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山大學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布的智庫報告之《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報告》顯示,房地產和科研工資收入最高,事業單位工作時間最短。此外,全國有收入的勞動者的工資平均數為30197元,與2012年相比,年均實際增長速度達到9.1%。
報告顯示,除去“異常值”,全國有收入勞動者的總收入平均數為29394元,家庭平均總收入為49318元。統計者將勞動力收入調查數據中最高的1%和最低的1%列為“異常值”。
同理計算出的工資收入方面,全國平均工資為30197元,東部工資依然最高,達到33624元,中部地區的工資平均數卻只有26960元,低于西部地區的28246元,據分析,出現這種現象與西部地區特殊補貼有關。而東部地區的經營性收入平均數大幅領先全國,達到41270元,全國平均數為30266元。
調查顯示,中國勞動力工作時間略長,從2012年到,全國勞動力的工作時間經歷了總體性下降,一般周工作小時數從約50小時降到約45小時,下降了11.28%。
勞動力平均工作時間最長的職業類型是個體戶,一般周約53小時,月約28天,最短的則是負責人和專業技術人員,一般周約41小時,月約23天。
但從單位類型來看,個體工商戶最長,一般周約54小時,月約27天,最短的除務農(無單位)外則是事業單位,一般周約39小時,月約22天。
加班雇員的加班時長和加班有償時間比都有較大上升,然而加班工資增長的幅度卻并沒有跟上;超過60%的加班雇員是“自愿加班”,過半數加班雇員“自愿加班”的原因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經濟回報,其次表達對企業或組織的歸屬和忠誠(近20%),只有很小部分的雇員加班是考慮其職業發展以及自我實現。
大部分勞動年齡人口有工作經歷,未工作的比例不及兩成;超過一半的勞動力有農業工作經歷。在有換工經歷的勞動力中,換工3次及以上的占71%。
超過四分之一(26.77%)的農村勞動力有外出務工經歷,并,超過四成(40.62%)還準備外出務工。
統計顯示,全國平均總收入最高的20%家庭,收入達到153546元,而最低的20%家庭,平均總收入只有7155元,差距達到21倍。城市和農村內部的差距也非常大,城市最高收入組家庭平均總收入是最低組的約12倍,農村的差距則高達27倍。
全國男性勞動者平均收入為33697元,女性僅為23288元。農村男性平均工資為28991元,女性為19567元;城市男性平均工資為40152元,女性僅為28704元。
據調查,不同行業收入差別較大,總收入最高的是房地產業,平均為67873元,收入最低的是農林牧漁業,平均收入為17860元。而工資收入方面,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行業的平均工資也達到64775元,僅次于房地產業的66987元,遠高于其他行業。
調查顯示,東部雇主的經營性收入平均最高,達到105253元,西部農民的平均收入最低,僅為8829元。
本科及以上學歷總平均收入最高,達到58875元,而且收入增加幅度最大。而從未上過學的人做生意收入最低,平均僅有9747元,大專學歷者做生意最厲害,平均收入達到68285元。
青年型勞動力為主的年齡結構已不復存在,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9.28年,參加過職業技術培訓及曾經獲得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即執業資格)的比例不高。具體來說,初中畢業比例最高(為46.97%),其次是小學/私塾,普通高中(分別為29.42%,11.66%),再次是職高/技校/中專和大學專科(分別為6.44%,6.41%),而大學本科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僅為5.17%,另有2.93%的勞動者沒上過學。從性別看,女性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明顯低于男性。
此外,我國城鎮勞動力的勞動參與率略有上升,由2012年的60.5%提高到的61.6%,廣東地區上升非常明顯,由2012年的67.1%上升到的73.4%;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由2012年的49.3%上升到的51.7%。
“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簡稱CLDS)是中山大學與廣東省社工委合作開展的大規模社會調查項目,CLDS樣本覆蓋除港澳臺、西藏、海南之外的全國29個省市,共完成401個村居問卷,14226份家庭問卷和23594份勞動力個體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