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不教拼音了”“提前學拼音,贏在起跑線上”……下個月起,幼升小又將開啟。每到這個階段,“一年級到底教不教拼音”“要不要報個拼音班提前學起來”??家長們會因社會上流傳的種種說法而焦慮。
學校不教拼音了?誤區!
學校不教拼音,拼音全靠孩子自學,零基礎跟不上,但考試要考拼音……有關拼音教不教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即將幼升小的家長。不少家長根據“過來人”的提示,提前給孩子報了課外的拼音培訓班,或者就自己上陣教孩子拼音。
在記者采訪中,家長們坦陳,對于學好語文,拼音是扎實的“第一步”。家長高先生說:“我們小時候都是先教拼音,學完再開始認字。現在據說是認字和拼音一起教,這樣對孩子的要求更高了,還是先學點拼音打基礎。”
也有怕跟不上其他孩子的。“幼兒園大班時,班里就有將近一半的孩子提前學了拼音,萬一小學老師看那么多小朋友都有了基礎,進度就加快,那我們家零基礎豈不是很受傷?”王女士說。
小學拼音究竟怎么教?
不少家長得到這樣的信息:“學校不教拼音,直接教識字了”。
事實上,這是對于拼音教學的一個誤解。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副教授毛世楨介紹,上海目前實施的是“拼音與識字、閱讀相融合”的拼音教學模式:將短小、富有生活情趣的兒歌和短文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在閱讀兒歌、短文的過程中學習漢語拼音。現行教材一至二年級的課文采用全注音方式,將拼音教學的過程從過去的集中兩個月延長至如今的兩年。
根據現行的《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試行稿)》和小學語文教學進度安排,孩子們進入小學后,一般先要經歷3周至4周的“學習準備期”,逐步適應小學生活。之后,便進入5周至6周集中學習漢語拼音的階段,這一階段通常在50課時左右。通過這一階段“讀兒歌識字學拼音”,可基本獲得漢語拼音的認讀與拼讀能力;再通過8周左右的“看拼音讀課文識字”,可強化鞏固拼讀能力;到二年級結束時,能正確拼讀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會查閱字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
小心!“提前”害了長遠
去年6月,上海市教委委托華東師范大學開展“上海低年級漢語拼音學習效果”專題調研,調研組對靜安等4個中心城區、奉賢等4個郊區的8所學校1100余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及家長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對于那些學前學過漢語拼音或課外參加漢語拼音補習的學生而言,在入學初期對測試成績稍有影響,這種影響到二年級期末趨于消失。從調研結果看,學前階段是否早學拼音、課外是否補習拼音,對孩子小學階段尤其是中高年級語文學習沒有顯著影響。
徐匯區教師進修學院語文教研員、特級教師高永娟認為,“識字與漢語拼音的學習同步進行,使孩子們既能借助音節認識漢字,又能借助漢字的發音來學習認讀漢語拼音字母;此外,音節拼讀是學習漢語拼音的難點,音節拼讀能力的提高需要經歷較長一段時間的練習。”高永娟說,學拼音,主要是為了解決識字、學說普通話的問題。漢語拼音是孩子們識字、學說普通話的工具,融合識字、閱讀學習漢語拼音,更能掌握這項工具,加以實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