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點上,我們毫不遲疑、滿懷信心,整裝出發、扎實前行。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收集的2017四個轉變發言材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四個轉變發言材料1】
基層黨組織要發揮基層黨員干部的“孺子牛”精神,圍繞“四個轉變”創新服務方式、踐行服務承諾、提升服務能力,如此方能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達到暖民心、聚民心、穩民心的效果。
一變“按部就班”為“吐故納新”。部分基層黨組織言行不一、擺“官架子”、遇事推諉扯皮、辦事拖拖拉拉等現象比較突出,讓群眾十分不滿,基層黨員干部服務意識亟待提高、服務方式亟須轉變。要學會“破”,敢于打破因循守舊的服務程序和方式,結合社會發展和群眾需求,創新體制機制,暢通服務群眾渠道;要學會“變”,提高服務意識,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要學會“轉”,改變基層黨員干部工作作風,促使基層黨組織由管理職能向服務職能轉變。
二變“一枝獨秀”為“百花競放”。按照條條框框的規定,以固有形式和標準踐行服務承諾、履行服務責任、開展服務活動,往往出現經典活動“一枝獨秀”,各地服務活動“跟風”現象較為嚴重。各基層黨組織要將“基本型”規定動作與“主題型”個性動作相結合,在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服務時間上結合自身優勢,突出個性特色,使服務活動由“制度化”向“運動式”轉變,形成地地有特色、處處有亮點的“百花競放”局面。
三變“單打獨斗”為“組團服務”。“百姓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如天”,服務無小事,僅靠個別黨員的力量去解民憂、幫民困,就如“蚍蜉撼樹”,談何容易?廣大基層黨員干部要凝心聚力,進行“組團式”服務,從群眾最需要、反映最迫切的問題入手,實行“一站式”辦公,提供“一條龍”服務,堅持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實現“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服務效果。
四變“目標評價”為“群眾參評”。過去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考核多以目標評價為主,根據既定目標責任逐條考評,考核結果只懲不獎,忽視了群眾滿不滿意這項重要指標,往往出現目標考核與實際情況難以吻合的局面。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黨員干部作用發揮得好不好、服務群眾到不到位,那得群眾說了算。考評要強化群眾參與監督和評價的效果,完善獎評激勵機制,采取“聽、看、查、訪、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全面考核,并將評議結果作為檢驗基層黨員干部和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成效的“試金石”。
【2017四個轉變發言材料2】
事業興衰,關鍵在黨,成敗在人。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穩定的歷史轉型時期,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能力建設和素質提升,直接關系黨的執政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要訣在于強化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能力素質,要著力實現四個轉變,把握方向,強調重點,抓工作、抓落實、抓成效。
在干部能力指向上,由不適應市場經濟向成熟駕馭市場經濟轉變。當前,我國正面臨深化改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新機遇,廣大領導干部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但長期計劃經濟環境下所形成的行政管控干預經濟行為的慣性思維模式,使廣大領導干部不適應高度市場化的經濟運行體系,往往使結果事與愿違。因此,校正領導干部能力指向,實現充分適應成熟駕馭的轉變,是當前提高領導干部能力素質必須破解的首要任務。
校正領導干部能力指向,應著重解決以下問題:首先,更新能力觀念需求。著力扭轉計劃思維管控下所形成的與市場經濟相悖的行為方式,樹立面向市場、立足市場、駕馭市場的觀念和理念。提高領導干部運用市場思維和市場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其次,革新能力發展目標。在深化的新時期,傳統的計劃經濟思維和方式仍然在相當領域影響著我們能力發展目標的確立,必須從根本上校正原有的能力發展目標。具體而言,就是要按照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運行特點,確定自己的領導能力發展目標,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再次,科學分解目標體系。領導工作綜合性、系統性強,需要多方面的知識積累。領導干部的能力發展目標是一個隨著社會實踐發展而動態變化著的價值體系,在這樣一套價值體系之下,包含著不同層次和內容的價值指標。領導干部要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來科學擇取價值指標,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做好領導工作、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的各種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改革發展的歷史轉型時期,不斷增加對本職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在干部能力結構上,由一維化能力結構向多維化能力結構轉變。在我國條件下,領導干部優化自身能力結構,主要是要實現從一維化能力結構向多維化能力結構轉變。領導干部的能力構成要素主要包括:科學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選人用人能力、變革創新能力和依法執政能力等。要實現領導能力結構從一維化向多維化轉變,必須著力變革知識結構和加強實踐鍛煉。
就變革知識結構而言,最根本的是要學。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和運用,學深一些、學透一些,努力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通過學習,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和事業觀,堅定政治立場、明辨大是大非,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就加強實踐鍛煉而言,新時期改革的特點已由單一化的重點突破轉向綜合性的配套推進,這就為領導干部寬領域、多層次加強領導的實踐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廣大領導干部要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領導藝術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實踐沃土中,不斷從人民群眾中吸取營養和力量,逐步形成自己多維化的領導能力結構。
在干部能力特征上,由被動執行為主向主動創新為主轉變。在實際工作中,這兩種類型的領導能力各有千秋。執行性領導能力是以常規思維為基礎,習慣于既有的行為模式和組織程序,因而具有程序性和穩定性;創新性領導能力是以開拓性思維為基礎,敢于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善于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這兩種類型的領導能力若能適當結合,可收到主動與被動相得益彰之功效。
那么,領導干部如何增強創新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呢?首先,要堅持革命的辯證法,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轉變思維習慣、突破思維定勢,在把握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實現變革和創新。其次,要鍛造開創精神。要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樹立尊重實踐、敢于開拓的創新精神,從根本上破除因循守舊、思想僵化、形式主義和無所作為。再次,要真正吃透“兩頭”。領導干部既要透徹理解上級政策,又要弄清本地的實際情況,把兩者有機結合,作出正確的決策,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出現。最后,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在敢想、敢闖、敢試、敢冒的實踐過程中,著力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新經驗、開創新局面,不斷提升創新思維能力。
在干部培訓方式上,由傳統穩健型向開放多變型轉變。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培養和造就一批為實現中國夢的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為的執政骨干隊伍是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時代的迫切任務。有一句話說得好:“以鍛煉為本、學會健康;以修進為本、學會求知;以進德為本、學會做事;以適應為本、學會生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培養一批黨性堅定,具有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能力,能夠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中心工作,認認真真學習、老老實實做人、干干凈凈干事的領導骨干隊伍。
培養領導干部的領導能力,必須通過具體的行為方式,這些方式往往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征和實踐特色。要按發展的需要,在繼續堅持運用行之有效的傳統方式的前提下,創新新型培養方式,使領導干部的能力素質適應日新月異的形勢發展的需要。這套方式應當具有以下基本特點:一是重點突、內容精。做好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要突出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特別是教育和黨性教育,著力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切實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二是方法新,現實強。對領導干部的培養,要把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改革開放和新鮮經驗、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及時轉化為培訓內容,堅持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增強培訓的互動性、實踐性和實效性。三是講激勵,促競爭。要在培養領導干部的工作中引入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嚴把政治關,擴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質量,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研究建立干部教育培訓與干部培養使用密切結合的機制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