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扶貧開發不僅改善了貧困地區的面貌和貧困群眾的風貌,也為其發展創新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精神動力,但嚴峻的現實還是不容我們樂觀。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班子精準扶貧對照檢查材料,歡迎大家閱讀!
【班子精準扶貧對照檢查材料1】
自全面實行精準扶貧工作以來,我國的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已有許多貧困人口受惠,許多貧困地區的生活狀況獲得明顯改善。但需要面對的問題還有很多,扶貧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一、精準識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指出,“精準扶貧,關鍵的關鍵是要把扶貧對象摸清搞準,把家底盤清,這是前提。”精準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必須要做到“六個精準”。即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如果扶貧對象這一工作搞不清楚,那么幫扶的工作也無從下手。在精準識別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由上級規定各鄉鎮貧困人口數量影響識別的精準度。貧困人口的數量在省級規定的數量內由下級向上級上報。貧困人口的總數并不是對各家各戶逐一識別后得出的總數,而是來自于統計測算和分解,這樣就導致貧困戶數量統計誤差的存在。這樣的情況下,貧困戶的名額分到各個地區就會出現有的地方貧困戶名額過多,有的地方貧困戶數量名額不夠的現象。這樣就會很容易造成應該得到幫扶的沒有得到幫扶,而不應該得到幫扶的卻得到了幫扶,嚴重影響了扶貧的精準度和效果。
(二)信息不對稱與自愿申請成為精準扶貧的深入門檻。獲得幫扶的前提是貧困戶需要自己申請,而貧困戶申請的前提是知道國家有這樣一項政策。在現實生活中,貧困地區信息閉塞,獲得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還有一部分人在外打工無法獲取這些信息。許多原因導致貧困戶不能及時申請而錯過了識別的工作環節,錯失了被幫扶的機會。
(三)貧困戶認定評議機制不完善。在民主評議過程中存在較大的人為因素,民主評議過程中參與評議的有多少人?具體參加人員都有誰?評議人與申請人是否有親屬或利害關系?都無從如實獲悉。農村地區存在非常重視血緣親緣關系的現象,有的利用血緣或親緣關系瞞天過海,占用名額,導致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不到應有的權益。
(四)貧困戶精準識別標準單一,并且工作難度較大。判斷是否屬于貧困戶主要依據便是其家庭人均收入是否在國家或各省政府規定的貧困線以下。以收入水平刻畫和識別貧困程度具有直觀、可比性等優勢,要獲取這一信息的工作難度很大,并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一定的難選、漏選問題。當前,我國個人及家庭資產信息平臺不完善、家庭微觀統計體系不健全,難以準確獲取貧困戶家庭的收入情況。另一方面收入只能反映人類發展和貧困的一個方面,但不能充分反映收入之外其他維度的貧困狀況,如能力性貧困,或是因學、因病、因婚導致的支出性貧困。
二、精準幫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幫扶過程中不作為,假扶貧、走過場。貧困戶申請獲得幫扶資格后,沒有獲得多大幫助,政府部門僅僅給他們發放了一點生活用品,生活沒有改善,收入水平依然在貧困線以下。但地方政府為了完成上級任務,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直接將貧困戶從國務院扶貧開發系統將其變成脫貧人口,使他們被脫貧。如果這樣的情況出現過多,那么整體的扶貧效果會非常不理想,這樣的直接后果便是2020年之后貧困人口仍然大量的存在。
(二)受供給側改革的影響,產業扶貧受限。產業是扶貧的治本之策,而產業的發展受經濟水平、社會生產力、國家政策等的制約。中國經濟從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已取得了較大發展,但產能過剩等問題突出,不得不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落實的重點任務包括去產能、去杠桿,這必然使經濟同時面臨產出增速放緩和資產價值下降的雙重壓力,引起一系列宏觀經濟指標,如儲蓄、投資、物價和就業等呈現新變化,導致經濟增長和投資增長的減貧效應降低。經濟增速下降及結構性調整必然會影響到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效果。
傳統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勢必會導致裁員降薪的現象發生,尤其在低端行業,低技術含量的就業崗位會大量減少。企業對高素質的人才需求增加,對普通技術工人需求量減少。貧困人口大部分都是素質不高,文化水平偏低,所以在傳統產業就業上會受到限制,這樣解決貧困人口就業這這一條路上就行不通。
(三)扶貧資金短缺,資金來源渠道單一。扶貧資金主要來源于中央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和地方財政資金。首先,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有限,而我國貧困人口眾多,由上到下一級一級分配到貧困戶手中后就會變得十分微薄。其次,地方財政收入受到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貧困人口越多的地方往往經濟越落后,財政收入也越低,用于扶貧的資金也就越有限。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扶貧工作會嚴重受阻,沒有資金保障,許多扶貧項目也就無法落實。
三、提高精準扶貧工作效果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并完善科學的貧困人口識別體系,并貫徹落實到位。第一,貧困識別標準不能單獨依靠收入來決定,應考慮加入家庭房產情況、受教育及能力情況、身體情況等因素;第二,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一次徹底的貧困人口普查,并搞清楚致貧的原因,由下級向上級匯總上報,然后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民主評議并公示;第三,各地區對識別環節進行監督,設立監督舉報電話,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的職能,對應該被納入貧困人口標準而未被納入的,不符合要求而被識別為貧困戶現象,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并及時糾正;第四,鑒于脫貧與返貧同時存在的現象,對貧困人口跟蹤監測,及時將返貧人口重新納入幫扶體系。
(二)加強幫扶工作的監管,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第一,中央加強對地方對扶貧工作監督力度,對發現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違反程序,玩忽職守,不作為的人員堅決嚴加懲處;第二,對扶貧成效的考察要全面科學,不能僅僅依靠從國務院扶貧開發系統中的數據和全國農村貧困監測的數據,還應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測評、群眾滿意度調查數據,并且適當的引入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的調查數據,避免出現“不作為、亂作為、假作為”的現象;第三,對于扶貧成果的考核加入官員升遷的考核,與“官帽”掛鉤,讓各級地方官員對扶貧工作加以重視。
(三)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積極推進多種扶貧形式。產業是扶貧的治本之策,要加大扶貧項目的開發力度。全國各行各業正進行供給側改革,在建立扶貧產業的過程中要規避傳統落后的產業,將重點放在綠色、環保、科持含量高,可持續的產業上,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的號召。設立產業扶貧專項資金,扶貧資金要?顚S,科學合理使用。對扶貧資金的使用要加強監管,嚴厲打擊亂用挪用現象!昂娩撚迷诘度猩稀,扶貧資金要集中用于解決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地區的生活條件,使貧困地區的百姓真正受惠,真正感受到精準扶貧帶來的成效。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民的培訓力度,治貧先治愚,貧困地區人口大都文化水平較低,沒有較強的專業技能。通過對貧困人口的教育培訓,提高人口素質和技能水平,提升就業能力,與現代社會接軌,同時也能為我國的發展輸送高素質的勞動力。同時,鼓勵、引導民企吸收貧困人口就業,并適當給予企業補助。努力實現由單純“輸血”向幫助“造血”的轉變。
【班子精準扶貧對照檢查材料2】
近日黨校50期縣干班精準扶貧調研組對馬河等地進行了調研,看到各駐村工作組深入貧困村工作細致,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
一、當前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扶貧對象確立不夠精準
扶貧開發的基本對象包括貧困區域和貧困群體兩類。貧困區域由各級黨委政府主要依據貧困程度和貧困發生率來確定,一般分片區、縣(重點縣和片區縣)、鄉(省定重點老區鄉鎮和插花貧困鄉鎮)、村等四個層次,其確定相對容易。貧困群體則由基層根據扶貧標準來確定,而扶貧標準往往用上年度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來衡定。這樣就會產生這樣幾個問題:一是地方為了爭取更多資源,存在夸大和多報情況,造成國家扶貧資金流失或浪費;二是現階段農民收入來源多樣化和不可測性,貧困群體識別顯得十分困難;三是致貧或脫貧是個動態過程,而我們信息及管理機制相對滯后,造成該納入的未納入,該摘帽的未摘帽;四是部分好逸惡勞、賭博酗酒者、因子女不盡贍養義務致生活無著者被納入扶貧對象,從而帶來價值導向錯誤,一部分勤勞者或盡孝者會降低熱情,產生攀比和坐等要的心理。
(二)對貧困群體參與的積極性發動不足
由于貧困農村留守人員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貧困總戶數比例高。加之思想觀念陳舊,科技意識不強,生產經營能力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抵御風險和自我發展能力脆弱。一些扶貧組往往自視高人一等,認為貧困人群沒有文化和眼界,與他們溝通費時費力,沒什么意義,故而什么都喜歡大包大攬,大到扶貧規劃,小到具體項目建設,不征求群眾意見,排斥群眾參與,以致要么群眾意見不統一,看不到發展前景,不愿配合,要么脫離實際,產生不了效果,降低了群眾熱情。
(三)對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扶貧工作動員不夠
忽視了對社會組織和企業的動員,也缺乏制定相應便利政策,對社會資源發揮利用不夠。有也只是一些小、散、慈善性的錢物捐助,對項目的參與不足,由社會組織和企業主導的項目開發寥寥無幾。
(四)一些項目規劃過于空泛,缺乏具體可操作性,導致難以進一步推進
在調研中發現,各駐村工作組針對當地實際做了大量調研,并制定了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業發展產業和項目。如馬河鎮錢河村,針對當地山多田少、經濟條件差的實際,制了全村整體發展項目規劃。其中,三養(山上養雞、山坡養羊、山下養豬)三種(種桃樹、蔬菜、大棚養菇、)打造錢河濕地旅游區非常符合當地實際,也具有相當前景。一些項目已開始實施,但有些項目由于過于空泛,缺乏分析評估、前景利潤分析,缺乏具體操作方向和路徑,在具體實施中無從下手。一些規劃項目對具體操作中的問題缺乏考慮,致使實施起來困難重重。如,建立生產基地或生態園地、養殖基地等需要流轉土地,但山村本就農地不足,很多已被納入國家農田保護范圍,存在政策沖突,手續批不下來;現在農村中青年勞力大都出門打工,缺乏有效勞力。有些農業種植項目季節性強,收采季節需大量勞力,但一時征集不到相應的勞務人員,即使出高價也不濟事。比如茶場采摘春茶,時間很短,如不及時采摘,就會變老,成為廢品。由于打工相對收入高,難以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季節性用工對一些種植、養殖產業公司來說,是一個制約發展的瓶頸。
(五)短期項目多,缺乏扶貧長效機制
由于貧困村多處于偏遠山區,土地及其相關資源有限,信息不對等、技術不到位,運輸成本高,扶貧項目中多以種植養植為主,小而散,這類項目短期效應尚可,短時間內就可看到牛羊滿坡、瓜果蔬菜遍地,但由于市場行情波動大,這年度的興旺不一定能持續到下一年度。由于缺乏龍頭企業的支撐作用、能人大戶的引領作用,單打獨干難以發展一體化產業項目,缺乏收入穩步增長的長效機制。
(六)注重輸血,缺乏造血機制建設
一些工作隊爭取各項資金后,偏重于投入村委會辦公場所、道路、飲水等顯性的硬件建設上面,忽視了整體機制建設。對貧困戶的扶持依然停留在一般的如春節"送溫暖"的形式上,忽視對貧困戶的持續關注和能力開發建設。輸血不造血,只能解一時之困,貧困戶一夜間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但這種做法對脫貧是不可持續的,助長了貧困戶"等、靠、要"的懶惰心理,不能激發其主觀能動性。
(七)扶貧不扶志,對貧困戶沒有進行脫貧思想引導,未能使其樹立自立的志向
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幫扶人員忽視思想引導,不愿做細致的思想工作,不愿進行細致的調研幫其梳理發展策略。由于農村經濟收入不高,不須過多資金即可得到很大改善,而幫扶人員相對富裕,所以為求簡單,大都是直接給錢走人。一些貧困戶長期企盼工作隊送溫暖,相互攀比誰的幫扶者官最大、誰送的最多。所送的經費物質不是用于發展生產,而是用于生活開銷。有則一頓充,明日敲米桶。甚至連送去的種羊、種豬、種子等發展用物資也坐吃山空。
二、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的對策建議
(一)對貧困對象加強正確價值引導
一是對扶貧對象進行精準識別,以對象的精準來凸現扶貧的真正意義?煽紤]開發扶貧專用軟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管用的貧困村、貧困戶精準識別、信息聯網和動態管理機制。要把那些希望靠扶貧資金均沾的富裕家庭剔出來;要把那些因懶致貧的對象剔出來;要把那些因子女不盡贍養義務致生活無著落的對象剔出來。讓大家真正明白,扶貧是助推脫貧的助推器,而不是天上掉餡餅。二是對扶貧對象自力精神的培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加強培育貧困戶自立精神,通過自己奮斗真正阻斷窮根。
(二)細化、實化項目方案,使其真正落地生根
對一些符合本地發展實際,又具有發展前景的項目,要加強論證,在帶動就業、產品銷路、市場前景等方面都要有翔實數據分析。同時,對具體實施的程序路徑也要有詳盡的設計。比如,括資金來源,原料種子的品質、等級、產地,項目開發過程中土地的流轉征用、補償和利益的分配等。
(三)加強社會組織參與扶貧工作的機制建設
社會組織及企業在資源、資金、信息、專業技術方面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有黨政部門和行政人員所不及的地方。要加強社會組織及企業參與持貧工作的機制建設,制定政策,為社會力量、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扶貧開發創造便利條件,對企業可進行稅收減免政策、項目冠名權等等。
(四)建立扶貧智庫或專業咨詢團隊
縣(市、區)可以網絡本地區專業技術人才,或與專業公司合作建立扶貧項目智庫和專業咨詢團隊,針對不同項目聘請不同專業團隊進行咨詢指導,保證其科學性、可行性,避免決策失誤造成國家、集體、個人資金損失,影響扶貧工作的實際效果。
(五)考核重點要以阻斷致貧、推進可持續性發展為著力點
考核是督促和檢驗扶貧工作的重要手段,考核指標有很強的導向作用,要有科學合理的設計。對一些短期的、顯性的工作考核指數權重應減輕,比如,資金爭取、道路水渠硬件建設等方面,由于強勢行政部門往往擁有更多資源,而弱勢行政部門卻苦于無門,導致了不平衡、不公平的因素。要重點考核扶貧工作是否從解決突出問題入手,能否建立起讓貧困人口自己勞動致富的長效機制等入手,避免形式主義、面子工程,真正實現精準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