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有可能不再是小學入學鐵定的截止日期。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提到,就讀小學一年級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這意味著,生于“8月31日之前”不再是“統一”的小學入學條件了。此前有媽媽怕寶寶晚上學一年,甚至趕在8月底前進行剖宮產,關于這一改變,您怎么看?
家長多數認為影響不大
本報昨日隨機采訪了20位學齡前兒童與小學生家長,多數受訪家長都表示聽說了這個消息,但認為對孩子上學影響不大。“我兒子是9月中旬的生日,當初上幼兒園時,我讓他早上了一年,然而沒幾個月就后悔了,因為他作為班里最小的那個,各方面能力都不如大一些的孩子。因為這,他上小學我和他爸爸都沒強求,順其自然,結果很高興孩子成功逆襲,方方面面表現都很棒。”一位7歲男童的媽媽告訴記者,在她小時候,為了早上一年學托人改戶口本的情況挺多見,但現在,“誰還在意孩子早一年晚一年上學呢,更主要還是看孩子適應不適應”。
也有家長表示,上大學以后才發現南方來的同學普遍上學早,同班同學相差一兩歲甚至兩三歲的情況挺普遍,“如果從小學入學就各省定各自的門檻,那以后大學里豈不年齡差別更大?”
醫生必須遵循醫療原則
“在對剖宮產控制得不太嚴格的時期,為了孩子上學主動要求剖的情況挺普遍。2010年以后,孕婦為了這個目的提要求的漸漸少了。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天津市對剖宮產率的管理都非常嚴格,剖宮產也不是孕婦或家屬‘想做就能做’。”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產科行政副主任董微說,以前,每一年的8月最后一周都是剖宮產手術的小高峰,以該科當時每月150人的分娩量為例,那些年每天的剖宮產手術為3-4臺,但一到8月最后一周,手術量就會突然增至每天6-7臺。
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管理得越來越嚴格,且孕婦們的文化素質越來越高,雖然每年都會有孕婦或家屬提出這個要求,但相比以前可以說少了許多。董主任說,以她多年工作中的觀察發現,越是文化素質高的孕婦,越不在乎這一點。特別是老師這個群體,基本上不會“為了孩子早上一年學選擇剖”。“曾經有位老師懷的是雙胞胎,自身情況符合剖宮產指征,可她說孩子早上學吃力,不如晚點兒好。”
董主任說,剖宮產手術有嚴格的手術指征,醫生們必須遵循醫學科學的要求,才能為符合情況的孕婦進行剖宮產手術。如果孕婦符合剖宮產指征,預產期又與8月31日接近,在“今天做和明天做沒什么區別的情況下,對方要是提出要求,我們也會盡量滿足,但必須遵循醫療原則,為具備手術指征的孕婦行剖宮產術。”
本市是否調整暫無消息
針對小學入學政策年齡截止日期一事,教育部昨日回應表示,由于各省適齡兒童數量情況和教育資源的實際承載能力不同,一直以來,具體入學政策年齡截止日期由各省具體規定。教育部表示,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是依法重申現行制度和做法,教育部不會統一規定具體入學政策年齡截止日期。天津的政策是否會作出調整呢?對此,市教委相關人士表示,目前還未看到教育部正式文件,收到后會根據文件研究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