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而學教育為大家帶來北京小升初,希望可以幫到您!
個別城區出區擇校人數減少六成
石景山區某重點小學每年畢業的學生為220名左右。往年,該校超過40%的畢業生流向外區,其中10%到15%的學生流向西城,剩下的絕大多數流向海淀。據了解,僅海淀區某知名中學每年都會從該小學招走30~40人。
這種情形今年將不會再次上演。據該校校長透露,盡管最終統計結果還沒有出來,估計還有外流的學生,但比例將遠遠低于40%。記者調查發現,該區內其他重點小學,今年外流學生的數量也在大大降低。
與此相對應的,是全區整體外出學生數量的減少。據石景山區教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以前全區外流學生有200人左右,今年,這個數據下降到了70~80人,降幅達60%。
"往年,學校前5名基本都會跨區到海淀區的優質初中去上學。今年因為北京小升初政策嚴控跨區,除了1名借讀生想去海淀區,其他畢業生都留在本區了。"豐臺區一所優質小學校長向記者坦言,之前會出現優秀生跨區擇校的現象,是因為學校單向劃片對口的初中是一所薄弱初中校,學生家長選擇空間有限,結果導致優質生源流向外區。
"五年前,我們學校60%的畢業生都會選擇海淀區或西城區的初中優質校。"豐臺區另一所知名小學校長透露,今年,該校一共只有十幾名學生去海淀和西城就讀初中,原因是因為戶口或房產在這兩個區。
據朝陽區一份家長教育滿意度調查問卷顯示,該區每年有超過10%的小學生、初中生外流到海淀、東城和西城。然而今年,不少接受采訪的朝陽區校長表示,"本地學生要想去外區縣上學甚至比登天還難。"
朝陽區一位知名小學校長介紹,由于學校地處東城與朝陽交界處,往年不少小學畢業生都會選擇去東城上初中,而今年據初步搜集的學生初中意向表顯示,除了個別遷戶口的學生以外,其余學生均會在本區就讀上學。
"往年,學校里的管樂特長生都會被西城、東城、海淀一些名校錄走,但今年這一比例比往年低了不少。"朝陽區一位小學校長介紹,今年該校大部分藝術特長生被區內初中錄取。
在昌平區的天通苑、回龍觀等社區,由于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缺乏,往年不少家長都選擇到鄰近的海淀、朝陽等區。不過回龍觀地區的一所小學校長告訴記者,今年該校本市戶籍的學生都將進入昌平區的初中。
■探因
入學政策"組合拳"嚴控小升初跨區
石景山區教委有關負責人透露,由于今年跨區政策收緊,今年該區外流學生人數減少六成左右。這部分外流學生中,有20到30人是因為戶籍地或住址變遷,其余學生主要是通過外區在石景山區招收特長生和住宿生而流出去的。
據悉,今年義務入學政策多條舉措劍指"無序跨區流動"。比如,全市首次啟用了統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該系統使原有的學生信息采集系統和學校的CMIS系統實現"無縫對接",使每個學生的入學軌跡透明、清晰。這套系統的啟用旨在遏制非正常的跨校流動,對跨區入學和非學齡入學進行嚴格控制。另外,取消"共建生"入學方式,加強小學初中學籍管理,縮減小升初特長生計劃,一系列入學政策"組合拳"立竿見影,成為小升初跨區流動人數驟減的直接動因。
區縣出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范圍
"留住好生源,一方面要靠提高自己的辦學品質,要練好內功,這是內因;另一方面要靠政策導向,這是外因。"本市一位城區教委負責人坦言,今年入學政策導向就使各區留住了不少好生源,如果明年對特長生和住宿生再加以限制,那么流動性更小。
外流學生明顯減少,如何保障留在本區縣的學生能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包括朝陽、豐臺、石景山、昌平等多個區縣近年來不僅在盤活現有教育資源存量上下功夫,同時通過引進名校、引進高校及教育科研機構等資源,紛紛發力提升區域教育發展水平。
據了解,朝陽區迄今已先后與23所名校簽約,5年內,平均每年有超過4所名校落戶朝陽。其中,有21所已開學,上萬名朝陽適齡兒童進入優質品牌校。同時,朝陽區本土的市區級示范中小學共開辦分校41所。在朝陽區中小學示范校分校中,有30所位于教育基礎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促進了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豐臺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豐臺二中、芳草地國際學校等一批百姓認可度高、口碑好的優質學校資源將擴大招生規模。豐臺還將陸續引進清華附中、北師大附中、實驗二小、十一學校、人大附中等名校進豐臺辦學。此外,豐臺引入中國教科院、北京教科院、北京教育學院等教育研究與培訓專業機構,實現學校管理模式的再造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