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為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門診病人每年在40萬人次左右,門診量較大,分科較細,病人往往在掛號時就顯得很茫然。筆者于1999年來到醫院剛設立的導醫崗位開展工作,負責指導病人填寫病歷首頁、預檢分診咨詢、科室指引、接聽電話、接待預約、發檢驗報告單、落實便民措施、護送住院及危重病人的綠色通道等工作。調查顯示,在就診中遇到困難最先想到的求助對象是護士的患者占84.5%,因此護士在門診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3],那如何做好導醫工作呢?
1重視首因效應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所謂首因效應是人們首次接觸某一事物而獲得的感知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對判斷、評價事物具有重要的作用。導醫護士首先應遵守著裝、工時、語言規范,儀表端莊、舉止大方、服飾整潔、面帶微笑、親切隨和的為患者服務,尊重同情并關心患者。忌脫崗聊崗、行為散漫,拒絕高傲和冷漠,體現我們良好的道德、心理及業務素質,給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動創造一種溫馨合作的氛圍。
2扎實的業務水平 不斷擴充信息量
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敏銳的觀察力和應變能力,有高度的責任心,還要有與醫學相關的其他邊緣學科的豐富知識 ,如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學等。應及時了解醫院內部科室診室的準確地點、電話號碼、專家門診時間等的調整,隨時掌握功能檢查科室的業務范圍、檢查方法、收費標準等,為患者提供準確的信息,正確引導患者就診。信息量的缺失將直接影響工作質量,失去患者的信任。
3掌握有效溝通的技巧
有效溝通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前提,是保證護理質量的基礎。門診病人停留時間短,有效溝通更顯重要,導醫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及方式。
3.1語言溝通。語言應親切、溫暖、善意、禮貌,吐字清晰,措詞婉轉。使用相互理解、通俗易懂、中速平穩的語言,主動以關心的語調詢問病人,耐心交流,滿足病人傾訴的需要,并給予恰當的反應。
3.2 非語言溝通。通過人的目光接觸、面部表情、站立姿勢、手勢動作及空間距離等進行溝通。善于微笑著面對病人,消除她們的緊張情緒。用疑問的眼神主動迎向病人,鼓勵她們咨詢。回答問題時直面病人以表示尊重。指路時配合手勢,對病人的攙扶,把紙杯或病歷輕輕放在病人手里等等,既體現了良好的素養,又給病人積極的情緒反應,起到隨時心理護理的作用。
4保持穩定的情緒
患者來院就醫不僅要求解決病痛,還要求提供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