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亚洲一级大片,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

民國政要的工資待遇

思而思學網

工資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熱點,那民國時期政要的工資又是怎樣的呢?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文官官等官俸表》,重新厘定了各級公務員的工資標準。按照該表規定,時任國家最高*的蔣介石,拿的工資跟行政院院長、 立法院院長和各部總長一樣,都是每月800塊大洋。副委員長、各部次長以及各省主席,工資比蔣介石稍低一些,每月能拿到680塊大洋左右。

這時候,官員薪水還很單純,除了工資就是工資,沒有洗理費、書報費、餐費、交通費、冬季取暖費等等亂七八糟的補貼。當然,出差補助是有的,凡因公出差,舟車轎馬都是按實開銷,吃飯和住宿等開銷則有固定標準,按天算錢。

特任官出差,每天是18塊大洋;

簡任官出差,每天是12塊大洋;

薦任官出差,每天是8塊大洋;

委任官出差,每天是6塊大洋;

一般雇員出差,每天是2塊到4塊大洋。

蔣介石是屬于級別最高的特任官,他的出差補助標準是每天18塊大洋,非常高。可您知道,這只是紙面上的規定,老蔣出去視察,肯定用不著關心差旅費,回去也不可能拿著報銷單找人結賬。

有人說,蔣介石兼了好幾個職務,每個職務都能拿一份工資,薪水應該不止這800塊大洋吧?錯,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是不鼓勵官員兼職的,如果一個人兼好幾份差,只能拿其中一份工資。總而言之,蔣介石的月薪,只有這800塊大洋。

800塊大洋是多少錢呢?我這兒有1933年下半年南京市幾種生活必需品的零售價格:

大米,每斤需大洋4分。

牛肉,每斤需大洋3角。

五花肉,每斤需大洋2角3分。

菜油,每斤需大洋1角6分。

某個牌子的男士短襪,每雙需大洋7分。

綜合以上物價,那時候一塊大洋的購買力,相當于現在60元人民幣。蔣介石每月800塊大洋,相當于48000元。

眾所周知,在解放前夕,蔣介石是總統,李宗仁是副總統。

李宗仁的薪水,包括三個部分:

一是“本俸”,也就是基本工資,每月800塊大洋(實際發放時,按購買力指數折合成金圓券,下同)。

二是“年功俸”,也就是年終獎,每年810塊大洋。

三是“公費”。這筆費用,主要用來彌補高級官員因公事而產生的私人開銷。譬如國民黨某元老去世,李宗仁得去送個挽聯,某外國元首來訪,李宗仁需要贈個禮物,這些瑣碎開支,不必自己掏腰包,可以從“公費”中支取。所以這個“公費”,有點兒像宋朝給高級官員發放的“公使錢”,以及臺灣給高級官員核定的“特別費”。當時南京國民政府每月撥給李宗仁的“公費”,總共是金圓券6000元。

金圓券剛發行時,其實挺值錢,1948年12月,掏金圓券1元買公交車票(當時各大城市已開通公共汽車),能繞南京城轉半圈,可是到了1949年3月,金圓券就已經形容廢紙了。李宗仁每月6000元金圓券的“公費”看似可觀,實則不值什么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我們只把他的本俸和年功俸加起來,分攤到每個月,平均是867.5塊大洋。這個薪水,表面上比1933年蔣介石的800塊大洋掙得多,實則不然,因為此時已是十多年后,大洋購買力已經遠遠不如1933年了。

我按1949年元月份南京米價估算,此時一塊大洋的購買力只相當于40元人民幣,李宗仁月薪867.5塊大洋,折成人民幣是34700元。

大名鼎鼎的胡適先生,抗戰時期做過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從相關資料推算,他的工資反倒遠遠超過了蔣介石和李宗仁。

1940年,國民政府制定了《外交部領事官官等官俸表》,規定駐美大使每月能領兩部分薪水,一是“本俸”,即基本工資,每月1000塊大洋(實際發放時,按購買力和匯率折合成外幣,下同);二是“勤俸”,即職務補貼,每月1400塊大洋。兩塊匯總,月薪是2400塊大洋。

這時候,一塊大洋在北京的購買力大約相當于50元人民幣,而在上海、昆明、廣州三地,因為區域物價太高,僅相當于30元人民幣。我們按北京物價估 算,2400塊大洋可以折合人民幣12萬元。眾所周知,當時的駐美大使就是胡適先生,這月薪十萬以上的高收入,實際上歸了他一個人。

論行政級別,駐美大使當然遠遠不如總統和副總統,其工資之所以會超過后者,可能有這么幾條原因:

一、國家對總統、副總統等*實行供給制,日常開支幾乎不用花自己的錢,工資高也好,低也好,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象征性的數字,對個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并無決定影響;而駐美大使享受不到這樣的全方位供給。

二、美國的消費水平比民國高得多,為了讓本國大使保持一個能被老外看得起的生活水平,需要多給他發點兒錢。

三、當時中國內憂外患,正仰仗美國的軍事支持和經濟支持,胡適身負“求助外援”的重任,沒有一定的公關費用是不行的,我想他那十萬以上的高薪當中,應該也包含了一些“公費”或者“特別費”項目。

蔣介石夫人宋美齡有位前男友,名叫劉紀文。這個人政績卓著,在“南天王”陳濟棠控制兩廣期間,曾經當過一段廣州市的市長。查考相關資料,1932年,他的月薪是560元毫洋。

1932年,劉紀文剛做廣州市長,當時廣州市面上,“安南白碎”大米每斤零售價是0.08元(毫洋,下同),“新興白”大米每斤零售價是0.104元,牛 肉每斤零售價0.6元,瘦豬肉每斤零售價0.9元(民國部分地區如廣州和昆明,豬肉價格經常高過牛肉),五花肉零售價每斤0.66元,菜籽油零售價每斤 0.33元。

綜合以上物價,當時毫洋一元的購買力,相當于人民幣30元左右。560元毫洋,折成人民幣是16800元。

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各地市長的薪水相差甚遠。比較起來,廣州經濟發達,財政充裕,消費水平也較高,故此各級公務員的薪水也超過他處。像江西南昌,市長月薪不過150塊大洋,按購買力折成人民幣,無論如何不會到一萬元。

劉紀文做廣州市市長后,非常重視教育行業,力主提高教師收入。

那時候,廣東教師的工資制度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樣,其他地方都采取月薪制,廣東卻流行時薪制,即按照課時發薪水,付出的勞動越多,得到的薪水越高。

在廣州市區,中小學校無論公辦還是民營,均分為甲乙兩級。甲級高中,每課時工資不得低于8元(毫洋,下同);乙級高中,每課時工資不得低于6元;甲級初中,每課時工資不得低于6元;乙級初中,每課時工資不得低于4元。以上是市政府和廣東省教育廳所做的硬性規定。

實際上,各中學教師所領薪水也不低于上述規定。譬如當時廣州市的“市立第一中學”是甲級中學,初中部教師每課時能拿7元,高中部教師每課時能拿9元。該校專任教員每月上課一般在35課時到80課時之間,由此可以算出,該校教師每月最低薪水也有245元,最高則能拿到720元。按一元毫洋購買力約等于30元人民幣折算,最低薪水是7350元,最高薪水是21600元。

也就是說,普通教師只要努力付出,其月薪是完全有可能超過市長的。

但必須說明,劉紀文主政廣州的時期,是廣州教育的黃金時代,在他之前和他之后,廣州教育界的工資是沒有這么高的。

還必須說明的是,民國廣州教師薪水雖然不低,其他行業的勞動者卻未必能掙到高薪。

譬如上世紀三十年代廣州街頭的人力車夫,平均每天只能掙1.6元(也是毫洋),再刨去將近50%的車租,只剩0.8元的純收入,折成人民幣,不過二三十塊錢而已。這點兒錢,剛夠哄飽肚皮。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

激情 自拍 另类 亚洲小说, 国产Av不卡一二三区, 国产欧美在线手机观看, 免费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电影在线看