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強調,要緊緊抓住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強化責任追究,堅持“一案雙查”。這是黨中央站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戰略高度提出的要求,更是各級黨組織需竭力完成的使命。“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干部廉不廉,黨風正不正,群眾感受最深刻,群眾評價最重要。
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黨風廉政建設的責任制并非新概念,然而長時間以來落實情況卻并不樂觀。基層不同程度存在管黨治黨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的現象。有的領導班子只抓經濟發展,對黨風廉政建設任務不夠重視,述廉評廉往往口頭匯報、提交材料走走形式;有的黨員干部對身邊的腐敗一味縱容、包庇,甚至連帶參與從而造成窩案。近年來,塌方式腐敗、破壞選舉等在一些地方發生,顯示出 “牛鼻子”沒牽好這個尷尬的現實。
“牛鼻子”之所以牽不住,根源在于手上的繩子松了。一方面問責機制缺乏落實、執行力不強。很多時候,“老虎”抓了、“蒼蠅”拍了,相關部門便以為反腐工作到位了,缺乏對腐敗源頭的追問,“一案雙查”往往浮于文件精神,制度落實的繩子有所松懈。另外,部分領導干部忘記了自己的黨員身份,責任心缺失,政績觀錯位,忽視了黨風廉政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松掉了心理上的繩子。
作為我國的領導核心,抓黨風廉政建設本來就是各級黨委的本職工作,不抓是瀆職,抓不好是失職,“守土盡責”本是天經地義的。隨著反腐斗爭的逐步深入,掃清腐敗“存量”的同時,更應在“增量”上設立紅線,從源頭上控制腐敗,這又與黨委的擔當緊密相關,關系到這場攻堅戰的成敗。
需要看到,主體責任的深化落實并非靠“文山會海”、喊喊口號,更非一套細則指標就能“高枕無憂”,事實上落實主體責任不需要再發文件,關鍵在于黨員干部敢不敢、愿不愿把這個責任真正擔起來。這需要加強自身的黨性修養、明確身份定位,要像抓經濟工作、干部工作一樣抓黨風廉政建設,形成高壓、常態,對身邊黨員干部存在的“小毛病”早發現,及時“扯袖子”。
從制度上看,問責的鞭子需抽到各級黨委“牛倌”的松懈之手上,倒逼作為。應細化“一案雙查”制度,強化終身問責體系,落實各級黨委定期向上級黨委和紀委報告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制度,建立科學而嚴格的考核評價和懲處機制,做到問責一個,警醒一片,這樣“牛鼻子”才能牽得牢,反腐攻堅戰才能打得好。
【篇2】
“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先自成。”作為監督執紀的專門隊伍,紀檢監察干部肩負著維護黨紀政紀、推進反腐敗斗爭的重要職責,其素質、能力和作風,直接關系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成效。正因此,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強調,“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要敢于擔當、敢于監督、敢于負責,努力成為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按照這一要求加強自身建設,是紀檢監察機關的重大政治任務。
一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按照中央決策部署,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一中心任務,切實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能,緊緊抓住監督責任這個“牛鼻子”,用扎實有效的工作、敢抓敢管的擔當、踏實辛勞的付出,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了新成效。懲治腐敗沒有禁區、嚴明紀律不留特區、聚焦“四風”排除盲區、創新巡視形成震懾……這些落地有聲的成績說明,我們的紀檢監察隊伍是一支立場堅定、態度堅決、行動有力的隊伍,是一支值得信賴、敢于亮劍、能打硬仗的隊伍。
信任是對紀檢監察干部的最大支持,但是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應該看到,紀檢監察機關不是天然的保險箱,紀檢監察干部也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如果監督者不被監督,就可能出現“燈下黑”的情況;紀檢監察干部發生以案謀私、串通包庇、跑風漏氣等問題,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傷害,將比一般干部更甚。“執紀者必先守紀,律人者必先律己”,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清理好門戶,做到打鐵自身硬,才能讓監督執紀問責更有底氣、更加硬氣、更具權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
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紀檢監察干部敢于擔當、敢于監督、敢于負責,就能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注入強勁動力;相反,不想監督、不敢監督、不會監督,黨紀政紀就必然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因此,紀檢監察干部尤其應該涵養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對尸位素餐、碌碌無為的干部,該調整的就要調整;對不敢抓、不敢管、監督責任缺位的要堅決問責。唯其如此,才能讓責任意識深入人心,讓擔當精神蔚然成風。
越是面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深入的新挑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越是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加強自身建設、強化自身監督,始終確保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成為黨紀政紀的忠誠衛士,成為嚴懲腐敗的鋼鐵拳頭。以絕對忠誠標注精神高度,以鐵的紀律打造過硬隊伍,以擔當精神激發干事熱情,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必將為奪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新勝利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