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這次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于堅持和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所作的工作報告、說明和重要講話,高瞻遠矚、思想深刻,具有很強的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從黨和國家戰略全局出發,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堅持立足國內和全球視野相統籌,堅持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堅持戰略性和操作性相結合,提出了“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基本理念、重大舉措,描繪了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是理論和實踐的集中概括,是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的綱領性文件。
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人民法院的首要政治任務,切實抓緊抓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向全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要深刻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深刻認識到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以全會精神為指導,集中力量做好人民法院工作。要充分認識“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大臺階,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勇于實踐、善于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要全面把握“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基本理念、重大舉措,準確把握人民法院工作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要求的切入點和落腳點,增強前瞻性、主動性、有效性,推動完善工作整體思路和布局。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領會其深刻內涵,并認真貫徹落實到法院工作中,推動人民司法事業不斷發展。
要充分發揮人民法院職能作用,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要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推進產權保護的法治化,服務創新驅動發展。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依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依法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和創新收益,推動構建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積極服務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建設,服務海洋強國、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要加強民商事案件審判,推動協調發展。牢牢把握總體布局,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服務和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服務和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在人民法院工作中培育和踐行的若干意見》,通過司法裁判大力弘揚,向社會傳導正確的價值取向,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要加強環境司法,通過刑事和環境案件審判,促進綠色發展。進一步健全環境司法制度,加強環境審判和環境公益訴訟工作,完善環境司法與環境執法的銜接,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要加強涉外和海商事審判工作,服務開放發展。認真總結涉外和海商事審判工作經驗,充分運用司法手段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推動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建立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加強國際司法協助,維護和促進國際法治發展。加強與港澳的司法協助和與臺灣的司法互助,加強自貿區案件審理工作,繼續做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要加強涉民生案件的審判,服務共享發展。依法審理好涉及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和老年人、婦女、未成年人、殘疾人等案件,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改善民生,維護人民福祉。大力加強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深入踐行司法為民,讓司法更加貼近人民群眾,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
要深化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力,確保實現“十三五”規劃對公正司法提出的目標。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要按照黨中央和中央政法委工作部署,堅定不移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不折不扣抓好各項改革任務落實,確保如期完成改革目標。要認真落實“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司法責任制,積極推進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審判權運行機制等改革,努力破解制約司法能力、影響司法公正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實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要認真貫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切實踐行司法為民大力加強公正司法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見》,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狠抓工作落實,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以嚴格司法保障公正司法,加強人權司法保障。要深化司法公開,加強司法三大公開平臺建設,深入開展法治宣傳,大力弘揚精神,促進在全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要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加強訴調對接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要堅持從嚴治院、從嚴治黨,為完成“十三五”時期人民法院工作任務提供有力組織保障。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同志為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地走道路。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要堅持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對違紀違法行為從嚴懲處,始終保持利劍高懸,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以零容忍態度堅決懲治司法腐敗,清除隊伍害群之馬。要深入開展向鄒碧華同志學習活動,引導干警堅守法治信仰,忠實履行職責,爭做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于擔當的好干部。要大力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做到對黨絕對忠誠,嚴格落實管黨治黨責任,堅決守住紀律底線。要加強基層基礎建設,針對薄弱環節采取有效措施,盡快補足短板,切實夯實人民法院工作基礎。
第2篇
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指導思想的一個要點。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因此,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鎖鑰,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經之路。
新常態下,經濟增長速度正在從以往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發展方式重在使經濟增長速度更加合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保持年均 10%左右的速度增長,在較短時間內就實現了從低收入國家轉變為中等收入國家。經過新世紀頭10年年均10.48%的高速增長后,從2011年起經濟增速開始放緩,2011年為9.3%,2012年為7.7%,2013年為7.7%,為7.4%。五中全會把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之一,這既是對國際金融危機、出口市場壓縮的一種反饋,也是對經濟失衡、產能過剩、消費乏力的正常反應,還是主動糾正高速增長帶來的高代價等不可持續問題的自覺控制。因此,保持中高速增長與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相匹配,是深化發展規律認識的成果。
新常態下,經濟結構正在從以往增量擴能為主的模式轉向調整存量與做優增量并存模式的深度調整,轉變發展方式重在使經濟結構更加優化。過去,大量的投資向某些行業集中,結果造成產能嚴重過剩,出現惡性的價格競爭,造成企業效益下滑。同時,由于技術水平的落后,不少高端產品或高端環節嚴重產能不足、依賴進口,如我國芯片90%要依賴進口,每年的進口額已超過石油。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實質是資源要素重新組合利用,是資產的重組調整再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升級就意味著經濟結構優化。傳統產業的企業兼并重組與生產相對集中勢在必行,生產的小型化、智能化和專業化已成為產業組織的新特征。五中全會提出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構建產業新體系,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等,這些深度調整都將促進經濟結構柔性化。
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動力正在從以往的傳統增長點轉向創新驅動的增長點,轉變發展方式重在使經濟發展動力更加多元。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點和發展動力機制單一。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投資增速放緩,人口紅利削減。因此,必須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培育發展新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不斷釋放新的強大動力,支撐新常態下經濟中高速增長。
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形態正在從規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的集約增長,轉變發展方式重在使經濟發展形態更加先進。經濟發展新常態,實質是經濟增長形態的躍升,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以往的高速發展,付出了高污染、高耗能的沉重代價。目前,鋼鐵、水泥等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占用大量的生產資源,積聚了經濟風險。同時,教育、醫療、養老等行業社會資源進入不足、機制不活,影響經濟發展的效率。經濟增長表面上看是要素的積累、投入的增長,其實質上是資源優化配置、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新常態是增長形態的跨越,從傳統增長形態到現代增長形態,從初級形態到高級形態。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看上去會增加成本,但能夠滿足人民更迫切的生態需求。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本身就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經濟形態和社會形態,就是讓人的能力充分迸發涌流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帶來的是新的發展方式和發展形態。
是在前所未有的環境條件下探索發展規律的認識過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表明了以*同志為黨中央對發展規律的自覺遵循和主動運用。遵循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發展規律,我們黨毅然決然地作出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使我國的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遵循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資源配置的發展規律,我們黨創造性地建立,激發出極大的經濟活力和社會活力。遵循發展方式演進的發展規律,我們黨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為我國經濟有序、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重要戰略機遇期與嚴峻挑戰并存。諸多矛盾疊加要求我們統籌化解,風險隱患增多需要我們未雨綢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積極引領經濟新常態,是對黨把握規律水平、領導發展能力的檢驗。“十三五”規劃建議生動體現了黨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化了黨對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新發展理念是五中全會精神的精髓,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的有力思想武器。新發展理念引導黨和國家依靠創新發展轉變發展動力,依靠協調發展處理發展矛盾,依靠綠色發展保護發展環境,依靠開放發展拓展發展空間,依靠共享發展分配發展成果,成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發展行動。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對于經濟發展新常態而言,新發展理念確立新常態發展方向,引領新常態發展方式,開拓新常態發展境界,保證新常態發展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