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根據新華社整理的中央部委民生工作清單,“延遲退休方案”已被列入今年的工作重點。人社部表示,延遲退休的政策目前仍在研究中,會適時向社會征求意見。下面思而學教育網整理了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實施“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是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提出的重要任務。按照此前人社部給出的時間表,該方案將在今年向公眾征求意見,2017年正式出臺。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目前方案仍在抓緊制定中。需要綜合考慮包括人口結構、人力資源供求、勞動者受教育年限、人口,預期壽命以及社會保障制度進展情況等多種因素。目前,他們正在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和考慮,會適時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目前我國退休年齡標準,是建國初期人均預期壽命40多歲的情況下制定的。如今,人均預期壽命已超過73歲,養老保險的贍養比也下降到了3:1。“延遲退休”,是應對養老金收不抵支風險、維持政策代際公平的有效選擇。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認為,上海一個女性能活到85歲,如果55歲退休,后面要領30年養老金。如果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必然要“啃小”,增加下一代人的負擔,這從代際公平上說不太好。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政策最根本的原則,是“小步慢走,漸進到位”,為了給公眾做好心理準備的時間,政策出臺后至少五年,才會漸進式實施。
去年年底,社科院所發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則建議,從2018年開始實施延遲退休,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同時達到65歲。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表示,我們并不是一下子把退休年齡延遲到希望的點上,而是分年,不斷的,一年比如延遲幾個月。使得每個退休的或是還在工作的人,影響都不是很明顯。這樣經過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我們才達到希望的目標。
11月,有媒體發布消息稱,一些企業集中裁員,崗位流失情況加劇,我國可能面臨第二次下崗潮。對此記者多方求證,人社部專家表示,我國整體就業形勢平穩,并沒有出現“下崗潮”。
“第二輪失業潮即將到來”的消息一出,如颶風一樣給不少人帶來恐慌和壓力,而針對有專家指出登記失業率存在失真現象、“第二次下崗潮”即將來臨,人社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表示,相比往年,企業減員數量確實有所增加,加之處于經濟下行壓力之下,一些大型企業的裁員消息就更加受到關注,但總體來看,并沒有任何信號顯示我國出現失業潮。
莫榮介紹,我們布置了3.3萬個企業的動態失業監控顯示,減員的總量,就是純說企業流出的人員數量在4.5%,增加了1.7個百分點,其中因為經濟因素裁員只占到2.6%,減員的總體特征來看,我們認為應該是總體平穩可控,并沒有出現減員(下崗)潮。
莫榮表示,近些年,我國經濟體量不斷擴大,就業崗位數量持續增加,尤其是第三產業新型服務業態發展迅猛,就業消納能力十分可觀。數據顯示,1-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66萬人,尤其是金融服務、互聯網產業更成為新增就業的主力軍。
人社部對全國人力資源市場供求調查顯示,第三季度市場的求人倍率是1.09%,崗位需求略大于求職人數。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確有一些企業出現減員現象,但涉及范圍不大。從行業上來看,崗位流失主要集中在煤炭、鋼鐵、化工等行業,多是化解產能過剩或環境治理的重點行業。
不過,專家也提醒,應當對失業率上升風險予以關注,尤其是集中在東北老工業區的一些傳統制造業和一些中小企業確實因經營困難導致失員較快的情況。
同時,在部分企業之中,可能也存在著因經營困難,導致減少工時等隱性失業問題,應當及早采取積極的措施予以關注。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表示,總體來說還在實施就業優先的戰略,采取一些精準、積極地措施來調控,包括雙創的一些舉措,也正在以創新帶動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