及社會各個階層利益發展均衡,讓更廣大的群眾普遍增強改革發展的獲得感。
最后,我們還是要強調“增信心”。盡管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全黨要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便無難不克、無堅不摧。
“十二五”成就輝煌,我們又站在新的起點上,“十三五”時期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新引領,我們一定會有一個新開篇。
【篇2】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4日在北京閉幕。會議客觀評價了2015年經濟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和發展環境,確定了中國經濟發展走向和總體要求、政策基調和主要任務。體現了我們黨駕馭發展大局、把握規律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學習把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如何在實踐中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謀劃好工作,推動科學發展,談幾點思考與學習體會。
一、準確把握“四個基本” 深刻領會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實質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的意義重大、節點關鍵。這次會議是在歐債危機蔓延、國內經濟下行、部分中小企業破產、股市持續下跌等如此復雜背景下舉行的。中央對明年經濟發展的策略應對都有很強的針對性,是全國經濟協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揮棒,所以必須全面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才能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通過反復學習研讀、思考歸納,我認為把握好會議精髓,必須把握“四個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無數的事實證明,黨的事業勝利來自于對形勢的準確判斷和深刻分析。2015年中國經濟在危機中成長,所以在政策安排和準備行動之前,一定要對形勢有一個準確判斷。會議認為,國內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并存、股市持續暴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蔓延、美國經濟陷入混亂和高負債、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世界經濟前景低迷等。這就是中央對形勢的基本判斷,只有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國際國內兩個形勢基本判斷上來,才能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提高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自覺性,才能時刻保持清醒和主動,才能趨利避害,實現穩中求進,實現持續發展。
二是把握中央對經濟工作的基本定調。中央對各種形勢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斷,提出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要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這個“穩中求進”的定調,對于把握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和速度,數量與質量很重要。這樣基調的確定,是應對國際國內復雜形勢下的科學判斷。“經濟維穩”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光穩還不夠,必須繼續朝前走,在穩的前提下,要化不利為有利,在危中求機,推動經濟繼續平穩地向前,因為發展中的問題只能靠發展去解決,要準確理解,不穩無法進,不進難以穩的辯證關系。
三是把握對經濟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則。中央強調經濟工作,必須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線和發展方式轉變這個主題,做到四個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個戰略基點,因為外需無法左右、內生動力、自主發展必須擴大內需;牢牢把握發展實體這一堅實基礎,鼓勵勤勞致富、實業致富,不鼓勵投機式致富和掏別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創新這一強大動力,鼓勵自主創新、增強集成創新,以創新增強競爭力;牢牢把握民生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這四個基本原則,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標桿,就有了著力點和著重點,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對經濟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有五項:把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放在第一位,強調把握宏觀調控的力度、節奏、重點。二是抓好“三農”工作,要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自主協調發展。四是抓好重點領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實工作任務遠遠不止這些,這是中央對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強調了著重要做好的重點工作。
二、 突出“五個堅持” 在履職實踐中落實會議精神
全國經濟工作大政方針已定,目標任務已明確,調子已定。關鍵是要抓落實,關鍵是要辦好自己的事。 我們將以迎接宣傳和學習貫徹黨十八大精神為主線,把握一個總基調,強化“兩個保障”, 突出“五個堅持”,重點圍繞“穩”字做文章、圍繞“進”字求突破,全面做好各項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
一個總基調就是穩中求進。“穩中求進”是經濟發展必須堅決執行的一個總的政策基調,不能 有絲毫動搖。
強化兩個保障。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工作,為落實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部署,提供組織保障。加強隊伍建設,提供人才隊伍保障。實現中央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的戰略目標。
突出五個堅持。我們要深刻理解“穩中求進”準確內涵和內在要求,在穩中求進的框架內,正確處理穩與進的辯證關系,在工作中突出五個堅持:一要堅持穩中求進。穩是為了進,進是為了穩,不進無以穩,不穩無法進,因而進才是穩的目的。我們要按照總分行要求,緊貼淮安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況,針對性拿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議,積極引導各金融機構向上爭取信貸資金傾斜和政策傾斜,加大對地方經濟的信貸投入,最大限度滿足當地經濟發展合理資金需求。小微企業、三農、科技型等企業貸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動地方經濟在穩中繼續前進。
二要堅持穩中求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雖然方向不變,但要求增強調控的靈活性、針對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和微調。這對執行貨幣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作為貨幣政策的傳播和執行者,必須認真研究、深刻理解穩健貨幣政策的新內涵、新要求。針對不同的金融機構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導和窗口指導,對不同的行業和產業區別加以政策對待,同時根據國家宏觀政策變動,適時適度調整窗口指導方向和力度,著力引導金融機構根據貨幣政策意圖靈活支持經濟實體,把貨幣政策執行得適時適度、靈活有效。
三要堅持穩中求優。就是通過優化對政府、對金融機構、對社會公眾的金融服務,為貨幣政策傳導和經濟發展提供優良環境。引導金融機構貼近自身的實際情況,發揮自身的經營優勢,著力調整信貸結構,以信貸結構的調整優化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著力保障重點項目、重點產業、再建項目、小微企業優先發展,成效優良。大力推進民生金融創業惠民工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實現轄內社會秩序優良。
四要堅持穩中求新。要創新貨幣政策傳播新渠道,在“四會”基礎上,建立約見談話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發情況報告制度、定時會商制度,信貸投入效果評估制度等。積極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繼續推進深化擴大推廣“金融幫辦、行業協會、商會聯盟”等金融服務新形式。大力推廣林權抵押、商標質押等融資新渠道,指導金融機構積極推廣應收賬款、訂單、知識產權等適合科技企業發展特點的新型金融產品,舉行金融產品創新推介會、督辦會、表彰會。加快推進融資債券、集合票據等直接融資活動,提請政府制定一個推動直接融資指導意見和激勵辦法。
五要堅持穩中求為。在支持地方經濟平穩發展中,人行要主動作為,順勢而為,為所當為,正確把握政策,準確判斷形勢,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當好地方政府參謀助手,加強溝通協調,開展良好合作,爭取地方政府對工作的支持,為有效傳導貨幣政策創造良好環境。協助政府出臺鼓勵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制度辦法。繼續深化“金融幫辦、縣區行”對中小企業的覆蓋面,引導金融機構開拓視野,準確定位,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規劃之中,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意識和責任。加大推進金融生態建設和征信體系建設,為金融機構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撐,努力推進地方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建設美麗富庶幸福新淮安貢獻力量,為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撐,為實現淮安五大建設目標作出努力,以優異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