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所學校到“長三角”考察民辦學校“小升初錄取方式”,“面談”成錄取的大趨勢
3月21日,華西都市報“2015小升初巡講”第三場活動舉行,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西川中學等9所學校的校領導與家長們見面。大家最關心的,還是今年成都市民辦學校的初中招生辦法。
據了解,目前成都招生方式還未公布。但上周,成都市20所民辦學校的負責人前往南京、上海與杭州考察當地民辦學校小升初的錄取方式。在“長三角”的學校,多采取一種叫做“面談”的選拔方式。
背景
2017年民辦學校完全禁止小升初“摸筆”
去年3月,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四川省轉發并表示將禁止初中提前從小學招收選拔學生,變相搶奪生源,到2017年杜絕民辦學校采取考試方式選拔學生。
一年過去,成都已經在開始探索、落地此項規定。上周,成都市教育部門帶領20所民辦學校校級領導到“長三角”的3個城市做了考察。上海、南京與杭州,最早的在4年前就將小升初錄取由筆試轉為了面試。一位考察團成員告訴記者,在當地更多的稱呼這種錄取方式為“面談”,百分之百實現了:一不能摸筆,二不能有試卷。
那么,今年成都市會不會使用這種本地從未實施過的方式?新的政策最快會在下周公布,但不論如何,“面試”或“面談”必定會成為未來民辦學校初中錄取的大趨勢。
借鑒
杭州學校:兩輪面談 家長參與
成都前往南京、杭州與上?疾斓膱F隊,一天要走訪當地兩所學校。在杭州公益學校,被學生們稱呼為“阿潘”的校長給成都教師團做了交流。他們的“小升初”錄取選拔過程一共有三輪:第一輪遴選紙質資料;第二輪進入第一次考官見面,由教師考核學生的“語數外學習能力”面談;考官們對考生進行綜合評價后,進入第三輪校長面談。
校長面談,還邀請了家長參與。一位老師說,這個工作量很大,一位老師面試一位學生,好像5分鐘已足夠,但對于有才的學生與家長,完全不夠時間展示。
杭州綠城學校等民辦學校處,有時候一次面試會持續15-20分鐘。面對一個年級的400多個招生名額,校長與考官都感嘆:“我們從‘面談’聊到了‘面癱’!
上海學校:部分搖號 部分面談
上海的部分民辦學校,是在公辦學校校址上改擴建的,由于國家投資了校園硬件,因此有的采取部分搖號、部分面試,比例為“二八開、四六開”等等。受訪學校很少談到過去成都學子家長都關心的奧數問題,而是非?粗鼐C合素質,“他們表示,剛開始采用這種方式也有疑慮,但現在能夠通過面談,讓學生與家長也更了解學校,而學校也能選到更適合的學生!
據了解,上海2013年的初中新生人數為14萬人,“小升初”的錄取比例大約為10:1。為避免家長盲目擇校,市教委統一了民辦初中的面談時間。而很多學校也出招幫學生克服緊張情緒,在面談活動中設置游戲環節,如拼七巧板、團隊心理活動游戲等,以了解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外,有的學校在師生面對面交流環節,學生可以展示各自的才藝和特長。
延伸閱讀
學生“面談”前準備
有學校負責人告訴家長,如果采用免試錄取,那可能學生在進校時就有老師或攝像頭在對其進行觀察了。請注意儀容儀表,禮貌舉止,甚至是撿起地上的紙屑與否都可能成為錄取與否的參考標準。華西都市報記者特別采訪了10多位民辦學校負責人,整理出部分“面談”技巧;A材料1、綜合素質測評書2、建議一份自薦報告或自我介紹3、日常成績單(可附)紙質材料1:證書類A、奧賽、華賽、希望杯證書B、藝術、科學類證書C、市三好、區三好、校三好2:平時成績類A、課本考官將觀察學生平日的記錄習慣、學習習慣。B、作業本、試卷考官將關注作業字跡、改錯態度等。3、創作成果類A、書法、繪畫作品B、創造小發明,如機器人之類C、喜愛的書籍或精品讀后感等。最后沖刺1、周末,照一套合適的寸照,以及幾張“春意盎然”的生活照。2、請整理5、6年級的上述重要資料。復印并裝訂多份3、對著鏡子練習自我介紹。4、家人、朋友當考官,模擬面試現場。5、每天都說一句我能行!平穩心態,沉著迎考。
探索
如何保證公平、公正?
沿海“小升初”媒體、專家、家長共監督
從“明考”到“暗戰”,不用筆試的成績分數作為錄取與淘汰的分水嶺,公正與公平必然成為關注的焦點。成都一位老師認為,面談的公平性涉及到兩點:第一,即人為的公平,是否有“關系戶”;第二,是不同評委認識之間的公平,“同樣的學生在不同老師眼中,是不一樣的”。兩個問題都不好監控與解決。
部分學校引入了監督機制,媒體、專家與家長的共同監督,有的學校實行了實時的直播與錄像。但家長們認為實施起來同樣會有被異化的擔心:一方面擔心面試異化為證書、特長、榮譽比拼,相反只會加重孩子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擔心比較靈活的面試容易被權錢腐化,難以抵擋“條子、票子、關系”的侵襲。
成外實外萬人報名,挨個面試怎么辦?
杭州學校錄400人 面試人員已“面癱”
“免試招生”的改革方向,毫無疑問是契合國家教育改革整體方向的。它有助于把成千上萬的孩子從沉重的應試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釋放學生的創新能力,積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免試之后如何招生呢?倘若全部采用諸如“搖號”這類隨機方式,或許能夠最大限度滿足家長的公平訴求,但無疑不利于教育水平和效率的整體進步,“面談”成為更多城市折中的辦法。
成都一位民辦學校校長感嘆,每年的小升初考試“大戶”,成外與實外連續多年報名都在萬人左右,一個學生即便用5分鐘,也要800多個小時。杭州學校錄取400人都已很辛苦,成都學校何以在幾天之內就能選擇到心儀的彼此?實際操作非常艱難。
“即便今年不推行面試,明后年都需做。到底如何做?我們也正焦頭爛額!币晃唤逃缛耸勘硎尽
奧賽、三好證書,更具價值?
奧賽只是砝碼之一 重點考核綜合素質
上周末與這周末,華賽、希望杯正在相繼舉行,參賽人數不少。過去每一年家長們關注筆試是否有奧數題,近幾年也在民辦小升初測試中比例減少、最后被禁止。
“學校喜歡看奧數證書?如果不考試,那豈不是它們的含金量更高?”一位家長向參與華西小升初巡講的校長提問!皵祵W競賽的成績仍然是為學習數學學有余力的同學們準備的一個升學砝碼,但它絕對不是唯一標準了。藝術成績、發明特長、學習習慣、受挫能力、生活態度都可能成為未來民辦學校錄取參看的標準。”實外西區的吳國林副校長回答。
往年,不少學生會提前準備一些報名材料,比如“綜合素質測評書”、自薦報告或者自我介紹。
吳校長建議,除了這些紙質的物件,考生還需要注意儀容儀表,展示體育、藝術、計算機等各種特長。西川中學校長助理朱智彬告訴家長,學生們可準備好5、6年級的獲獎證書,“比如你小學六年都得到校級三好,含金量也許敵得過一個區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