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時關注小升初新聞動態,了解最新資訊。思而學教育為大家整理出了“小升初”:從明考到暗戰 “面談”公平成焦點,希望大家好好閱讀!
“小升初”:從明考到暗戰 “面談”公平成焦點
“小升初競爭的殘忍,接近一個家庭可以承受的底線!”10月中旬,廣州市民辦教育協會與多名民校校長開會,就是否取消“小升初”民辦學校選拔考試一事征求意見。消息傳出,瞬間觸痛眾多家長的神經。
10多年來,廣州甚至放眼全國一線城市,關于“小升初”政策的變化就沒停過。一個又一個家庭使盡力氣“吃透”政策,削尖腦袋把孩子送入各類好學校。
相比早教、幼兒園、小學等,“小升初”的起跑線因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的介入被普遍認同存在。但原意為孩子減壓的政策更迭,反而引出民校混戰、公校私招、培訓機構“搶坑”等惡性循環,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
“小升初”的起跑線已經歪曲了很久,歪在了中國義務教育的關鍵處。如何理順這條起跑線,人們熱盼理想的答案。
嶄新的“杯賽”
“這些其實可以看作‘坑杯’比賽的前哨,即使目前不是,將來也會是一個趨勢。”所謂“坑”,就是名校入學名額,“坑”越多其含金量越高。
11月16日、17日,距曝出“民辦學校可能取消考試”的消息僅過去一個月,廣州市越秀區、黃埔區、海珠區的個別公辦小學內就靜靜地舉行了不同類別的“學科知識競賽”。
林先生的兒子就讀廣州市越秀區農林下路小學六年級。他告訴記者,該校大約有五六十名六年級學生上周收到廣州市某老牌重點中學“15日(周五)參加考前培訓,17日正式考試”的通知,“這學期期中考試考得比較好的學生都接到了邀請函”。
記者向該校了解情況,對方稱“只是一個培訓機構借場地考試而已,并非點招”。但在“廣州奧數網”、“廣州媽媽網”、“E度教育論壇”上,備戰小升初的家長們卻認為這是校方的“托詞”,有可能借培訓機構之手提前“掐尖”。
同日,另一個競賽在南武中學開賽。這次公益競賽面向老三區六年級學生,只考數學和英語。培訓機構稱,當天有四五百名學生參加。
雖然培訓機構與中學都否認學生的比賽成績與的入學掛鉤,但該杯賽曾在舉辦過,前50名學生可免費推薦到省一級學校。
除了民辦培訓機構組織的競賽外,教育部門也針對某些中學的特長班招生組織相應的比賽,比如黃埔區的“春苗杯”、天河區的“星空·智慧杯”等。其中,“春苗杯”對應的分別為86中、123中、港灣中學和石化中學。
就在16日,86中舉行了一場“校園開放日”活動。上午開放校園供家長參觀并介紹該校招生情況及“春苗杯”比賽成績的適用情況;下午則舉辦了一次“春苗杯”模擬測試。“難度堪比民校聯考。”有家長感嘆。
一個周末,三個杯賽“熱身”,使小學四、五年級學生的家長對“民校若不考,怎么辦”的議論更為激烈。
“這些其實可以看作‘坑杯’比賽的前哨,即使目前不是,將來也會是一個趨勢。”一名業內人士指出,由于“擇校”、“坑班”近年來一直被教育部明令禁止,因此學校和培訓機構的操作都越來越隱晦,隨著上個月“民校考試有可能取消”的消息放出,有的民校甚至公辦學校就想到聯手校外培訓機構,有可能私下委托機構來組織考試或競賽,選拔出優秀生源后,民校或公校再“面談”。
所謂“坑”,其實就是名校的入學名額,一個班或一個杯賽對應的“坑”越多,其含金量越高,也就越受家長的追捧。
而往年在11月下旬開打的培訓機構生源戰也因明年政策的“撲朔迷離”而前置到今年的10月下旬。
記者了解到,由于明年的政策尚未明朗,家長們比往年更熱衷報讀“小英賽”及語數英的特訓課程。“即使不搞考試了,但只要有實打實的證書或獎狀在手,起碼簡歷也會比別人的漂亮。”一位自我形容“剛著手準備,就已經被折磨得筋疲力盡”的母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正為女兒同時報讀小升初的“飛虎班”和“小英賽三階段班”。
混沌的“江湖”
“其中有明著來的,如民校聯考或公辦外國語學校招考;也有暗地操作的,就是一些老牌公辦中學初中部;更有暗箱操作的‘條子生’、‘關系生’。”
廣州家長們盯上“杯賽”源于上個月的“有關消息”。
10月16日下午,廣州市教育局突然召集部分民校負責人開會,就民校取消“小升初”考試征求意見。10月22日,廣州市教育局公布《廣州公辦外國語學校特色辦學指導意見(試行)》通知,明確廣州市、區屬11所公辦外國語學校招生將取消考試,小學就近免試入學,初中階段改筆試為面談的方式招生。
盡管教育部門回應有關明年的初中招考辦法會在明年初公布,但所蘊含的“變數”令每一個“六年級生”家庭緊張。
“小升初競爭的殘忍接近一個家庭可以承受的底線!”程東(化名)說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幾乎所有家庭都被裹挾其中,不是想不擇校就能不擇校的。”
程東的兒子今年就讀某省一級小學六年級,成績連年排在班級前三。即使有著這樣令人羨慕的成績單,程東夫婦二人也為兒子明年在哪個中學升讀初一傷盡腦筋。
“我們本來想讓兒子有個開心童年,沒有讓他上過什么補習班,但詳細研讀了這幾年的招生政策后就不淡定了。”程東認為,以兒子的學習習慣和資質要讀一線公辦初中是沒有問題的,但中間要邁過“電腦派位”的坎,“這是要講運氣的。”
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只能選擇民校聯考或者參加某個別公辦初中暗地里組織的招生考試。“現在要是突然‘不考了’,那可怎么辦!”
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小升初”政策明晰而簡單,即考試入學為主和針對極少數的學生擇優入學,保送生不足5%;90年代中后期開始實施劃片電腦派位。但隨著推優、特長生、“條子生”等擇校途徑的增多,越來越多學生參與電腦派位卻不在獲派學校報到。
2000年,廣東推進示范性高中建設,參評條件之一本身必須是獨立高中,一批公辦傳統名牌中學的“初中部”就此被脫鉤出來,傳統的優質初中學位霎時產生了巨大的缺口。與此同時,一些社會資金開始在廣州尋找機會“入場”。
“廣州也就順理成章把因取消初中部而流失的優質初中學位推向了民辦力量。”回憶起11年前女兒考入育才實驗學校的光景,宋女士依然“心有余悸”。在她看來,大批優秀生源因“報讀無門”被迫成了“高價擇校生”。
2005年,在時任育才實驗學校校長李統耀的倡議下,13所民辦學校組織起廣州市首次民校聯考,規定聯盟內各校5月1日后才能宣傳,小學畢業試后才能進行統一考試。及后,廣州的民校聯考每年都吸引了約4萬考生參加,競爭約4000個學位,考錄間的激烈程度堪比高考。
優質生源的流失也讓越來越多的公辦學校坐不住了。不僅公辦的外國語學校加入了“擺明單馬”的考試陣列,與民校爭奪生源;仍然保有初中部的名牌中學也偷偷地自辦“擇校考”提前“掐尖”。
如今,廣州“小升初”主要形成了“電腦派位(個別區采取對口直升辦法)、公辦學校獨立招考、民校聯考”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有明著來的,如民校聯考或公辦外國語學校招考;也有暗地操作的,就是一些老牌公辦中學初中部;更有暗箱操作的‘條子生’、‘關系生’。”一位教育界人士稱,考試拼的是“分數”,不考試那些拼的全是“爹娘”,爹娘走投無路了,就剩下派位或直升,拼的是“人品”。
林靜(化名)目前是華師附中高一學生。作為三年前的“牛娃”,她畢業于東風東路小學,擁有華杯二等獎、小英賽二等獎、鋼琴英皇8級等耀眼成績。“我當時平均每天做四個小時奧數、三個小時英語。小升初最折磨人,比初中升高中還痛苦。”
“不考”的設想
“廣州的生源數量幾乎是杭州的5倍以上,如果真要取消筆試,通過設置幾個環節來面談錄取學生,招生周期必將拉得很長。”
廣州“小升初”的風云再起,發端于教育部今年的明令。
今年8月25日,教育部頒布了《關于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招生有關問題的意見》(教政法函〔2015〕15號),規定了“無論公辦還是民辦學校,接受適齡兒童少年入學都不得采取考試方式進行選拔”。
10月,廣州市開始了相應的正式部署,即就民校取消“小升初”考試征求意見。至今仍然有大部分民辦學校、培訓機構、家長認為,“不可能說取消就取消。”
但熟悉內情的教育人士明白,這次取消“小升初”民校招生筆試并不僅是廣州的事,而是一場從上至下解決教育公平性問題的一個舉措,浙江今年已經全面實行,北京、上海、湖南等地也在跟進。
“我們開始也以為是征求是否取消筆試的意見,但會議透露的信息是不用再討論要不要取消,而是征集我們取消后怎么做的意見。”一名參加了征求意見會的民校負責人說,“現在的問題是取消筆試后如何錄取?”
目前,廣州有420多所初中,其中公辦初中270多所、民辦初中150所。今年廣州有11.9萬多名小升初學生,其中3.7萬多人次爭奪公辦學校(含外國語)提供的4000多個擇校學位,4.4萬人次爭奪優質民辦學校提供的4500多個學位。
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民辦學校如何招生對廣州“小升初”的格局有著重要影響。
10月28日,廣州市12間民校負責人自發組團前往浙江溫州、寧波等地考察“小升初”民校錄取方式。考察團從浙江回來后釋放的第一個信息就是“如果不考,招生周期肯定要拉長”。
以今年為例,民校聯考統一在6月29日展開。“從命題、監考、評分、錄取到繳費,所有環節一個星期就能搞定。”一位民校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校去年有4000多人報考,如果每位學生面談半小時,起碼要三個月才能完成面試。
“廣州的生源數量幾乎是杭州的5倍以上,如果真要取消筆試,通過設置幾個環節來面談錄取學生,招生周期必將拉得很長。”據悉,12位民校負責人考察回來后取得了一定的共識,他們會將相關意見匯總成建議書上交廣州市教育局。
民辦學校在焦急地等待“新政”確定,校外培訓機構卻在“守望春天”。
據了解,小升初可能取消筆試消息傳出后,個別民校已經接到一些培訓機構希望合作舉行招生模擬考的電話或邀請。“過去我肯定拒絕,但萬一真的不給我們考試了,我們就得考慮了。”一位民校有關負責人說,“因為我們要權衡有沒有精力搞好面試,以及考慮面試是否客觀、能否公平選拔的問題。”
“現在小升初民校聯考的培訓份額大約占我們業務量的一半以上。”某機構負責人認為,如果民校聯考取消,擇優錄取的方式就會依賴各種競賽證書或者合作機構的摸底考,不管哪一種,對培訓市場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拓展。
這些“不考”的設想猶如一顆顆不定時炸彈,埋在家有小學生的父母心中。
近日,記者采訪了20個小學畢業生家庭、20個“過來人”家庭。在40個樣本中,有31個家庭認為民校聯考違背了國家義務教育階段關于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就近入學的相關規定,但在無法保證公平接受優質教育的前提下、在僧多粥少的格局中,考試反而是目前最為公平的一種方法。
取消民校考試后
■記者手記
“面談怎樣保證公平?”受訪家長最擔心的是明考轉為暗戰后,小升初最后扼殺的是平二代、貧二代上升的渠道。
思而學教育研究院與新浪教育頻道聯合開展的網絡調查顯示,79.8%公眾認為治理“小升初”擇校熱首選為“均衡教育資源,有效縮小學校差距”;其次為“全面公開的陽光錄取招生程序”,占42.5%;還有40.2%的人認為應該“恢復‘小升初’統一考試”。
牽一發而動全身。更多的教育界人士希望教育部門審慎而行。
“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入學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但在取消民校考試的同時,應該有可行的(招生)操作方案。”資深教育專家、華師附中前任校長吳穎民認為,不能簡單地認為取消民校考試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資源發展不均衡的現狀下,我們應該尊重這些孩子和家長通過擇校讓自己獲得優質教育資源的愿望,讓他們有選擇權。”
思而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取消考試并非根本之舉。“如果缺乏義務教育均衡做支撐,免試的結果很可能是加重學生、家長的焦慮。”
熊丙奇提出,真正健康的義務教育辦學環境是,公辦不擇校、擇校到民辦。政府保障90%的公辦學校辦學質量均衡,同時允許受教育者根據自身的家庭情況、學生情況選擇民辦學校,同時尊重民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
“該問題正在通過各種方式征求意見,目前還沒有下定論,不會馬上下禁令。”對于外界的討論,廣州市教育局回應媒體稱,“我們希望進一步遵循國家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招生方式,更好地推動義務教育均衡公平,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從而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以上就是“小升初”:從明考到暗戰 “面談”公平成焦點,希望這些信息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相關推薦
2015小升初:北京最值得上的十個重點中學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