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
*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十八屆中紀委四次會議的講話中有個精彩的比喻,“要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治病樹、拔爛樹,堅決遏制住腐敗蔓延勢頭,不斷加大治本力度”。其意深刻,拔掉爛樹是反腐,治療病樹也是反腐,即防治腐敗,這當然不是終點,從根本上落到清理病樹、爛樹生長的土壤。這表明中國反腐從“治標”轉向“治本”,法治反腐將成新常態。
一、“治病樹、拔爛樹”拉響反腐治本警報
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斗爭不斷深入,黨政軍等各領域、行業,腐敗分子已經越來越難找到“避風港”。中紀委接連發布的關于黨政官員或央企高管因貪腐落馬的消息為傳媒和社會各界所高度關注。這不僅體現了中央高層以猛藥去疴、刮骨療毒的強大決心,而且對貪腐官員形成了強大的震懾之威,大大化解了民間情緒,提高了黨的威信,可謂激濁揚清、大快人心。
但是在強大的社會反腐的聲勢之下,在“不敢貪”“不能貪”逐步成為廣大領導干部共識之時,如何趁熱打鐵、鞏固這一輪反腐的成果?如何做到反腐成為常態與長期的制度化行為?正如王岐山書記先前所言,目前是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那么,什么樣的反腐才能治本呢?
在十八屆中紀委四次會議上,王岐山的講話明確指出“要加大治本的力度就是要構建一個不敢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特別強調,要通過反腐敗來為依法治國提供保障。此次會議確定了一定要走向治本的反腐,可稱為反腐敗由治標走向治本的轉折點。
從中央這兩年的反腐力度來看,反腐風暴為“治本”拓展了可能的空間,但反腐不能總是在腐敗已形成大氣候之后才去“治”,而應該趕在腐敗尚處于萌芽狀態時,或者在念頭滋生之前就予以扼殺,要把因腐敗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讓反腐走法治之路,讓法治反腐常態化,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鏟除滋生腐敗的陰暗土壤,讓腐敗寸步難行,真正達到治病樹、拔爛樹。
同時,“治病樹、拔爛樹”不失為“敲山震虎”警鐘長鳴,唱響著反腐警戒歌。也正如王岐山書記所言:“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四風’病源還在、病根未除,仍停留在‘不敢’層面,‘不能’、‘不想’的問題還遠沒有解決!
因此依法治國,提高依法執政水平,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治國理政,讓一些懷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思想和觀念,搞變通、打折扣,讓腐敗查處難度加大者,趁早打消念頭,在監管不出現越位、缺位、錯位等情況下,鏟除拉幫結派、利益輸送、自行其是、陽奉陰違等現象,凸顯著反腐敗沒有特權、反腐敗沒有特區。
二、“治病樹、拔爛樹”須法治“刮骨療毒”
近年來,隨著“六五”普法工作的推行,公眾的法治意識越來越強,民主參政熱情越來越高,而信息網絡等新興媒體的興盛,也為網絡監督、群眾監督提供了便利,這些均為法治反腐創造了有利條件。所以,法治反腐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反腐,走法治化反腐敗之路,是一項重要、必要、迫切的反腐道路。
一是用制度鏟除腐敗土壤。“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要徹底鏟除病樹、爛樹,還需以制度保障反腐機制運行,依法反腐、制度反腐,讓反腐敗進入法治軌道。從體制、機制、制度“三位一體”的結合上,把反腐敗的關口前移,通過制度創新實現“治本”,就要在拍蒼蠅打老虎,讓官員“不敢腐”的同時,建立令官員從“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愿腐”的制約監督機制,才能讓反腐抓鐵有痕、玉汝于成。
以制度建設為抓手,用制度固化責任范圍,用制度規范履責行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用制度推進責任行動,用制度保障責任落實,非常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籠子必須是無縫無缺口和牢固不可摧的。制度的每個規定都必須是高壓線,換句話說,制度必須是鐵打的,不能夠是紙糊的、泥捏的。
二是牢牢把握“兩個責任”。要實現反腐敗斗爭“治病樹、拔爛樹”,消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必須集聚人民的力量,落實“兩個責任”。從執政和監督上下功夫,牢牢把握“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讓作風建設之路越走越暢。
履行主體責任,重在強化領導、表率帶頭,既要牢固樹立不抓黨風廉政建設就是嚴重失職的意識,又要不斷強化責任擔當,落實好組織領導、懲治和預防腐敗、選好用好干部、加強責任追究等職責。執行監督責任,重在找準定位、職能回歸。既要理清自己的職能定位,突出主業,把工作重心轉到對監督對象履行職責情況的檢查監督上來,又要加強對領導班子及其成員行使權力的監督,緊盯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崗位,嚴肅執紀、及時問責、嚴格把關。
三是加大懲處力度。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黨*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十八大以來,一批涉嫌違法犯罪的省部級高官的紛紛落馬,凸顯了依法治國的理念,尤其是周永康等案件被移送司法機關并提起公訴,表明了中央堅決維護法律尊嚴的決心,彰顯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體現了法制的嚴肅性和優越性。
【范文二】
2015年7月20日,*政治局會議認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當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發展既面臨大有作為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相互疊加的嚴峻挑戰。我們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在改革開放以來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就從嚴治黨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從“管黨治黨,一刻不松懈”的清醒到“從嚴治黨,懲治這一手決不放松”的堅定,從“刮骨療毒”的勇毅到“抓鐵有痕”的決心,每每振聾發聵。近日,在剛剛閉幕的中紀委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再提“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實踐已經并將繼續證明,高壓懲治腐敗正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和保證。
回望過去的一年,“反腐”注定是人們盤點時繞不過去的重大主題。打虎拍蠅絕不手軟,全年立案調查的省部級及以上官員達40多名,腐敗分子受到強力震懾;專項巡視瞄向重點人和事,成為發現和懲治腐敗的新利劍;圍剿“塌方式腐敗”“家族式腐敗”,清除“圈子文化”,純潔了黨內政治生態;海外追逃深度發力,打破了腐敗分子的“避罪天堂”,切斷了腐敗后路;深化派駐機構改革,推進紀檢“雙重領導體制”,強化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紀律檢查體制改革深入推進……
反腐敗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作風建設也不可能一勞而永逸。就當前看,不正之風的病原體并未徹底清除,消化腐敗存量、減少腐敗增量的任務依然嚴峻,高壓正風反腐的勢頭不容放松。無論是抓反腐還是抓作風建設,都應著力從“常”和“長”、“嚴”和“實”上下工夫。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一年。方此不進則退的關口,氣可鼓而不可泄,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理應繼續激發敢于負責、敢于監督的蠻拼精神,乘勝出擊,趁勢而上。
中國共產黨與腐敗水火不容。在反腐敗斗爭的關鍵階段,按照的要求,把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從嚴治黨的基礎來強化,把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作為長期保障來推進,把強化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作為“牛鼻子”來落實,全黨上下齊心協力,人民群眾鼎力支持,我們就一定能夠打贏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場攻堅戰、持久戰,迎來海晏河清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