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河埒中心小學體育老師鄧峰在整理全濱湖區的中小學生體測數據時發現,男生平均優秀率、良好率以及合格率都要低于女生2%左右,而在小學階段男生更是要比女生落后5%左右。這個結果和蘆莊實驗小學的體測結果相似,該校男生的體測優良率為57.63%,比女生少了近12%,女生的平均體質同樣明顯好于男生。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中小學生在體測數據上出現“陰盛陽衰”現象呢?
[驚人數據]女生體測優良率高于男生
在蘆莊實驗小學的操場上,冬季趣味運動會正在火熱進行中,三到六年級的孩子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拔河、托乒乓球、雙人跳繩、跳長繩等活動,每個班級的隊伍有同等數量的男生和女生組成。女生除了在跳繩、踢毽子等項目占有優勢外,在拔河等力量型項目上也毫不遜色。
“我們學校的孩子很多都是新市民子女,他們都挺喜歡運動的,每次活動,孩子們玩得都挺盡興,但是總體上女孩子要比男孩子玩得更好。”該校體育老師王波告訴記者,“比如平時的課間活動,女孩子可以踢毽子、扔沙包、跳繩,玩的方式比較多,而男生雖然也可以玩這些項目,但是大部分還是限定在球類上。女孩子要比男孩子早熟一些,同等年齡下,女孩子的性格可能比男孩子更活潑一些,蹦蹦跳跳的事情根本難不倒她們。”
女生的這種表現也體現在體測成績上。王波拿出了今年下半年統計的全校學生體測成績,其中顯示,蘆莊實驗小學共有838學生,男生471名,女生367名,實測男生465名,女生367名,合格率達到了98.60%,其中男生的合格率為98.50%,女生的合格率為98.63%。但是在優良率方面,男生和女生之間差距明顯拉開,其中男生的優良率為57.63%,女生則達到了69.50%。女生優良率比男生高出11.87%,令人吃驚。
[客觀因素]體測標準讓男生“吃虧”了?
在河埒中心小學體育老師鄧峰看來,此次新版的體測項目對男生來說有點“不公平”,“首先在小學里面,很多女孩子都比男孩子發育得早,體型和力量都明顯強于同年齡的男生。同時,體測項目里的坐位體前屈和跳繩項目,都是更有利于女生發揮的項目。坐位體前屈主要測試柔韌性,這方面男生先天就不如女生。跳繩則是主要考驗靈敏性,男生也處于劣勢。”
而對于初中生來說,男生則主要吃虧在引體向上項目上。“很多初一的學生都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練習,所以也導致了成績不理想,”錫山區體育教研員陳輝表示,從錫山區體測的數據來看,男生做引體向上的確是一個大問題,而各項成績綜合下來,女生體測成績高于男生的現象仍然存在。他坦承,“初中體測在總的項目設置上還是比較有利于女生發揮的。”
他表示,今年實行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修訂)》對中小學幾個項目的評分要求有所降低,但在初中增加了引體向上,這是個男生集體“恐懼”的體測項目,成績的“慘烈”也就顯得很正常了。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體測中看到小學、初中女生體質普遍好于男生的原因之一。
[深層原因]缺乏鍛煉造成“重量級”體型
雖然在體測項目上“吃了虧”,但是男生體質下降更為重要的原因還是總體缺乏鍛煉,不少男孩子出現了越來越“重量級”的體型。
“我們學校每年訂做校服的時候,我都會留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因為體型特殊而需要調換校服的男孩子越來越多了。今年我們學校1000多男生的校服,就有50多人因為‘特殊體型’需要更換。”無錫一所小學的老師告訴記者,所謂特殊體型就是孩子因為過胖而導致身材不成比例,而不能穿上為正常體型設計的校服。
在無錫市許多中小學老師的眼中,不少男生的體型也是到了令人“稱奇”的地步。“我們學校里面有一個男孩,身高才160厘米,體重就已經達到了180斤,”鄧峰老師說,自己一直比較關注學生的體型問題,據他了解目前學校里的男孩體重在120-130斤的占到了10%。“有些孩子雖然胖但是運動能力還行,但是大多數的孩子一旦胖起來就更加不愿意運動,這造成了越胖越不愿意運動、越不愿意運動越胖的惡性循環。”
他告訴記者,雖然濱湖區為區內孩子按照運動能力的欠缺制定了“運動處方”,但是仍然有不少家長認為男孩子胖一點不要緊。“我接觸的很多家長都覺得男孩子生出來大頭大腦的很可愛,后天飲食不注意,一旦孩子發胖了家長又會覺得等以后發育就會瘦下來,但事實上大多數的孩子胖了之后就瘦不回來了。”而在面對孩子的身材方面,對女生就顯得更為注意一些,“父母如果發現自己的女兒發胖了,多少還是會注意一些,讓孩子加強鍛煉,會有讓孩子瘦下來的愿望。我想這也是造成男生在體測成績上不如女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他看來,男孩子不但體型偏胖的越來越多,而且喜歡競技體育的孩子也越來越少,“以前上體育課,和孩子聊天總能有幾個孩子喜歡足球籃球的,還能聊起來。但現在與男孩子聊天,他們說的總是電腦游戲,怎么升級怎么刷裝備,我都完全插不上話。”他表示,現在學校里一些男生從小都是外婆、奶奶、媽媽管得多,吃得多,動得少,運動能力自然就相對弱了。還有不少男生在家里像女生一樣養著,缺乏“野性”,這也導致了他們整體體質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